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2025-03-28 19:21:49)
标签:

崇明古镇

浜镇

运粮河(浜镇河)遗址

文化园

分类: 崇明记事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浅议建造微型“运粮河(浜镇河)遗址文化园”的意义和可能性)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本插图后期制作:吴忠)

  “崇明浜镇老街示意图”上有两条河流:一条为东西向,即运粮河(浜镇河);一条为南北向,即蟠龙河(也称“湾港河”)。两河交汇处,是浜镇的中心区域,以前本镇人称“大桥口”,周边人称“浜镇大桥口”,我在文字上称作“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

  浜镇,因建有敖家搂和镇西的李杜诗,镇东的柏谦考中举人,先后使用敖家镇和阶镇的镇名。后来人们根据两条交叉流经改称“浜镇”起用时间不详,但一直延续到现在河名,因傍镇得名,早有先例,像前面讲的湾港河,改称为蟠龙(镇)河。

  上篇讲,认识浜镇的兴衰,与湾港相关:湾港通,浜镇兴,湾港淤,浜镇衰。我从拍摄的图库中找了两幅,一照一景,见景生情,涌出了几句感慨,作为本篇的引言,也可作为本篇的主题诗歌:见下图2011年拍摄的浜镇大桥口照片的感想。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运粮河(浜镇河)没了,也许该河遗址文化园出来了》。

浜镇景,

街萧疏。

桥栏破,

不忍顾。

桥上妇,

蹒跚步。

湾港河,

桥下过。

岸荒芜,

水无波。

往东看,

运粮河。

桥挨桥,

现全无。

思绪涌,

乡愁多。

往年走路石街叮叮咚,

昔日湾港涨潮水流凶,

以前镇嚎远传十里路,

现运粮河无影亦无踪。

问君有何能安慰乡愁?

答建个“运粮河(浜镇河)遗址文化园”便可。

文化园内有书又有画,

儿时故事尽在书文里!

梦的记忆都在图画中!

期遗址园内安放乡愁!

望运粮河余韵立新功!

一、 运粮河,是条什么河?

    运粮河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水路运输通道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多个时期和地域。不同地区的运粮河承载着各自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见证了古代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在今天,虽然一些运粮河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航运功能,但它们仍然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和文化遗产被保留下来。‌在隋代,运粮河被称为永济河主要用于连接洛阳和涿郡,承担漕运任务。宋代时期,运粮河改称为御河主要用于运输粮食和其他物资。

  二、崇明有多少冠以“运粮”的河、桥、路和村的名字?

1、“崇明的运粮河”,百度上显示带有“运粮”的有41个,(见下截图左)几乎遍及崇明岛,再点击地图上的编号,便显示具体的名称。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2、 崇明冠有“运粮”的地名,这里都被介绍了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介绍(2023年01月31日

 【图溯】运粮河和三沙洪——《崇明老地名文化》其中专门一节介绍运粮河

 运粮河

  县内原运输粮食的河道,庙镇、港西镇、城桥镇、建设镇、新河镇、竖新镇等乡镇境内都有。均位于旧时皇岸(老岸)南边。城桥镇有“运粮村”“运西村”行政村村名。港西镇、城桥镇境内有运粮河桥。庙镇境内的运粮河东西向,西起西三江口镇,东至小埭、三沙洪。城桥镇境内的运粮河南北向,南起长江,北至东三江口,在老效河东,金鳌山西。原城桥乡运粮7队黄茂椿宅曾设运粮小学。对照今址,应在佘山岛路以西。今以佘山岛路以东江帆路东边南北向的旧河道命名乔松路运粮河桥、翠竹路运粮河桥、崇明大道运粮河桥等,将原运粮河改在佘山岛路以东了。

   建设镇境内的运粮河西起界排镇南、界排港,向东穿越白钥港、卫家竖河、张网港,再向东

现在,从百度的地图上看看原先流经浜镇的运粮河,现在已变成“浜镇公路”的相关位置: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上左一:浜镇公路的西端,已与运粮河脱节了一大段;上图中:浜镇公路,经过浜镇大桥继续往东;上图右:浜镇公路的东端,目前建在龚锡福住宅处,见下图,我于2011年5月1日在龚锡福住宅处的,一栋居民的临街二楼拍摄,那儿竖立了一块“浜镇公路”的路标,见下图: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建议感兴趣的朋友,可作些详尽的寻访、拍摄和研究,为普及浜镇公路和以前流经浜镇的运粮河做些贡献。

  3、我童年记忆中的流经浜镇的运粮河

我的童年记忆中,河道上筑有许多桥梁,以此判断,早已失去通行运输船只的河道了,也许建立敖家镇时,就是这样了!大桥西边的运粮河,因筑湾港大道时,该河通往湾港河的河口筑了水楼,水流交换不畅,河水已黑臭了;大桥东边的运粮河河口,因没有水楼,涨潮落潮,河流换水正常,我们小时候,就是喝河水长大的,通常涨潮时,把河水挑入家中贮水缸后,用少许明矾倒入缸中捣和,泥沙沉入缸底。一些路过的熟人,口渴时,在我家灶头上拿起铜舀子,掀开水缸盖,掏生水喝,可见其水质了。

有时我沿着运粮河边上的路,往东走到沙沟,整条河道都很窄,都像田间的泯沟。

三、浅议建造微型“运粮河(浜镇河)遗址文化园”的意义和可行性

为了保护、传承乡土文化,让古镇的余韵,在宜居宜游中作出新贡献,因地制宜地建造遗址文化园十分常见。

那么,“运粮河”(浜镇河),曾在浜镇发展成崇明四大名镇,以及成为“浜镇”镇名的重要河流之一,她虽消失了,能否建造一个微型的“运粮河(浜镇河)遗址文化园”,介绍她的历史,普及崇明的运粮河知识,进一步认识浜镇,让它的余韵,作出新贡献,有可能吗?经济条件许可吗?有合适的不花钱,或少花钱的地址吗?讲到这里,真的感谢建设镇浜东村村委会,为我们准备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场地。他们在运粮河(浜镇河)遗址上建造了一个“休闲(健身)广场”(建设镇浜东村健身点),如果把它稍作改造,一个雏形的微型的运粮河(浜镇河)遗址文化园”便出现了。

浜镇运粮河,几经变迁,从浜镇大桥、玲珑街往东的高樑棚(龚锡福住宅)处,已被埋在地下,变更为涵洞。目前,并在原先的浜镇大街和运粮河河道上建造了浜镇公路”。

原先的运粮河,继续往东,已变成一条浅浅的窄窄的小水沟,为安全,在沟边竖立了一排警戒柱,后来浜东村在原先的“沈根郎绳行”(浜镇老街示意图上有标注)处,建造了一个吊脚凉亭,从图片上可看出该凉亭一大半建在河道上,遗存了原先浜镇商家在河边多处建有吊脚休闲亭和三桥商业圈内的吊脚商店建筑(见下图)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下图:后来吊脚凉亭东边的河道继续淤塞,把它平整后,浜东村在此建造了休闲(健身)广场。从东边看,吊脚凉亭变为建在陆地上了。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上图中和右图:铭牌上的文字,称作休闲(健身)广场”。

  把它改建成微型的“运粮河(浜镇河)遗址文化园”,可能涉及相关行政审批和资金问题。如果,区绿化市容部门采纳,列入年度公共绿地或口袋公园项目时,经审批后,经费便能落实。可能因他们手头上比这更重要的一长溜项目,使之很渺茫,应理解。无期的等待,不如花少量的钱,捋起袖子干起来:在那里安置一块靓丽和醒目的“运粮河(浜镇河)遗址文化园”铭牌,安置国画“浜镇旧貌图”和“浜镇老街示意图”,以及运粮河(浜镇河)介绍等图文,周边历史景点指示图,不仅让寻访此地的拍客打卡留影,还能激发他们寻访浜镇的历史遗迹。在区水务局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经过数年苦心经营,也许被区水务局指定为崇明区运粮河教育点,也许被文旅局看中,规划停车场等扩容就有可能,未来难预料,看我们当下在力能所及的工作结果了。一个有故事,有文化沉淀,有历史遗迹的景点,必然有发展空间的景点,有生命力的景点!

当前最需要公厕管理部门还老账,他们在浜镇大桥西边早已建有两个公厕和公厕的路标,很醒目,但大桥东边,一个也看不到!公厕,是游客的刚需。公厕管理部门可以把锦上添花的项目暂缓,先还旧账,把浜镇大桥东边的公厕尽快地建造好!

我看到一篇文章,便想到这里应布置周边“三树王”的图片(见下图)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上图左:此处往南不远处朱家宅的榆树王;上图中和右,分别为西边的黄杨树王和桂花树王。

一位关注崇明老树和老宅建筑的,笔名“北风”,写了一篇《老,真的不容易》的文章(崇明报数字报刊平台-老,真的不容易刊登于2022年2月9日《崇明报》(见下截图),说:在我们崇明岛,如果要找几棵本地长大的百年大树,真的不是太多。”“老树难找,找个老宅呢?崇明典型的老宅,应该就是有“四桯(“桯”,音“厅”)头宅沟”围起的“四厢房宅”,更富裕和繁荣的人家,则是“三进两场心”之类。可是,这样的老宅,你现在跑遍崇明岛也不会找到。一般的老宅,如今都已夷为平地。老宅不在,老宅上的各样老旧(包括老树)也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如果该作者到浜镇走一走,发现浜镇百年以上的老树有好几棵,这里附近还有明清建筑的老宅子,还保留着,浜镇史上首块民主街的门牌。这个遗址文化园区域,曾是浜镇的手工制绳区,这里还有一大堆故事。那位笔名“北风”先生,到了这里,可能按图索骥,向西走去,一一领略崇明不可移动文物龚锡福住宅,以及浜镇最初因建有敖家搂,而称作“敖家镇”,在敖家搂遗址凝视片刻,寻觅历史的印痕,便弯进窄窄的玲珑街,向北走去。当下正是崇明葡萄熟了的季节,一路走,一路闻到空气中飘逸着葡萄香。在著名歌星影星龚秋霞旧居又稍停片刻,继续往北走。到了城隍庙旧址,早已看不到一星半点的庙宇痕迹了。这里是玲珑街的最北端了,往北望去,豁然开朗。联系“浜镇旧貌图”,这里比“湾港第一桥”的纬度还北,此时思路在这里放飞,这个北边,以前可能是海滩(江滩)吧!滩涂不断淤涨,城隍庙离海边越来越远,崇明岛越长越大,感慨大自然的威力。这里是沧海桑田,那边遗址文化园,是一条大河,变成一条浅浅的窄窄的小水沟!城隍庙旧址的北边,在宁静的广袤的田野中隐藏着一个葡萄采摘园,恰似世外葡萄园,在那里品赏到了浜镇味道:蜜甜蜜甜!感受崇明人的创造力的巨大,把崇明岛建设得越来越美丽!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上图:玲珑街北端的葡萄采摘园,2023年6月9日陆鸣拍摄

  像我这个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浜镇河畔出生,喝浜镇河水长大的人,对浜镇河的知识知之甚少,只有一些见闻,诸如解放前一次浜镇河河患,水淹浜镇街,那是一个夏天,父亲起床整理被淹的家,我穿的木屐漂浮在床前了。解放初期,看到浜东乡组织疏浚河道,两岸堆积了不少从河里挖出来的淤泥;2016年1月20日回家探亲,第二次亲见浜镇河疏浚,为防浜镇河河南的凉棚坍塌,拆除了凉棚,才疏浚。经过这次学习,才有较大的,一扫过去对它肤浅的认知,真正懂得浜镇河是条历史悠久的大河!那么,人们对它有什么期待和希望吗?

说希望,希望便出现,2023年上海启动特色民居村落风貌保护全面调查1556个乡村“藏着”四大文化圈上海启动特色民居村落风貌保护全面调研普查 1556个乡村“藏”着四大文化圈,其中也到浜镇调查(见下面截图),市里来调查了,不是希望,是什么吗?该调查中说,上海乡村风貌普查,不是为了记录而记录。乡村振兴往往以规划为先导,从改变风貌开始。然而迭代升级并不是全面推倒重建,那些隐于田间的历史记忆和文脉更值得挖掘、保护和利用。陈琳表示,调研团队专家发现,特色民居村落风貌保护也存在不少挑战。如,古建筑修缮缺乏经费、再利用率较低,未纳入保护名录的老街、古桥和民居面临被拆改的风险等。”好好体会这一句:“那些隐于田间的历史记忆和文脉更值得挖掘、保护和利用”。有意思吧,建个微型“运粮河(浜镇河)遗址文化园”,好像与上述表述,能对上号。也许是一些专家千找万找,没有找到的目标,竟隐藏在浜镇,他们认可了,希望的实现,就有可能了!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说希望,还不断出现,继2023年市里到浜镇调查后,2024年崇明的人大代表有“关于加强对崇明四大古镇之一浜镇保护的建议” 的提案,人大代表的给力,不是希望,是什么?而且,这个提案的答复,信息量大,干货多,为便于读者品赏和研读,我附在文后,其中有的答复的内容,于当年就实施了,例如答复中说:二是依据法律法规要求,强化文物保护执法力度,定期开展文物保护执法检查,在区文物保护点龚秋霞住宅和龚锡福住宅张贴文物保护单位责任人公示牌,明确使用单位、责任单位、直接责任人和安全责任人,有效增强文保点位周边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那个“文物安全责任人”的公示牌已于当年安装好了,速度之快,令人惊讶,超乎我的想象,太给力了!见下图: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公示牌照片摘自2025年3月14日看到的“上海崇明女”生活博主,公众号:“朱家大小姐一笑”播放的《崇明岛浜镇》的短视频。

四、这个运粮河(浜镇河)畔的吊脚凉亭区域的故事和佳话,可能在浜镇史上不会缺席,我简单讲几个话题:

1、崇明番话研究者陆汉彬到浜镇吊脚凉亭寻觅“浜镇密语”。

  2014年到这儿采访会讲“浜镇密语”(崇明番话)的龚鑫康。陆汉彬在事后的记录中称:“龚鑫康家在浜镇大河桥往东二百米。老式的三层楼,院内花草茂盛,墙门外河沿边造个间凉亭,挑在水面上,河沿两旁的树荫平添了小亭几份清凉。我们在小亭藤椅上小歇片刻, 寒暄几句,就起身往一处老人家去。

2、绘制“浜镇老街示意图”的“三剑客”在这里“论道”。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上图:2023年4月2日绘制“浜镇老街示意图”三剑客:施勋(图中)、吴祖涛(土左)和龚鑫康(图右),在龚鑫康家首次研讨排列老街示意图上的店家。

3、常有探访浜镇故事的拍客,到这里来采访。。

  2022年9月29日网名“崇明小窝头”慕名到浜镇采拍,寻访浜镇老人讲浜镇故事,可到了浜镇,看不到人影,后来,看到一栋住宅的门开着,便询问,主人走出家门,礼貌地推荐他向龚鑫康老师询问(见下面视频截图)。看到上述信息后,我写了一段感慨《问询龚鑫康家何处?》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浜镇亲历的故事(十八)
   问询龚鑫康家何处?      

浜镇衰已久,名望催探临。  

匆匆到古镇,街市少行人。  

叩门问镇史,推荐鑫康君。  

长者家何处,遥指一凉亭。

  五、景点发展了,商机就来了

微型“运粮河(浜镇河)遗址文化园”发展到一定水准后,除了古镇爱好者到处打卡拍照留影外,也许吸引一些文人墨客到此吟诗作画,这是一帮强力的宣传队伍,产生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有力!如果被崇明水务局指定为崇明运粮河史教育点,那时学校就会组织学生来参观;文旅部门开拓成旅游景点后,游客逐渐增多,周边就有人抓住商机,设点售卖饮品、点心、农产品等,那是行商。继续发展,在此开店就多起来了,行商变为坐商,再现了浜镇初始阶段的历史景观,也十分有趣哦!振兴乡村经济,也是这样起飞!

附录:《“关于加强对崇明四大古镇之一浜镇保护的建议”的答复

张建新、陈群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对崇明四大古镇之一浜镇保护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对崇明四大古镇之一浜镇保护方面的建议,对我区推动文物事业发展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收到建议后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经多次讨论,最终形成答复意见。

文物资源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显示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近年来,为强化我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利用,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理念,将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推进文物活起来,强化文化服务功能,持续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传承,促进崇明文化历史的传承与传播。与此同时,“浜镇”作为崇明四大名镇之一,建筑形态具有崇明近代民间特色,建设镇政府也积极开展相关恢复性改建项目,保存浜镇历史遗存特征。

一、有序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浜镇现存历史名人故居梳理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是2024年-2026年三年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2024年是文物普查的开头年。今年初,我区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上海市文物局的相关工作要求,组织成立了崇明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崇明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并组成普查工作专班。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捋顺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各乡镇落实好属地监管责任,充分发挥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能,强化工作落实,有规划、有目标的对浜镇现存历史名人故居开展文物普查的排摸、调研、普查工作,循环动态用好有价值文物资源,确保在本轮普查工作中进一步挖掘和强化浜镇现存文物建筑保护和利用。

二、捋顺管理机制,强化古镇保护合力

我局不断强化浜镇区域文物资源的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在开展文旅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过程中,将浜镇文旅发展计划纳入其中,必要情况下开展浜镇文旅发展专项规划,为后续长效发展做好发展前期工作储备。二是依据法律法规要求,强化文物保护执法力度,定期开展文物保护执法检查,在区文物保护点龚秋霞住宅和龚锡福住宅张贴文物保护单位责任人公示牌,明确使用单位、责任单位、直接责任人和安全责任人,有效增强文保点位周边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三是我局还积极配合规划资源局和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开展优秀历史街区相关保护管理工作,并积极开展联动协作,沟通历史街区保护资源,下一步将整合部门力量,共同对浜镇开展优秀历史街区工作的资源调查等工作。

三、活化浜镇历史老街区,提升开发利用价值

一是明确浜镇在郊野单元规划中功能定位。围绕浜镇作为人文旅游型集镇的传统特色和发展定位,以浜东村、浜西村为主,结合浜镇古镇文化底蕴、蟠龙生态园重点项目等,进一步挖掘浜镇古镇特色,发展人文旅游。二是强化政策资源集聚。按照建设镇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本镇东西片区均衡化发展要求,后续几年通过项目引入等,积极加强外部市场对接,实现浜镇在风貌重塑、功能策划、人文内涵、业态规划等方面的突破和提升。三是发掘传承文化资源。成立袁伯伯故事创艺工作室,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挖掘浜镇历史故事、历史名人故事、红色故事等资源;还利用各类媒介收集老街宣传素材,探访老街的来龙去脉、前生今世。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崇明文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借鉴和采纳你们的建议,请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4月18日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