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名镇浜镇黄家宅最后的看宅老人》视频随笔(二)

标签:
崇明浜镇黄家宅乡土文化历史图片 |
分类: 崇明记事 |
2022年8月17日施玉龙老师给我转发了一个十三秒的《历史名镇浜镇黄家宅最后的看宅老人》的短视频,因我误以为是浜镇东市的“黄锦成”大宅,所以向一位“黄锦成老人”询问和求证。结果那位“黄锦成老人”的回忆,又引出了一段相关浜镇的历史故事:《黄锦成耄耋老人回忆浜镇》以及施玉龙老师回忆“浜镇黄宅”以及“浜镇小学”等情况,孵化出新的浜镇故事。那个“浜镇黄宅”,看来,还有丰富的历史故事,期望有人研究它、撰写它。
那位“黄锦成老人”为了正确回答我的问题,还询问了堂兄,堂兄又查了族譜回答。
2022年8月19日我在微信朋友圈转发《阅<历史名镇浜镇黄家宅最后的看宅老人>视频随笔》时写了一段引言。因最近一些有知识有技术有精力的年轻人寻踪拍摄浜镇名宅的视频多了起来。他们的投入,挖掘浜镇的历史题材的广度,深度,一定会刷新水平!是崇明群众性的撰写和拍摄乡土文化的新气象!故在引言中写了一首顺口溜《青年寻史将刷新》,并感谢徐雪汀战友誊抄成秀丽的书法,点赞崇明群众性创作乡土乡土文化的新气象!
一、《青年寻史将刷新》。
昨听鑫康讲浜镇,今看黄宅短视频。
此宅已有三百年,长者亲历变凋零。
幼时宅内热闹多,宅员就有四十丁。
今日只剩老两口,成为看宅老寿星。
视频虽短寓意大,青年寻史将刷新!
下图:徐雪汀战友誊抄的《青年寻史将刷新》的书法欣赏。
下图:施玉龙老师转发的十三秒的《历史名镇浜镇黄家宅最 后的看宅老人》的短视频截图。
1、“黄锦成老人”的儿时记忆中的浜镇。
黄錦成大门的右边是姓宋的老板开的修理自行车的店。大门左边的店是理发店(后來是邮局),再隔壁是南貨店(注),我記得小時候常去這家南貨店拿需要的物品,然後由家母去結帳。再隔壁就是文彬家的店,有時候好玩,我也会去摇几下压面机。河对面有二家绸布庄,靠大桥二边是陆翠珍家酒館及刘惠芳家的金万隆点心铺,文彬家河对面有一家是郭家开的药铺(郭是我的堂姑父),我離开家時是夏日,離家前一个晚上在院子里乘凉,我还唱了一首苏联歌曲:再見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
現在年纪大了。回味儿時有种特别的感觉。現時一切向前看,每天保持,愉快的状态,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度余岁!我们小时候浜鎮非常热闹,崇明四大镇:桥镇、庙鎮、堡鎮及浜鎮。我的親婆娘家是庙鎮,解放前是开當舖的,以后一落千丈。几十年前的黄锦成宅我依稀记得曾经风光过.如今的黄锦成宅已是残牆断壁。对我來講只有回憶和怀念。我喜欢四海为家的生活,走得动到处遛,走不动時任何地方都是我的归宿。
2、“黄锦成老人“托堂兄查族谱求证相关情况。
这个叫黄某某老先生弄不清是何方人士,我托堂兄查了族譜,根本沒有這樣士字輩的人,而且我們老祖宗共四兄弟,我堂兄的祖先是秀才,以后經商在上海開瞿直甫私家醫院(該醫院直至解放后合併,我家一個親戚在醫院里當眼科醫生),老祖宗四兄弟中二家是無子嗣的。我的祖先是經商的。黃錦成是我們這一房的老宅,在灣港還建有一個北宅,我記得兒時放假常常去北宅爬香爐腳樹。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那個祖先開豆腐店。文彬應該記得在黃錦成后面東北角徐小度家是開豆腐店的(他家女兒叫徐瑞芬)。
三、施玉龙老师对“浜镇黄宅”和“浜镇小学”的回忆。
2022年8月20日11时13分施玉龙老师对我说:“文革期间,我记得黄士宏老师住浜北老大队办事处对面,老大队办事处在黑鱼弄、浜镇运粮河对北,走过一条又长又深的南北胡同(大约近百米长)有个考究的院子,这就是老浜北办事处。办事处对面有个墙门,蛮高大的,里面就是黄士宏老师的住处,记得这里的建筑有点古老,也很考究。沿胡同再向北50米,就是有名的泥墙龚,那时候我们浜北大队放露天电影就是泥墙龚宅广场上。
文革时期,黄士宏老师是浜镇学校(中小学一体)革委会主要负责人(那时不叫校长),浜小是全公社规模最大的学校,全校1000多学生,去新开河扫墓,队伍从浜小一直排到龙王庙附近。直到浜小初中撤点,黄老师调建设三星镇西边的一一崇明工读学校,至退休。”
施玉龙老师又说:“那条胡同就象电影中样子,两旁有高大的围墙,房子密密麻麻,小孩也很多,持别浜北办事处的院子很考究,象东市龚吉夫院子。”
注1茅义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