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陆文彬
陆文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419
  • 关注人气:16,5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上海崇明浜镇望族黄家大宅院第一辑族谱面世经历简介》随笔

(2025-07-02 15:21:49)
标签:

崇明浜镇黄锦成

族谱第一辑

黄振超

心语文化

历史

分类: 崇明记事

   2025年6月12日我得知黄振超已编辑好浜镇黄锦成大宅院的族谱第一辑,我对他说:“建议你写一篇你写族谱的经历和介绍一下族谱,方便的话,送;心语文化‘发表。”(见下图)

读《上海崇明浜镇望族黄家大宅院第一辑族谱面世经历简介》随笔

  随后,他把文稿发给我,我于6月29日转交“心语文化”施炳刚编辑。6月30日施炳刚编辑告知我,说:“按惯例,新作者优先推送。”(见下图左),6时正式发表,增加了作者简介(见下图右)

读《上海崇明浜镇望族黄家大宅院第一辑族谱面世经历简介》随笔 读《上海崇明浜镇望族黄家大宅院第一辑族谱面世经历简介》随笔

  7月1日“心语文化”又在百度网址上推送发表,并增加了AI导读,如下:"宝善堂的金色匾额与抱文家训,承载着黄氏家族‘德才兼备、凌云壮志’的百年传承。从108间宅院到2.6公斤史料,21年编撰的族谱破旧立新,让女性与海外游子皆归谱系,见证浜镇望族的枝叶关情。"

  黄振超撰写的黄锦成大宅院的族谱第一辑,这是我见到的浜镇历史上四大望族的第三位后人撰写相关信息,也是我自2023年2月6日以来第二次收到黄振超先生的文章,第一次时,我还把它撰写成《崇明浜镇“黄锦成”宅名的由来》的博文。下为黄振超的《上海崇明浜镇望族黄家大宅院第一辑族谱面世经历简介》文章:

  上海崇明浜镇望族黄家大宅院第一辑族谱面世经历简介

   古人云:“源远流长,本固枝荣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 年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不同的姓氏,组成中华民 族这个大家庭,黄氏翰珍公为其中之一,我们为之深感自豪。

翰珍公为徳才兼备品学兼优之儒生。翰珍公置业二进三场三厢与 朝东后厢的前院及后院共计 108 间房屋的黄家大宅院,在三开间廰堂 匾额雕刻他题写“宝善堂 ”三个金色大字,其意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 底蕴和价值追求。无论从字面意义还是文化内涵来看,寶善堂都强调 了善良与美德的重要性,並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实践这些价值观。翰珍 公又激励子孫要勤奋进取、德才兼备、受人尊敬;要胸怀凌云壯志, 成为摘桂枝优秀之人,他精选的二对抱文彰显在廰堂的半圆抱上,金 光耀目:

上联: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 下联: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上联:胸怀萬卷登峰须有凌雲志 下联:落筆千钧折桂终是面壁人

意蕴:要学习庖丁解牛反复实践到功能技成之能人才能得心应手  要学习荀子规劝学子要广泛勤奋好学之弟子才能青出于蓝。 学问深厚知识渊博兼有胸怀凌云壯志之人士才能攀登高峰  练笔锋力量之大终归获得最优异成绩之才子才能夺冠登科。

“匾额 ”与“抱文 ”均成为翰珍公后代子孫在私孰受教必须贯彻、遵 循的“家训 ”。凡经私孰受教,遵循“家训 ”熏陶的子孫,无论在道 德品质和社会地位、创业、扶危济困、创办公益事业等方方面面人才 辈出,数不胜数,均已一一编入第一辑族谱史册。

编纂族谱对族人和社会来说都具有很大的意义。编辑中深深感到 这是一项很烦琐、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众多人 参与合作,是一件很费时费力的工程。

编写黄氏翰珍公第一辑族谱始于 2003 年秋日。天祖翰珍公之第 六代来孫(即黄振超编辑)想了解黄家大宅院寶善堂(黄锦成)宅早年 传承下来有 24 份族人,他们可以分享后院公产份额和春节时须由 24 份族人轮回承担彰挂“帧子  (也称“挂珍珠 ”,即悬挂列祖画像)、

上海崇明浜镇望族黄家大宅院第一辑族谱面世经历简介   1


祭祖、扫墓的责任,这 24 份族人究竟是如何划分而来?编辑打电话  咨询天祖第五代玄孫女堂姑(副编)求证此事,听完堂姑的一番叙述后, 脑子里还是一头雾水,感觉杂乱无章,很难记住。由此,突然萌生出  梳理编建一份黄氏翰珍公族谱世系表的设想,也可让后代子孙从中了  解到天祖黄氏翰珍公家族含盖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员变更、居  地迁移、婚姻状况、祖业分摊份额、祭祖、扫墓等各项信息。除这些  内容外,本族谱与传统宗谱还有差异方面。主、副编与编委们一致认  同要破除女性不入族谱的旧俗,而且还让从黄家出嫁女性生育的第一  代子女也纳入黄氏族谱,他(她)们与黄氏有着割不断的血脉相承关系。

这年,又正遇天祖来孫堂兄从台湾回上海探亲,堂兄弟俩见面时, 对建“族谱 ”一事不谋而合,一致认同,必须尽快编写黄家大宅院“族  ”,并商妥在海外族人世系等信息由堂兄搜集,在大陆族人世系等信 息由编辑牵头搜集汇总。

我在搜集史料信息过程中,给各位长辈和兄弟姐妹们增添了不少 麻烦,同时也得到了所有族人的信赖及主、副编和编委们的支持和勉 励,让我深感欣慰。这里特别要感激和赞誉主编、副编和编委们的辛 勤付出,他(她)们都提供出族人各类大量的史料信息,除电话微信沟 通外,还用纸质信件沟通,沒有大家共同努力和支持,第一辑族谱就 无法编辑成册,他(她)们对第一辑族谱的付出是功不可沒,已载入族 谱史册,让后代知晓。

如何编辑望族黄家大宅院族谱。我们特别重视考证。对人和事, 反复核实确认,使其真实,“真实 ”是族谱的命脉、是族谱的价值所 在。

族谱章节编排。族谱章节,除世系章节选用横向排列外,其余各 章节均采用纵向排列,遵照房分(即大房、二房、三房、四房)、辈分 (即代位,截止 2017  6 月共有九代子孫)、长,幼程序来编排陈述, 再采用各种对应的固定兰色符号(例: # *等)作分隔显示,确保编 排内容有条不紊不穿项,这些分隔符号主要用在族人世系和族人经历 章节。望族黄家大宅院人多事多,必须按史料信息内容分类对号有序 编入所在章节。

章节分类。对每个章节内涵均与主、副编和族人充分交流反复核 实,分为总述序言、宅第旧址房屋分布宅图、宅名由来与宅貌变迁、 族人繁衍世系、族人履历陈述自愿(执行不忘“族人履历或经历内容 多少不限均为自愿 ”的建谱初心)、编后语(须向族人说眀的人和事) 以及回归到 2003 年秋日的原点,整理出当年 24 份族人名录附表,这 是水到渠成,清晰的浮出了水面。

上述如何编辑望族族谱的编排策略,听来枯燥乏味十分抽象,只 有自身实践操作者,才能找到正真的灵感,才会领悟到这种编排方法 的科学性。

读《上海崇明浜镇望族黄家大宅院第一辑族谱面世经历简介》随笔

 

第一辑族谱史料信息的整理与编辑任重道远。始于2003年秋日,我向副编堂姑求证祖上传下来有 24 份族人是如何划分,而萌生出梳 理翰珍公下属世系,于今 2025  5 月全面完成(见下),穿越了漫 长的时空岁月,整整21年,期间共收到族人们提供各类信息史料原 稿和修改稿的信函重量约有2.6 公斤。分述以上分类各章节共 10  余字(含插图、照片 25 )已于 2025  5 月出版。给主、副编面交 第一辑族谱外,对有需求已登记並告知收件人信息(姓名、地址、手 机号)的所有族人,近至上海远至异国他乡,于 6  10 日前均以快递 邮寄方式送达至族人已收到存阅。

读《上海崇明浜镇望族黄家大宅院第一辑族谱面世经历简介》随笔 读《上海崇明浜镇望族黄家大宅院第一辑族谱面世经历简介》随笔 读《上海崇明浜镇望族黄家大宅院第一辑族谱面世经历简介》随笔
  我借助“心语文化 ”平台,在此谨向参予族谱工程的所有人员再 次致意!

於此,鸣谢陆文彬先生感谢政府对黄锦成宅的“外三墙门 的修 缮,他说:感谢政府落实美丽乡村计划,2016 年修缮了一段浜镇仿 古高樑棚与曾被烧毁的黄锦成宅“外三墙门 ”,使残破的浜镇凉棚和 黄锦成宅“外三墙门 ”煥然一新。“外三墙门 ”,是浜镇住宅建筑文化史中为数不多,標杆性的古墙门建筑之一,是靓丽的一员,它的修缮, 留下了一个历史印痕,体现时代的进步,也让大宅院的先人们安息!

不胜感激陆文彬先生对“外三墙门 ”的关注和赞誉。谢谢!

落叶纷飞缓缓飘零的枝叶汇聚在黄锦成族门之下,团结友爱,

共同守护家族。

读《上海崇明浜镇望族黄家大宅院第一辑族谱面世经历简介》随笔 读《上海崇明浜镇望族黄家大宅院第一辑族谱面世经历简介》随笔 读《上海崇明浜镇望族黄家大宅院第一辑族谱面世经历简介》随笔

  上图从左至右:浜镇新修缮的凉棚、黄锦成大宅院临街门头及外三墙 门,它也只有政府出面出资才能办成这样完美的实事工程。

作为黄锦成大宅院内的一名主人,我代表大家衷心感谢建设镇政 府精心修缮黄锦成大宅院门头、门廊和外三墻门,让残破的黄锦成的 历史建筑得以新生和遗存。

我由衷感谢关注浜镇历史的“心语文化 ”平台内的各位老师,向 您们致意!谢谢!

编辑黄振超于 2025 6  29 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