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陆洪兴先生《古浜镇碾米厂》一文随笔

(2022-07-12 14:57:37)
标签:

浜镇碾米厂

陆洪兴

乡土文化

微信心语作者群

图片

分类: 崇明记事

  2022年7月11日16时42分侄子陆鸣给我转发了,崇明微信“心语作者群”群友陆洪兴先生撰写的《古浜镇的碾米厂》一文(陆洪兴|古浜镇的碾米厂 (qq.com)),读后,感慨多多。他以严谨的史学精神,不但查阅了大量史料,还采访了浜镇碾米厂江采英先生的八旬女儿江玉萍女士和女婿黄守仁先生读后,让我知道了很多相关浜镇碾米厂史料。从我记事起,只知道浜镇碾米厂是江采英叔叔创建的,他应该是崇明人等等,这些都错了,原来:

  江采英父亲是无锡人,二十世纪初移民崇明,定居浜镇,曾在浜镇东市梢开缸甏店(我家与他家隔河相对,东边。我记事起,那儿只有江采英的弟弟在那边经营父业,江采英在碾米厂),赚点小钱,养家糊口,培养子女成才。江采英从上海机械学校毕业后,被招聘到崇明浜镇碾米厂工作。

  江采英叔叔,还有一段鲜为人知革命故事,陆洪兴先生文章中披露说:

 “1948年夏季,时任启东新四军大队长的沈鼎楠孤身一人奉命从启东到崇明执行任务,他刚从湾港上岸,就被国民党奸细认出,并对其进行追捕,沈从容应对,七转八转,避开敌人跟踪视线,快速躲进了老同学江采英的炼油厂,江采英二话没说,一把将沈拉入厂内蓄水池内,并火速扳一段芦苇,让沈含入口内,用于呼吸,下沉池底,尽管敌人也闯进厂内疯狂搜查,由于江采英的机智勇敢,沉着应对,帮助老同学沈鼎楠同志躲过一劫,胜利完成了任务,为全面解放崇明立了大功。

  陆洪兴先生文章中,还让我知道了:

  以前,只知黄兆玉叔叔是碾米厂南隔壁的浜镇汽车运输行的老板,不知他原先创办碾米厂人之一;只知碾米厂有两个部分:机械碾米和手工地榨油坊,不知以前只是一爿榨油厂(坊);只知江采云叔叔一家勤劳,不知他光彩的人生经历和结局,由于对他的敬仰,他小儿子帮助他父亲劳动时不幸被机器的传送皮带夹住而出事故,现场总留在总留存在我的脑海里:太不幸了,如果他在世的话,比我小两三岁,也是八旬的老人了......

   陆洪兴先生的文章,展现了一个厂内同时存在古老的地榨油坊和先进动力碾米设备:一个是体力劳作的农耕时代末端,一个是机电为动力的新时代开端,两事同框,是一个特殊时代的缩影,可见其史料价值的珍贵!

  乡土史料的挖掘、采访和编写,非常紧迫,一些知情的耄耋老人,越来越少,真是时不待人啊!史料的价值,不在于值多少钱,写文章争多少钱,而在于奉献,到民间“觅宝”,拂去尘埃,留住供后人了解和研究的科学的史料。点赞、传承乡土故人的创业精神和高尚品德,树优良民风民俗,激发爱乡、兴乡之情,其价值虽不是一时能显现,但无可估量!

  陆洪兴先生文章中,让我见到了江采英叔叔的女儿玉萍,我的记忆中,还是很小很小的小丫头,也已八旬的老太太了,她的体态有点像她妈妈,但我的记忆也很模糊,如果文章中,有她父母的插图,更完美了!故乡事,故乡人,总是怀念的!

  陆洪兴先生,此前采访挖掘了浜镇老黄杨树(我称它为“浜镇黄杨树王”)的信息,也是非常经典的浜镇史料。陆洪兴先生辛勤的劳动,浜镇、浜镇人会记住您!

  下图:陆洪兴先生采访了江采英先生八旬女儿江玉萍女士和女婿黄守仁先生。读陆洪兴先生《古浜镇碾米厂》一文随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