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施玉龙先生《闲话旧时浜镇龚氏家族的义庄祠堂》随笔

(2022-09-17 11:19:42)
标签:

乡土文化

心语作者群

施玉龙

浜镇

龚氏家族的义庄祠堂

分类: 崇明记事
  施玉龙先生《闲话旧时浜镇龚氏家族的义庄祠堂(一)》(施玉龙|闲话旧时浜镇龚氏家族的义庄祠堂(一) (baidu.com))和闲话旧时浜镇龚氏家族的义庄祠堂(二)》(施玉龙|闲话旧时浜镇龚氏家族的义庄祠堂(二) (baidu.com))先后于2022年9月14日和15日由崇明微信”心语作者群“在相关多个网站推送发表。
  群内的群友纷纷发表读后的精彩置评,因它也是十分重要的乡土文史史料,故附录在本文内。
  我曾评价施玉龙先生说:施玉龙老师认真收集和细心研读相关浜镇的历史史料,还广泛征求草稿意见,可见其撰写史料的严谨精神。他的系列文章,让我这个出生在三十年代的浜镇人, 增长了不少知识。他是我见到的撰写浜镇史料的第一人!
  施玉龙先生的上述文章,还被”龔士网“转发,这是一个庞大的龚氏网,它的转发,必将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施玉龙先生的上述文章,较系统地述说了”浜镇龚氏家族的义庄“历史和现况,以及现在仍旧保存的捞建筑。
  现在,很少人知道”义庄“了,虽然在一些文选中也有”义庄“的述说,但一般的人难以见到,现在由”心语作者群“在各个网站推送,阅读的人多了许多,知晓的人群,也多了许多!
  施玉龙先生对龚氏义庄老建筑的特点作了介绍:
  ”龚氏义庄宅子,前后两埭房子是连接一起的。翻阅资料,这种别致的建筑结构在旧时称为'勾连搭',它是一种由两栋或多栋房屋的屋面沿进深方向前后相连接,并在连接处做一道水平天沟向两边排水的屋面做法。勾连搭常用于房屋前后相连接,有'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和'带抱厦式勾连搭'两种屋顶形式,这样可扩大建筑物室内的空间,常见于大型宅第及寺庙大殿等建筑中。龚氏义庄这种建筑风格在崇明乡间比较少见,是类似于大型宅府的一种档次较高的建筑“(见下图)
读施玉龙先生《闲话旧时浜镇龚氏家族的义庄祠堂》随笔
读施玉龙先生《闲话旧时浜镇龚氏家族的义庄祠堂》随笔
  施玉龙先生继续介绍龚氏祠堂
  祠堂为祭祀而建,有神祠、乡贤祠、节孝祠、宗祠、家祠等,在封建时代较义庄更为普遍。通常情况下祠堂只是义庄的一个组成部分,供后辈祭祀先祖之用。
  龚氏祠堂一处在浜镇西南马桥头,俗称马桥龚家祠堂。位于现在的张网港河东,镇中路南边,原大同乡浜北I6队范围。对于祠堂的主人,听当地年长者说是县城内龚姓大户,也有的说是浜镇西市泥墙龚宅的老祖。不管何种说法,那时能够建造祠堂的家族是非一般的。
  龚氏祠堂另一处在沙沟西边,俗称沙沟龚家祠堂,系浜镇龚氏另一大家族龚剑秋家族所建。龚剑秋(1893-1961年),名廷鹗,谱名有谷,民初江苏省参议员“。
  文章中介绍了祠堂旧址上的建筑:
读施玉龙先生《闲话旧时浜镇龚氏家族的义庄祠堂》随笔
  施玉龙先生介绍拆除祠堂前的牌坊的事:”1952年春,当地人民政府为筹建马桥小学校舍和操场,开始改建祠堂、拆除牌坊。据说当时拆除牌坊的场景可谓声势浩大,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有关部门动员周边民众,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用手腕粗的绳子套住牌坊上端进行牵拉,随着一片有节奏的叫喊声,牌坊倾间倒塌,成了支离破碎的石条。据浜镇东市施鼎生老人回忆,牌坊的石料运往镇上用于维修浜镇大桥。“
  我不知崇明如否还有类如的牌坊建筑?如果,仅有此一座,又被拆除了,真有点可惜了!我在旅游时,经常见到保存完好的牌坊建筑群。这就是文化遗迹的保存意识的问题了,因为大家都经历在同时代啊!
  关系那座牌坊的故事,施玉龙先生,也介绍得较详细。
  微信”心语作者群“群友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史史料,现选录如下:
  钱维军施老师不遗余力,深度挖掘浜镇传统文化,劳苦功高!讚透![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
  沈树玉:拜读作者佳作,仿佛在古物展览馆听讲解员在抑扬顿挫地介绍古建筑浜镇龚氏家族的义庄祠堂。慢条斯理,分门别类。声音清晰,内容新奇,耐人寻味。这是一篇极好的值得传承的建筑工程文化!为作者热心挖掘乡土文化的精神点赞!为作者优美、流畅的文笔点赞!![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庆祝][握手]
  黄秀廉:读施玉龙老师的文章,仿佛走进兴盛时的浜镇,古时的气息扑面而来。龚氏家族,龚氏义庄得以再现。古迹需要挖掘,历史要让后人知道,施老师为你点赞![强][强][强]
  柏尚超浜镇龚氏曾辉煌,义庄当年是祠堂。

       房屋占据半条街,人才辈出家业旺!

      为施玉龙老师的大作《闲话旧时浜镇龚氏家族的义庄祠堂》点赞!

  柏尚超龚家祠堂何处寻,棺材牌位阴森森。

      贞洁牌坊高高立,又有祠堂看守人。

      龚氏文化底蕴深,可惜遗迹已无存。

      为施玉龙老师的大作《闲话浜镇龚氏家族的义庄祠堂(二)》点赞!

  顾士云:精细考证,精准叙述,还原了龚家祠堂原貌。玉龙校长记叙文章为浜镇古镇的建筑持色补上了辉煌的一笔!谢谢美文分享!

  施卫平:@施玉龙义庄这种公共宅邸的设置,真的是一种实打实的善举,并且还有田亩土地可以耕作和收获,这比现今什么慈善会什么的,要实在得多![强]

  严志仁:@施玉龙老师:为你的佳作《闲话旧时浜镇龚氏家族的义庄祠堂(一)》点赞! 不仅拥有数千亩田地家产,而且为穷苦农民解决实际生活困难,为慈善事业作贡献而点赞!

  沈建球:[OK]玉龙校长费尽心思又出历史新作。读完《闲话旧时浜镇龚氏家族的义庄祠堂》一文,令人肃然起敬!为施校尽力挖掘浜镇旧时的龚氏家族的义庄祠堂的前前后后得于传承而拍手叫好!仿佛使我们又走进了当年兴盛时期繁荣浜镇!为你点赞!期待下篇![强][强][抱拳][抱拳][握手][握手][玫瑰][玫瑰]

  陆洪兴:玉龙讲述的浜镇龚氏老宅,让我想起了我过房爷浜西1队的老中医龚干清,我一真以为他是启东人,后来才知道,其实他祖父是从浜镇泥墙龚搬迁至启东的,是位有名的老中医(自制秘方中医外科),我龚家寄爷后又搬回崇明定居,成为第三代祖传中医外科医生,五六十年代在浜镇是与朱汉文、钮群等齐名的有名望的老医生。

  玉龙有一节讲龚氏族人去启东发展,与我寄爷后人的陈述完全吻合。为你详述古浜镇趣事点赞!

  施炳刚:施玉龙老师介绍的龚家义庄祠堂,就在我现居住的房子西侧不到50米远。小时候就听大人们说,原先这里都是坟登头,这个祠堂,就是用作看坟人住的,后来解放后土地重新做了规划平整,不见了坟茔,祠堂就成了施士林一家的住宅。随着两位老人的相继过世,房子也已经空关了好几年了,若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房子随时有倒坍的危险。

  顾士云:为玉龙校长闲话龚氏家族祠堂的两篇文章点赞!

  龚氏三处(陆文彬注:其中一处为义庄中的祠堂)祠堂,除沙沟祠堂外,其余两处,都有记忆:马桥祠堂乃小学母校,当年祠堂呈四厢瓦屋宅形状,南厢屋穿堂上方有校名。父母辈都说词堂前有石牌楼,我们读书时,正屋里还有牌位,石牌楼没有痕迹了。浜北祠堂在龚雪明老宅东边,在马桥小学读书时,常去龚雪明宅上玩,也去祠堂那边玩,叠埭头屋,里边总有阴森森的感觉。在施士林家入住前,龚承逵家也住过一段时间。此祠堂现在还存在乃是奇迹,应当给予保护,也算浜镇旁边的一处难得留存的古迹。

  谢谢玉龙的考证与叙述!

  陆洪兴:我表兄龚成通,为浜镇西市梢泥墙龚宅人,现已八旬,曾是上海理工大学教授、资深数学教育家,看了我转发施玉龙老师文章后写下感想:

  还记得当年每到年底去义庄吃饭,我亲婆(龚氏族长)举起筷子一声号令:“大家坐好,动筷!”大家才开吃。

  因为我自幼失去祖父及父亲,所以每年义庄吃好饭,还会领到一斗黄豆、一斗玉米。

  可以(陆文彬注:估计是”可见“两字)玉龙老师的文章有多真实!

为你续(二)点赞

  附录:施玉龙先生的文章,被”龚氏网“转发(截图)。

读施玉龙先生《闲话旧时浜镇龚氏家族的义庄祠堂》随笔

  附注:施玉龙 上海崇明浜镇人,本科学历,崇明建设中学退休教师,崇明文史研究会会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