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2025-03-02 14:42:58)
标签:

浜镇湾港第一桥

浜镇三桥商业圈现况

乡土文化

图片

分类: 崇明记事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浜镇亲历的故事十七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上图:“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实线区域)”(初稿:吴忠;修改定稿:沈逸雯)

我在本系列的第二篇一文中讲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该区域布满了浜镇的著名商家,“三桥”中最大的桥是万春桥(现名蟠龙河桥)。随着湾港淤塞,崇明中部的重要对外通商口岸便消失,随之存世三百余年崇明四大名镇之一浜镇衰微,建制撤销。

湾港,对我来说,是一个迷人的名字,小时候,即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一些小朋友结伴到那边的海滩(崇明人不称长江江畔的滩涂为江滩)上玩,看到沙滩上一只只绿头大小的雪白雪白的可爱的小蟹,见人就迅捷地往它的家,即一个个小沙筒里逃循。用手指一扣,便能挖出那些可爱的白色的小蟹。沙滩上芦根随处可见,大家合力一拔就出来了,雪白的芦根上的泥土,一拨拉,一擦抹,就当美食吃。大家都像野孩子,不讲饮食卫生,个个啃得津津有味。那个时候没有生态芦根的概念,都敢吃。现在人吃水果,还要加盐浸泡,用过滤水清洗几次,才敢吃。惊心动魄的事,就是观看远处滚滚而来的海浪冲击岸脚,一声巨响,岸土被海浪卷走一大块,此时,才体会到,当大人听说我们到海滩上玩时,总反复叮嘱几声,要离海水远一点!(现代人,特别城市人,看后有凝惑:怎么家长那么放心孩子自己去观海,不陪伴?那个年代,家长忙生计,没空陪孩子玩!所以孩子的独立和自主力都很强!)当看到一艏戴着满满的乘客的船进港、卸客,此时,我们好像接迎亲友,看到叽叽喳喳下船登岸的快乐的乘客,也被感染得快乐起来,真是你开心,我开心啊!还有跟着大人在密密的芦苇滩涂上放过牛等经历,想起那些事,总回荡无穷。时光荏苒,早已从髫年变成耄耋之辈了。只要一想起,脑海便闪现出一幅幅图像,又似发生在昨天。所以觉得,对湾港很熟悉。经过近段时间的学习,获得不少知识,让我对湾港的认知,逐步清晰起来,诸如湾港的地域概念,以前很片面。如果有人问我:“湾港的第一桥,是那座桥?它的旧址在那里?”心想,湾港早已消失得无踪无影,哪来湾港第一桥啊!由此,引发我撰写了【 虚构的微小说:观看“浜镇湾港第一桥”历史电子介绍牌揭幕简记】(附文后)

我在第十一篇一文中说:浜镇的西万兴大院虽消失了,但旧址上的商业经营活动以及发生的故事,绵延不绝,一直延申到现在,可见其在浜镇发展史中的地位了!”浜镇的商业机制几经变迁,商家沉沉浮浮,使得曾经最繁华的浜镇三桥商业圈,因大桥东边的商家,早已非常稀少了,故该圈只剩一个小区域了,却产生了随时代步伐一致的新的商业景观,诸如:合作化时,小老板转化成合作社的职工,这里安置了主要的商贸业,以后出现了粮站、超市、大型室内农贸菜市场、备有冰箱的室内副食品店、邮政信箱、快递、百家宴一条龙服务社等等。还由浜西村安装了施勋绘制的巨型崇明浜镇老街示意图”(经测量:木框架,长145公分,宽77公分),展现了昔日浜镇商业的繁华风貌。政府建造了浜镇景观墙,这些均是浜镇史上首现,并成为游客的打卡点,所以说,曾经“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虽残,但商业机制和面貌却常新。

一、 浜镇三桥商业圈内的新行业

   1、快递业。

   浜镇大桥西北处的快递业,是该商业圈内的首家,也是浜镇史上的首家。我在第十二篇一文里,对该商业圈里的邮政信箱,作过邮路时效测验,结果:非常的棒!现在讲讲,我亲历这里的快递,其服务,也很棒!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韵达崇明区公司浜镇便民点分部于20179月,由浜镇志利杂货店”加盟设立2020年12月19日侄子陆明应我之托,回浜镇后给我拍摄了几幅浜镇快递寄存点的照片见上图),让我首次识了三百来年古镇浜镇的一个新行业。同年12月27日弟弟请我品赏家乡的农产品,经浜镇快递寄存点给我寄来了崇明糕以及他种的青菜,晒的萝卜干,28日就收到了,让我感慨浜镇快递的速度,超我想象!

快递公司,不仅开创了古镇三百年来的新服务行业,也大大地方便了浜镇和周边居民对快递的需求,造福一方!

我记得,浜镇邮政代办所,撤销,寄往外的包裹,需到蟠龙镇邮政所,外地寄来的包裹,需到侯家镇邮政所才能领取,时间之长,路途之远,对居民来说,很不方便!现在就地能收寄包裹,居民的感觉就是好!

2、餐饮民宿

浜镇大桥东北旁边的舒凡”,是该商业圈内首家民宿和餐饮业。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上图:2011年6月我拍摄的一幅照片,门口停满了客人的私家车。

  二、从“湾港第一桥”说起。

   2011年,我撰写的《崇明浜镇忆旧(一)》一文中的“引子”篇的诗歌中说:

 啊,崇明浜镇大桥!

 浜镇大桥貌不扬,经历木石钢三曲。(注) 

 桥上一站起思波,往日故事一筐箩。

 北望帆船驶过来,停在桥堍卸下货﹍﹍

  注:最早为木桥,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改建成石桥和钢筋混泥土桥,越改越结实,越现代化。

上述讲的“一筐箩”,就是童年经历的记忆。但我对湾港的认识,仅指浜镇北边的能看到海滩、船只等那个入海口的地方叫湾港。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中心的,那座“万椿桥”,是座木桥,只有记忆,没有看到过照片。施玉龙撰写的《浜镇周边宅命文化拾趣》一文中有幅崇明画家施国敦绘的浜镇旧貌图局部,见下图)宽阔的河流,从长江里滚滚而来,我们那些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人,崇明岛的北岸,已向外涨了很多,浜镇远离了海岸或称江岸很远很远了,河道窄了很多,木桥也短了很多!一看该图,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该桥便是湾港第一桥!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亲见它改建成石桥。河道里先用大榔头敲打两排底脚木桩,安放桥台石条,再竖立两座石柱墩等,工人爬在上面施工,好像没有横一根竖一根的密密麻麻的脚手架。当时没有施工机械,完全靠“神仙葫芦”吊装,看得惊心动魄。河西边堆放着一些桥面的石料。我记得施玉龙有篇文章提到与浜镇石桥相关的信息。今年,即2025年2月16日请他该文发给我研读,原来是《大同公社-闲话“马桥”陈年旧事》的文章,文中说:“马桥拆了又修,修了又拆。解放前(具体时间无考证)石桥拆除改成了木头桥,传说拆下的石桥石板有的运送至浜镇建大桥,多数后来流失。现仅有一块还完整地保存着,在张网港马桥河西岸施卫昌宅边自留地,石板长四米多,宽约六十公分,曾经是施卫昌宅后横跨天分滧河上的独块石桥”(见下右图)随后,我询问了黄惠贤,浜镇大石桥,何时建?他答:大概在1952.年。石挢上的石头,好几条是从我家老行里拆走的,那时我正上初中年级。

  浜镇木桥改建成石桥,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亲见,因我于1954年,离开浜镇,以后的改建,只看到改建后的新桥。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上左图:我于2011年拍摄的浜镇大桥,旁边还留有一块桥板;上右图:施玉龙文内所述的那块石桥板。两块桥板一对照,有点相似。我收录内文,供感兴趣者研读和考证,这是我们亲历者的义务。也许能引出更详实的相关浜镇大桥的史料,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上左图:浜镇大桥南边的蟠龙河;上中图:浜镇大桥,大桥上的铭牌,右为:“蟠龙河桥”,左为:“浜镇公路”。一桥出现两个铭牌,较为罕见,成了桥铭的趣闻。一般左右分别标明:桥名和建桥时间。也许缘于桥梁命名部门的用心良苦,浜镇老人以前称呼该桥,就叫“浜镇大桥”,简称“大桥”。现在把“浜镇”两字,写在桥上,下面写路,不写桥字。人们一看,便知这是是“浜镇公路”上的桥,是机巧的历史文化的传承。(现在桥的颜色,改为黄色。桥上的铭牌,改用红色,在本系列文章中已出现过,故我选用了老照片);上右图:浜镇大桥北边的蟠龙河(2011年5月1日拍摄)

一、 对湾港的认知不断深化的历程

  我们小时候,浜镇大桥,一般只称作“大桥”,那条桥下的河称作“大河”,“大河”西岸边的,大桥以北,称作“北市梢”,大桥以南,称作“南市梢”。人们常说的“大桥口”,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浜镇三桥商业圈”。

1、 与施勋讨论,认识了“湾港大道”。

  2023年10月1日上午,我与施勋有段讨论,对浜镇向北通往“湾港码头”的那段路,开始施勋称作“湾港公路”,我说,那时浜镇向北没有公路,以后施勋,脑子一转弯,灵感出来了,改称为“湾港大道”,体现了他的大智大慧和精准的概括能力!(见下截图)这是他完成抢救性工作中,最后一次命名古浜镇的道路。为纪念他命名“湾港大道”,我辑录了他命名“湾港大道”历史信息!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2、与黄振超交流黄锦成大宅院时,认识了湾港地域。

 我与黄振超交谈相关黄锦成大宅院信息时,2023年2月6日黄振超说,黄锦成的北面湾港有北宅。

 我问他:湾港的北宅,离黄锦成多远?

 他说,四五百米,你黄恩华认识吗?就在那个地方。

 我说,黄恩华家,我认识,离浜镇大桥的北边不远。

 另外,黄振超称大河西边通往湾港的路,称作“湾港路”。

3、 陆安心介绍湾港,蟠龙镇河,旧时也称湾港河。

2023年3月崇明“心语文化”创建者、微信“心语作者群”群主陆安心受崇明融媒体中心邀请,出镜介绍湾港,视频的题目为崇明老地方浜镇(湾港)见下图截图)

该视频内还刊发了雍正时期的崇明县志的一页,称:“蟠龙镇河旧时也称‘湾港河’”这个视频,也佐证了我们旧时称呼浜镇街道为东市梢、南市梢、西市梢和北市梢(见下截图)

观看陆安心讲解浜镇短视频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观看陆安心讲解浜镇短视频

4、 施玉龙《崇明浜镇老地名拾趣(三)》一文中有两个信息。

(1) 湾港在历史上经历了涨坍起落、兴衰沉浮几个轮回。

(2) 砂锅镇在浜镇朝北500米左右的地方。位原湾港西河沿,
“化泥田皇坟”北边。

通过这些资信的细读、研读和系统的思考,让我认识了湾港和湾港河;让我认识了“浜镇三桥商业圈”的变迁,变化是不断的,趋向现代商业,也是不断的!

附录:《虚构的微小说:“浜镇湾港第一桥”历史电子介绍牌揭幕简记》

某年元宵节傍晚,上海崇明区某某镇举办“浜镇湾港第一桥”电子介绍牌(下简称“浜镇电子介绍牌”)的落成揭牌、亮灯仪式。大桥周边一下子聚集了不少村民,以及入住周边,诸如:浜镇度假垂钓村、抱月搂、澜居民宿等游客,也纷纷驾车赶来看热闹。因没有专用停车场,在交警的指挥下,停放在马路边的临时停车地。最显眼的是崇明区融谋体中心的采访车的到来,一停车,车上人员纷纷下来,奔向有利地点,有的放飞无人机拍摄。因浜镇人不是首见,故没引起轰动。还有一些关注浜镇历史的粉丝,得悉后,数日前纷纷预约入住旁边的“舒凡”民宿,一星期前,早已预订一空。故今天,它的门前停满了不少私家车,其中一位姓张的先生,曾参加过崇明东平农场的开垦。他对笔者说,开始时,农场的商业不健全,如有采购,都到浜镇。我的师傅姓袁,他带我们来镇上采购面条时,都到东边有磨坊的陆家面店。一买,就是上百斤。我们既是顾客,又是帮工。分不清帮他们,还是帮自己摇面?再购买我们自己出力摇的面,有意思吧!远离了家,这里也有家的感觉。浜镇,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青春足迹和满满的怀念之情。

我问他:“拍摄这张照片的人,你认识吗?”

随后我在手机上翻出了两张照片: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我对他说,上图左:由新浪网友“上海的记忆”拍摄于2011106日(探寻崇明县建设镇——浜镇老街_上海的記憶0_新浪博客),估计用相机,还按了闪光,故照片的门牌上有反光的闪点。照片上有“上海的记忆-‘炮台湾湿地’原创等水印,当时他没有发现该建筑上存有浜镇历史上首块民主街的门牌号,有点可惜了;下图左,由陆明于2024年10月17日拍摄,门牌为浜东村809号。两幅照片相隔13年,两相一对照,应是同一建筑,但房子的内部用途作了调整,东屋原先是灶头间,屋顶上有烟囱,现在烟囱没有了。门前的自来水台,由西移到了东边。浜东村那个门牌,往后移到了房廊里。现在很多古镇文化追寻者,到浜镇采拍和发表了不少网络文章,有了他们,浜镇的古镇风貌和文化遗存,得以广为传播,浜镇人谢谢他们!

他说,这种照片,给你一讲,更显得它的历史意义了。随后,他翻看手机上收集的“心语文化”的文章给我看,说,“心语文化”的传播,浜镇,旧的繁华街景虽已消失,但依旧吸引着一些热爱乡土文化的爱好者来浜镇寻古探幽旧,探寻浜镇的历史轨迹和趣闻,诸如“两王一星”(浜镇的“桂花树王”、“黄杨树王”和歌星、影星龚秋霞旧居)等等。

最后,他给我并讲了一句鼓励”心语作者群“的话,说:“托尔斯泰说过的一句话: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

我说:“‘心语作者群’的朋友们听到后,感觉遇知音了,笑翻天了!”

此话,也引发了我的深思,也许撰写家乡美好的昨天,就是为了催生更好的明天。明天转化成今天后,为更好的明天继续奋斗,也许这是乡土文化传承的意义所在吧!

据知情人透露,“浜镇电子介绍牌”的建造,听取了各种意见,特别重视反对意见的思考,几经研究,才统一认识,说,再穷不能穷乡土文化的传承,不能让孩子走过这座桥,不知它的历史渊源;见到下面的河,只知道叫蟠龙镇河,不知旧时也叫湾港河!又不是大项目,宣传经费内负担得起。它不但能贮存和播放相关文字、图片和短视频来介绍该桥和浜镇的相关历史。而且,它有遥控装置,某某镇的文宣部门能遥控该牌,不时插播镇和区内的宣传信息。随后确定了项目组,以及委托“心语文化”(微信“心语作者群”)编辑相关资信。他们再指派群内浜镇史研究者施玉龙执笔撰写,初稿经大家讨论后,交某某镇项目组,他们再邀请区内的资深专家一起审核。向群众介绍的史料,一定要慎之又慎,谨防误差和失实。能造好一个牌,不一定能完美地编辑相关信息,这就是软件与硬件建设的区别!

当该牌一揭幕,开关一打开,视频上出现一幅幅浜镇历史和当前资信图片或视频: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崇明建设镇政协工作联络组先后实地考察了浜镇老街、苏尼羊驼项目、松慢民宿等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有人就喊起来了:这是某某店啊!这是某某人啊!这是浜镇景墙啊!这是望夫麦传奇诗歌啊!这是大桥口老街景集市图啊!这是浜镇旧大桥图啊!这是热闹的室内农贸菜场啊!这是陆汉彬到浜镇收集“浜镇密语”时与会讲“浜镇密语”的老人合影啊!这是无人机拍摄的大桥口啊!这是浜镇桂花树王与黄杨树王啊!这是建设镇的政协考察龚秋霞旧居啊!这是龚成亮掼火球啊!这是施勋绘制浜镇老街地图时的研讨会啊!这是浜镇西市梢安装的浜镇老街示意图啊!

哇,政府网站信息出来了,这是崇明区有关部门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崇明四大古镇之一浜镇保护的建议的答复。

有人竟然情不自禁地喊起来说:崇明区人大代表也关注浜镇了!桥下那条河,以前叫湾港河啊!说兴奋得差一点站在桥面上跳起来!舞起来!唱起来,湾港啊,湾港!今天,我认识了你!

领导在会上作了五分钟的简单讲话,主要感谢崇明“心语文化”(微信“心语作者群”)为该牌的建造作了大量的资信收集和整理工作,以及感谢古镇文化爱好者们拍摄了许多的浜镇的珍贵照片。有了你们的爱和付出,使浜镇的古镇文化底蕴广为人知。随后,由某某镇的“建韵艺术团” 浜东村的“金嗓子艺术团”和浜西村“杨美英睦邻点”和“沈美丽睦邻点”的村民献艺助兴。其中一个由龙凤双胞胎姐弟,姐姐是个小靓妹弟弟一个是小帅哥。他们一上台,姐弟俩的气场就征服了观众。他们表演了“浜镇密语”(崇明番话)对讲比赛。姐弟俩先后用崇明话的数字,诸如讲1,请对方用“浜镇密语”

回答,双方轮流问答:

  问:1;答:郁结   

  问:2;答:六亮   

  问:3;答:沙山 ……  

  当弟弟问姐姐:浜镇现在还有人会讲“浜镇密语”吗?

姐姐答:龚鑫康和施德新爷爷。

当弟弟问姐姐:崇明,浜镇密语怎么讲?

姐姐,不答不知道,却机灵地反击,说:你违规,问妈妈没有教的“浜镇密语”。

   观众一听到这个机灵的反击,引起了满场轰动。

   另外,一些村民表演了传统的民俗掼火球、放天灯等等。村民根据老人说周易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制作了三盏天灯,然后在“崇明浜镇老街示意图”上选择了“西万兴大院”、“荷花张宅”和“鳌家楼”三个地名写在天灯上放飞,祝福浜镇新的生机不断,越来越兴盛。因场地所限,节目安排了约一个半小时。

演出活动一结束,“舒凡”民宿老板,是个明白人,他既会挣钱,又舍得花钱。浜镇有故事、有景点,才有人气,游客才越来越多,才有财运,店家才能越开越多。所以,当他得知此次活动后,便买了个大大的烟花,演出活动一结束,便从家里拿出来,

放在湾港河岸边点燃起来,轰的一声,烟花升空。

照亮了湾港第一桥旧址!

照亮了浜镇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圈!

照亮浜镇人的心!

也许照出了浜镇明天的繁华!

浜镇最繁华的三桥商业圈缩剩一小区域了

(烟花照片来自网络)

  大家为“舒凡”老板放烟花助兴鼓掌,祝福他生意兴隆,财运亨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