中国古代书画名家之翰墨趣谈(二)
(2014-02-01 02:08:38)
标签:
书法家故事两晋王羲之谢玄 |
分类: 读书眉批 |
二、东晋两家族
(一)风神透彻,谈笑净胡——谢安
1、“谢安”简介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东晋名士、宰相。少以清谈知名,初次做官仅月余便辞职,之后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东山的别墅里期间常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并且承担着教育谢家子弟的重任。后谢氏家族朝中人物尽数逝去,才东山再起。又成功挫败桓温篡位,并且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面对前秦的侵略在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致使前秦一蹶不振,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功名太盛被晋孝武帝猜忌,往广陵避祸。后病死,谥号文靖。因追赠太傅,故后世称其为“谢太傅”。
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王谢大族多为天师道信徒对儒、道、佛、玄学均有较高的素养。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这与王敦、桓温之徒形成了鲜明对照。他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儒将风范,这些都是谢安为人称道的品格
2、成语中的谢安:
|
【东山再起】 |
【围棋赌墅】 |
【新会蒲葵】 |
【雅人深致】 |
【一往奔诣】 |
|
【老翁可念】 |
【屋下架屋】 |
【一往情深】 |
【前倨后恭】 |
【小儿破贼】 |
3、谢安轶事
咏絮之才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安把家人聚在了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不一会儿,下起了又大又急的雪,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侄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的侄女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谢安高兴得大笑起来。这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谢安的表字与宋朝王安石的名正好相同,后来王安石退居金陵,买的宅院正好在谢安的府邸旧址,宅内有以谢安命名的“谢公墩”。王安石于是戏作诗道:“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15]。”时人评曰:“与死人争地。”
谢安在东山时,兄弟的子女都归他教养。他善于教育子弟,往往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其中以谢道韫、谢玄兄妹最为出色,也最受谢安喜爱。谢安曾问子侄们分别喜欢《诗经》中的哪一句,谢玄说是:“杨柳依依”,谢道韫说是:“吉甫作颂,穆如清风”,谢安因此而称赞谢道韫有“雅人深致”,而谢安自己则最喜欢“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这一句也被后世史学家认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概括。
谢安很注重孩子们的自尊心。谢玄小时候好虚荣,佩戴了紫罗香囊,谢安没有直接指责,而是打赌赢了香囊以后当面烧毁,以此来教育谢玄不适宜佩戴这样浮华的东西。谢朗不知道“熏老鼠”的笑话是自己父亲谢据的,也跟着世人一起嘲笑,谢安知道以后,故意把自己也说成做这件傻事,启发谢朗去懂得不应该随意嘲笑别人。
谢安虽然屡屡不愿出山,但当时的士大夫却都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以至时常有人说:“谢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他的妻子刘氏是名士刘琰的妹妹,眼看谢氏家族中的谢尚、谢奕、谢万等人一个个都位高权重,只有谢安隐退不出,曾对谢安说:“夫君难道不应当像他们一样吗?”谢安掩鼻答道:“只怕难免吧
4、谢安的书法
谢安曾从王羲之学行书,其书法非常出色,其行书为妙品。后世米芾曾称赞他的书法“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有《近问帖》、《善护帖》、《中郎帖》等存世。
(二)心慕手追,焕若神明——王羲之
1、“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曾任会稽内史,领右将军,故后人称其为“王右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2、成语中的王羲之
【游云惊龙】
《晋书·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形容书法精妙。
【春蚓秋蛇 】
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像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出 处 《晋书·王羲之传》:“行之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终焉之志】
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
【入木三分】
【坦腹东床】
3、王羲之轶事
竹扇题字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联一贴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旧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字的春联,留下了下半截。想偷对联的人一看此八个字太不吉利,便扫兴而归。到了寅时,王羲之补了后半截,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联的人见春联变了样,皆赞叹不已,拍手叫绝。
斐松之、刘牢之、寇谦之、司马孚之、司马亮之、司马景之、司马昙之……王羲之的儿子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孙子桢之、静之。上述人为什么不避家讳?这里藏着个大秘密,与西汉张良有关的秘密。王羲之一辈人名有“之”字的12个,子侄辈有“之”22个,孙辈12个,曾孙13个,玄孙9个,五世孙4个……陈寅恪说这些人所以不避讳是因为都是天师道成员,这个“之”是暗号、徽章。而天师道老大张天师,是张良的八世孙。
4、王氏书法世家
东晋时期,中国书法艺术仍然主要掌握在少数书法世家之手。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琅邪王氏、颖川庾氏、陈郡谢氏、高平郗氏、太原王氏和江夏李氏、吴郡张氏等。
【三希堂法帖】
“中秋帖”——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又名《十二月帖》。晋王献之尺牍,草书。原五行三十二字,后裁去二行,现三行二十二字。明董其昌刻入《戏鸿堂法帖》,所佚二行以《淳化阁帖》补入。此帖运笔爽利,如公箸画灰,连续无端末。清代作为"三希"之一,刻入《三希堂法帖》。
【伯远帖】——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翻译】珣顿首顿首,距伯远兄弟在事业正盛之时辞世已经一周年了,他生前深受众兄弟们的尊重,因为体弱多病,一直想优游自在地生活,当初事业刚刚有起色这样的事就发生了,没能达成愿望。和他的分别好像就在昨天,而他却永久地作了古人,远远地隔着山道,再也不来看我……
【快雪时晴帖】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翻译】山阴县张先生你好:刚才下了一阵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上次的聚会我没能去,心里很郁闷。你家送信的人说不能在我这里多停留,要赶快回去,那我就先写这些吧。王羲之敬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