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267-13)浜镇忆旧——汽车站、流动戏班(十三)(补写本)
标签:
浜镇汽车站流动戏班浜镇忆旧图片 |
分类: 崇明记事 |
(注:2023年1月13日下午,我感觉这篇于2011年8月23日发表的老博文,有个地方表述不精确,如“1932年从崇明县城至浜镇建成土公路”,应该是二条竖河至浜镇建成了一条砖屑公路,联通了崇明县城。所以修改了一下,修改后,新浪平台显示“编辑成功”,但随后该篇博文消失了!修改时,我下载了老博文,以防万一!结果,万一发生了,下载的老博文留下了,今天据此重新撰写发表。原博文,虽有很多可改之处,为保持2011年的水平,我只改错的地方,故大多仍旧是老博文。)
下图:上个世纪末拍摄的
龙公路上驶经浜镇的公交车。 (我拍摄的老照片翻拍)
1932年从二条竖河至浜镇的关家弄建成了砖屑公路,使浜镇联通了崇明的公路网。从此浜镇也产生了浜镇大通运输公司,该公司的车库就建在浜镇的关家弄的处,有两辆烧木柴的卡车。
浜镇有了公路后,我们小时候不知道有什么公路名称,只叫他为(浜镇)公路。解放后,大概因有“大同公社”,便有正式命名为“大同公路”(现改称“蟠龙公路”)。
浜镇建了公路后,因隔江相望的苏北启东等地区的交通欠发达,汽车通达的地方有限,从而出现了苏北至上海经过崇明浜镇中转路线。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里一些我所熟悉的战友回家,到达大的县城后,只能坐“二等车”
(自行车)
回家,可推想三十年代的交通情况了。苏北启东等地经崇明浜镇中转至上海的原始通道,虽十分简陋和麻烦,但是一条最近最便捷的省时省钱的交通线:乘帆船到崇明的湾港上岸,
步行一刻钟到浜镇;再乘车到南门港;再换乘轮船到上海。 “由陆地 (苏北) ——长江——陆地 (崇 明) ——长江——陆地 (上海)
。
卡车,我记事时是烧木柴锅炉为动力,来往浜镇与南门港间运送客人,当时没有公交车,主要经营苏北客源,浜镇本地人到南门或城桥镇购物,大多靠自行车或步行,以此省钱。
卡车,除了还做运输生意外,有时也被马戏团请来表演硬功:气功师在公路上躺下,身上盖块木板,
然后卡车从气功师身上通过,“汽车过身” ,真是让人惊叹!
浜镇,不时有流动戏班、马戏团、无声电影来演出。戏曲班来后,就找个院宅大厅塔个戏 台,场心 (庭院)
里放上凳子,就是观众席了。一个淮剧团到浜镇,租了西街河南钱家的一个宅院,演出《白蛇传》,舞台上出现一条大白蛇,让我们这些孩子吓了一跳。演员顶开放,我看到一位男演员洗浴时光了全身,站在木浴盆里,旁边还有
一位,可能是他的妻子,抱了一位婴儿站在旁边戏耍,门窗都敞开,路过的人都能看到,这在浜镇是不可思议的!
一次浜镇了个京剧团,他们在灵龙街上居住,看到浜镇有好多流浪狗,就起了捉“野狗”的 “野心”
,用铁丝圈套流浪狗,引起了浜镇人的不满。流浪狗虽不是谁家家养,但它的存在也是个“特色”
,它们经常在肉摊头、酒店寻找食物,有时各家都喂些食物,都相安成趣。
晚上流浪狗在镇上,也给浜镇留下生气和很多话题。有时晚上听到十几条狗此呼彼应的不寻常的狗吠,人们认为狗能看到人们看不到的事情,比如某某家发生了不幸,人们常说:“昨晚狗看到了,所
以狗哭不止!”
马戏团来了,找个空地,竖上一圈支柱,用篷布一围,就是马戏演出场地了。演出前,演员骑着马,敲锣打鼓到镇上走一圈,做些前期广而告
之。 山上吊让人惊心,小女孩的长发打个结,挂上钩子, 拉起悬绳悬在空中表演各种动作,下面还不时地呼喊一些口令,“小把戏!”上
面的小女孩不时回答“嗨!”下面扔衣服,孩子接住后表演 穿衣服等。硬气功 “睡钉板”
,一块木板上钉着满满的铁钉,头朝上,演员就背卧在铁钉头上,肚 子上再压一块石头,随后用大铁榔头猛 敲,把石头敲断!还表演“大刀劈胸”
, 以及一些传统魔术,也很有看头的! 流动戏班一来,毕竟来小镇演出的团
队不是很多,农村看戏的机会也不多,周边一些老百姓也赶来看戏,浜镇要热闹几天。现在这种流动戏班不知是否还有?即使有的话,在浜镇已找不到
一 个大宅院的演出场地,只能赶到蟠龙镇剧场了!
前一篇:新浪博客生活记事
后一篇:曹杨街道慈善超市随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