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崇明浜镇灵龙街上的“老行”旧址探访

(2016-03-21 06:01:01)
标签:

陆文彬摄影记录

浜镇老行

浜镇忆旧

联昌号

黄允莊

分类: 崇明记事
                             崇明浜镇掠影(五)
                   ——灵龙街上的“老行”旧址探访
                                            陆文彬
       2016年1月20日回崇明浜镇后一个月,于2月21日又回浜镇,顺便到灵龙街上的“老行”旧址里看看,因哪里已几十年没有去过了。据老人说,浜镇北边的湾港与长江北岸的江苏启东间的航道畅通时,“老行”曾经是一个转运仓库。商家从启东运来大豆、油等农副产品,先储存在这里,然后发售到崇明各地。我对这个印象一点都没有,说明这里的衰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我的童年记忆里,一点也没有老行的商业活动的见闻。老行所在地灵龙街的石街,也像大街上的石街,下雨天,穿上土制钉鞋(鞋底上钉上几排铁匠打制成陀螺状的铁钉防滑,鞋面刷上桐油防水)走在上面,也会“叮叮咚咚会唱歌”。这里的石街,比大街上的石街,还多了一个故事。住在这里的老人说,有时晚上北面的城隍庙里的“牛头马面”捕快,捉了现行犯事的鬼,或者世上犯事的历史罪人,到了阴间也被通缉。捉到后,给他们带上脚镣后押解回城隍庙,灵龙街上的居民能听到脚镣抨击石街的“哐啷啷”的声音,一些老人讲的绘声绘色,好像真有其事的样子。石街下面的下水道,雨天的水量多,下水道里潺潺流水声,更加动听。老行的街面房前也有凉棚,店面房子空关着。灵龙街上的店面房前的凉棚,这是我记忆里解放前留下商业活动的唯一的历史印象。
       解放初,商店开始合作化了,浜镇一些商家合股开拓新的经营——联昌号,它的组织者,即浜镇解放后第一人工商联主任黄允莊叔叔,到上海购买纺织厂的下脚棉花,运到租用的灵龙街上的老行的空房里加工。几部脚踏的老式轧棉花机响了起来,制作棉絮过程中花絮在屋内飘了起来,工人的说笑声多了起来。每天的早晨这里街面房的灯火亮了起来,到这里来认领棉絮,以及交回纺成纱的农民多了起来,农民收到加工费后的笑声多了起来,灵龙街随之热闹了起来。现在回想,他们的经营很有一点开拓性,并在上海浙江路上一家大旅馆里租用一个房间作为驻市区的办事处,负责收购原料和销售产品。能负担得起这个费用,说明已具有一定规模了。我的同学黄惠贤的父亲黄允莊叔叔,就在办事处里,同学带我一起到哪儿玩过(白天是办事处,晚上打地铺,住宿问题就解决了)。
       现在再回想那个纺纱加工行业,看看那些微不足道的加工费,对当时的农民来说,那是“活钱”啊!我看到一首《纺纱歌》,就明白了那一点点的钱,在农民的心里多重,她们的笑声多重!那首歌中有段歌词说:“轻摇车儿紧牵棉,一家衣不全,纺纱纱不见,换了买米钱,心儿冷,身儿颤,农家辛苦谁看见!”上述的作者看到了社会的大问题,我只是看到了社会的小问题,所以我把它改写成《浜镇的纺纱歌》,歌词就变成这个样了:“轻摇车儿紧牵棉,农闲有活干,纺纱多活钱,能买油与盐,虽劳累,苦有甜,农盼活钱不断线!“在农业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农闲时多一个副业收入,就是多一条活路。农家虽有梦想,但信守天道酬勤,勤劳致富者居多,所以农闲时放点纱,赚点零用钱,感觉也是不错的!
       那时也产生“三角债”,店家收回纱后再运往上海,供给制作劳动手套户,后来发生不能及时回笼资金,给农民的加工费打欠条。农民拿着商家的欠条,可以在镇上流通,购买生活用品。商店收到欠条后再与发欠条的商家结算。消费多了起来,各个商店也活了起来。可见纺纱加工费,对农民来说,多重要,对镇上的商店同样很重要!这种能在小范围内流通的欠条,不久就被政府的税务所等部门禁止,说干扰金融秩序。灵龙街热闹的一段时期内,应该说这些商家,对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当地的农民的副业收入,是有贡献的,我们不能忘却这段历史。随着经济的变化,这种纺纱加工业务消褪,灵龙街也冷却了起来,到现在已没有任何产业和商业,整整一条灵龙街深深地沉睡了起来——静悄悄!
       现在年代不同了,估计灵龙街这一睡,可能永远也睡不醒!如果有变化,将连同浜镇一起来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现在继续从老行的大门进去看看,看到的那口老井依旧存在,就是井栏变了模样,原来是石头制成,现在变成水泥制品。我们孩提时,结伴进入这种院宅,空房多,住人少,总感到阴森森。进去后,穿过好多房子,一直到东面的“高凉棚”出来。童年记忆中最有印象的,就是人生中第一次在这里观看无声电影。那时没有电,小型电影机是手摇的,照明是否使用蓄电池或者汽油灯,没有印象。放电影前有人在场心里摆放凳子,大厅前挂上一块小幕布,晚上放露天电影。是否买票,还是一些义士下乡搞公益活动,已没有印象。对此,现在七十岁以下的老人,也记不得浜镇放映无声电影的事。在这里还留下深深的一幕,那时有个小型流动剧团,租用这里的房子作为宿舍,他们的胆子很大,用一根竹竿,穿上铁丝,到街上套住流浪狗,活生生地拖到这里,吊起来杀狗肉吃。这里很少有人吃狗肉,说狗狗很有灵性,如果把狗的骨头扔给狗,它嗅嗅,就跑开了,它们不吃同类。浜镇的流浪狗,生活在镇上吃百家饭,没有人家专门饲养,数量也不多,被流动剧团捕杀后几乎消灭了。
       解放后,老行内有的房子分配给贫农,开始多了点人气。有的拆了,多了点空地,有的改建了,多了点新景象。现在眼前看到的景观,早已不是童年的模样,看不出上面故事的发生地,感慨世事沧桑!脑海中童年的记忆里,走进这里的深宅大院时,因房屋多住人少,总感到“阴森森”的,结伴探秘穿越这里,再从高凉棚那里出来。老年后再看看这里,就有别样的感觉:记忆太微妙了!现在顺着照片,掀开童年的记忆。     

下图:灵龙街与大街交汇处的“敖家楼”遗址。这里曾经是一爿很有名的点心店,早晨忙得不可开交。我们看到时“敖家楼”有点向南倾斜,河边的南岸用一根长木头支撑它,防止它继续向南倾斜。“敖家楼”对面的,也处在灵龙街和大街转角处,原来是镇上著名蔡家的酒店。

崇明浜镇灵龙街上的“老行”旧址探访

 下图:从灵龙街的“敖家楼”往北走,隔一间房就是“老行”旧址的大门口,现像一条弄堂口。小时候记得这里的右边是龚家的老虎灶,售卖开水(老虎灶南隔壁就是浜镇著名的敖家楼的旧址)。它的左边,就是空关着的有凉棚的街面房,直到解放初,这里才热闹了一番。商家租用此地的房子,从上海运来废棉,在此加工,然后发放给农民代为纺纱,回收后送往上海销售给劳动手套制作者。这个行业衰落后,又冷清了下来。
下图:进入弄堂口看到的景观,里面已没有密密麻麻的房子。
崇明浜镇灵龙街上的“老行”旧址探访
下图:原先的老水井还在,但上面的石头井圈,已换上了水泥制品。
崇明浜镇灵龙街上的“老行”旧址探访

崇明浜镇灵龙街上的“老行”旧址探访
下图:小时候走过水井,一条通道继续往东,一条通道往北,哪里有个场心(即大厅前的天井),解放前,有人在这里摆上凳子,播放无声电影。(70周岁以下的浜镇人,对此也没有印象了)
崇明浜镇灵龙街上的“老行”旧址探访
下图:这里的老房子都已拆后翻建,老样子老格局一点都没有了。小时候感觉住在深宅大院里的浜镇著名的名医世家,现在那有“深宅大院”的样子?
解放后浜镇第一届商会会长黄允壮先生也住在这里(往东第三间),前面讲的开拓浜镇下脚棉花的纺纱经营,就有他的贡献。
崇明浜镇灵龙街上的“老行”旧址探访
下图:这个小平房,原来是个幽静的屋向朝南的小院子,好像是书房,空闲着。院子里有棵大树,我们好几个小孩都可爬上树玩。解放后,土改时分给贫农的旧居遗址。估计后来拆房迁居。旧址上现在被建成堆放杂物的小屋,一点书香气都没有了!
崇明浜镇灵龙街上的“老行”旧址探访
下图:正面看这个小平房。
崇明浜镇灵龙街上的“老行”旧址探访
下图:前面说的那个原来是个幽静的屋向朝南的小院子,好像是书房。它的东边有扇门,通往东边的院子,即现在正在建造新楼房的院子。那个院子,土改时,房子也分了,分给南面沈家的房子拆了,搬到南面的老家再造新房。好几位农民分到浜镇的房子后,都拆了建材,再回到自己的老家造房子,有利管理农作物和菜地。我看到土改时这里拆房子时的情景,拆下的木材很好,大概以前作仓库,大梁上还有虫。因该房间还有朝西的房子,并无人居住,故显得很潮湿。正在建造楼房的东边的红瓦顶的楼房,就是浜镇著名的“高凉棚”旧址(龚锲夫家,见附录崇明浜镇忆旧——望族(龚)(四)》(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01cbf0102drig.html),土改时也看到这里分到房屋的农民拆房子的情景。
崇明浜镇灵龙街上的“老行”旧址探访

崇明浜镇灵龙街上的“老行”旧址探访
下图:这是从浜镇大街(浜镇公路)上向北拍摄该楼的画面。从灵龙街的老行里进去,也可从这里走出来,到大街上。
崇明浜镇灵龙街上的“老行”旧址探访
下图:从这里看到后面的房子。
下图:继续看看老行里的景观。
崇明浜镇灵龙街上的“老行”旧址探访

崇明浜镇灵龙街上的“老行”旧址探访
下图:为“高凉棚”大门口的旧址,原来有很气派的黑漆大门,门上有门联。小时候从灵龙街的老行进去,穿过重重房屋,往东走,能从这里出来走到大街,或者继续向东走,从东边的边门出来,哪里有一条南北向的河流。
崇明浜镇灵龙街上的“老行”旧址探访
(待续)
附录:《崇明浜镇忆旧——望族(龚)(四)》(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01cbf0102drig.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