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记事(66-1)江苏启东、海门在崇明的“飞地”游
——海永乡、启隆乡(一)
陆文彬
江苏在崇明的“飞地”,故事多多,让人联想多多!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读小学时,父亲经一名船主介绍说,在崇明北部的长江里有个“鸭屎沙”,沙洲上遍地生长着牛喜欢吃的水草。崇明话里的“鸭窝”与鸭子拉的一坨屎的“鸭屎”一个音,我以为那里是野鸭子的天堂,成群野鸭子年深日久,拉屎成沙洲,所以叫做“鸭屎沙”,究竟叫什么沙洲名,在脑子里没有定论。随后,父亲租了该船主的一条小船,载着我们父子俩乘船驶往哪静谧而水草茂盛的沙洲。哪里大大小小不少沙洲,沙洲间河岔交错,最后抵达那个最大的“鸭屎沙”。沙洲上长满青青的水草,绿油油一大片,这种水草叫什么名称,我记不得了。水草的粗细像鞋底线,约2市尺高低,茂盛得让人兴奋!而且附近都是长满水草的大小不等的沙洲。因涨潮见水,落潮见地,人员无法居住和开垦,所以一片静谧,真难忘!那时真值夏天,沙洲上有一种很小很小会飞的小虫,飞起来密密麻麻一群,还会咬人,虽不痛,但发痒。父亲拿着长柄的大镰刀,双手握着镰刀柄,左右开弓,一下子割了不少。父亲想带着我,能帮助他捆捆水草,我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父亲说:“带你来是派不上用场的,你歇歇吧!”晚上就在小船上睡了一个晚上,因幼小,其他的事什么也记不得了。现在想想,在那静谧的长江沙洲的河汊的小船上,只有两个大人,一个小孩,一定是十分浪漫的夜晚!
牛的饲料都是购买的,父亲也没有精力自己采集,所以雇船采集,只记得这一次,被我遇上了。我们上一代的艰辛: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培养6个子女读书,成年后想想更有深深体会——真不容易!
崇明北部滩涂不断扩大,紧邻崇明的长江中的沙洲也在不断扩大;崇明的北部与启东越来越近,乡间经常谈论此事,说:已鸡犬相闻,彼此见影了......以后崇明围垦与江苏围垦的沙洲相连,真是:长江神奇造地,人民勤劳围垦,沧海变良田!
一个人有好多经历、听闻、见识、记忆、梦想......这些都催生自己去探索、求实、见证、寻梦.....可能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需求吧:实现了,就会得到一种满足。崇明北部滩涂变良田,崇明的围垦农场,见到了!但长江里小时看到的许多沙洲变成良田,没有见过。现在,沪崇隧桥通车,崇明交通网络完善,政府又为老年人创造了免费出行条件,使老年人有更多更广的活动空间。2012年1月4日天气晴朗,是郊游的理想天气,便孤身前往,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这种郊游,不是人人喜欢的,只有经历过的老人才有这种探知的欲望,而且可能是一种“苦游”。所以,我也备好了点心和水果,一为节约时间,另外那边毕竟吃饭不方便,有备无患。
童年时留下的似梦境般的经历,这些沙洲早已不复存在,现今已变成真实的美景!
崇明岛北部的长江里,原先有两片沙洲,分别叫永隆沙和兴隆沙,由于江苏的海门市先在永隆沙上设立海永乡,随后启东市也在兴隆沙设立了启隆乡,所以按照谁围垦归谁的原则,它们分别隶属江苏省海门市和启东市。
据一篇报道永隆沙的建设者,蔡雪春看着沙洲长大,他谈到了永隆沙与崇明相连的故事。“当时通过筑坝,我们和崇明连接上了,后来还修了路,这样去崇明探亲访友方便了,乡里三个砖瓦厂的产品也可以销往崇明了,万一有个急病要上大医院,直接到崇明的中心医院就可以了……”
兴隆沙的南面,现在就是著名的崇明“北湖”。2003年7月将长江口冲积半岛“黄瓜沙”与崇明岛主体部分合围而成的狭长形的,与潮汐相通的半咸水湖泊海湾。北湖及其滩涂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湖泊面积18平方公里。由于这里的盐度较高,水体湛蓝,是除了宝钢陈行水库外,上海第二个能见到蓝色水面的湖泊。其中5M水深区域为1.5万亩,也是崇明岛上最大的湖泊。
前几年在民间传说纷纷,海永乡和兴隆乡百姓从自身利益考虑,两个乡要求并入崇明更有利生活和经济建设。但属地归并是个敏感的问题,一般都不会轻易放手和放弃的。
一些文章还反映一些历史情况,例如1978年,崇明、启东两县在该沙种青时,为归属发生争执。1979年初,启东县派员来崇磋商归属问题,双方口头商定,两县均不上沙种育。但不久启东县又派人前往种植芦苇。秋,启东县委书记孙秉谦来崇,与本县县委书记沈杰继续协商,未果。1980年春,启东县到该沙围地2385亩。1981年6月20日,本县去电江苏省人民[有关部门]和南通专署,要求制止启东围垦,以免发生纠纷。6月26日,又向上海市[有关部门]报告,要求省、市协商划界,解决争端。9月9日,江苏省围垦指挥部电台南通地区水利局,谓“兴隆沙(即黄瓜沙)与有关方面有争议,决定将已下达该沙的补助工程(水闸一座)计划予以撤销”。1月,启东县仍到该沙建闸,并在1982年冬扩围。崇明县再次向江苏省水利厅报告,仍无结果。1983年2月12日,崇明县向国务院办公厅报告,要求解决崇明与启东在长江北支的界线问题。3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以(83)国办函字29号文件批复:“在长江北支,崇明岛和新淤出的土地,均归上海市管辖和经营,江苏、上海之间以江苏现在的陆地线为界。”但在1983和1984年,启东县仍两度在该沙扩围。
历史上传说“启隆乡的首批拓荒者和崇明原住民之间发生了多次的大规模械斗事件,启东市一位领导干部跪倒在民政部,终于换来了启隆乡的合法地位。”“一跪得启隆”,也有点文学色彩哦!
据一些文章反映,现在的区域界线,是1999年5月12日,经上海市、国家民政部、江苏省长期艰苦协商后,上海市签字承认启隆(五七农场)、海永(五七农场)地区为江苏省管辖,江苏省将永隆沙地区由崇明出资开垦的7540亩地块,适当调整土地界线,使其顺直后,开挖一条界河,移交给上海市,并由双方共同投资兴建跨界道路设施。目前上海市公交南隆线通向海永、启隆,此两乡目前人口13489人,土地18万亩。
历史一页已翻转,崇启大桥开通,一桥挑起两个城市——崇明和启东将并驾齐飞,携手实现新的飞跃!希望中的“崇(明)海(门)”长江大桥和沪崇第二条通道,早点成为现实,跨越长江天堑,苏沪共创新局面,,带动长三角经济新发展,造福长三角老百姓!
下图:2012年1月4日9时40分在汶水路站乘坐沪崇三线。

下图:现在乘坐的乘客不多,没有坐满。站头的服务员说:“今天车辆多,7、8分钟就开出一辆。”

下图:10时15分拍摄。驶往沪崇隧桥的路上,经常看到指向“崇明启东”和“南通”的路标。这是崇启长江大桥通车后新增加的路标,真是:一桥通,长江南北路路通!

下图:10时33分拍摄。驶经沪崇长江大桥时,看到桥面上行驶的车辆也很稀疏,没有崇启大桥开通后桥面上车辆流通量增加的感觉,好像与往常一样。

下图:11时35分到达南门汽车站,准备乘坐“南隆专线”,当时车位上还没有车辆。
崇明岛由于长江改道向北迁移,永隆沙和兴隆沙和崇明岛相连。为便于该“飞地”的人民出行、就医和生活,崇明便安排了此公交线路。永隆镇和永兴镇这两个名称是上海(崇明)地区按习惯对海永乡和启隆乡的称呼(市镇的“镇”,不是行政称为)。据说,这两个称呼出现的时间要早于南隆专线公交车设立站点的时间。崇明岛上原来为适应北部围垦后新建立的农场的交通需要,建立的一条公交线路,称为“南长线”(南门汽车站——长征农场)后来因为要照顾启东在崇明的“飞地”兴隆沙码头摆渡过来的客人(那个码头附近方圆十几公里内几乎荒无人烟)以及崇明县、海永乡和启隆乡的居民去兴隆沙码头摆渡到启东的需要,终点站从长征农场延伸到兴隆沙码头,改名为“南长隆线”。后因线路走向几经更改,最后定为现在从长征农场沿永兴西(中)路一直走向兴隆沙码头的路线,2007年1月1日起定名为“南隆专线”,发车时间也与渡船靠岸时间相一致。2011年12月崇启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该轮渡也随之取消,公交站的终点站,缩短至启隆乡所在地。
该线路全长:32.1㎞。 站点:兴隆沙码头,永兴镇,东场,卢纺村,新垦区,东坝,三沙洪,北双小学,漂染厂,南双港,北门路,东门,超三站,长征奶牛场,协兴镇,中双港,永隆镇,南盘效,桥镇,长征农场,南门汽车站。
该条线路自兴隆沙码头起经启海公路、长海公路、长征公路、三双公路、利民路、东门路、八一路南门路至南门汽车站止。<-->自南门汽车站起经八一路南门路、东门路、利民路、三双公路、长征公路、长海公路、启海公路至兴隆沙码头止。


下图:11时38分南隆专线的公交车回来了。

下图:南隆线公交车上贴的班车时刻表。

下图:11时50分离站前往启隆乡。
下图:路边的河道上有不少捕渔网。
下图:12时7分。生态岛银杏科技园。始建于1994年,由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出资兴建的专题性科普教育基地。
下图:12时8分在长征路上看到了到启东的“启东车客渡”和到海门的“临永汽渡”的路标。

下图:长征公路左边为上海长征农场(崇明)。

下图:12时12分拍摄到一个环形钢雕塑,是崇明的长征公路与江苏的“飞地”“启海线”衔接处的地标:向北进入永兴西路。

下图:地图上长征公路与永兴西路衔接处。

下图:江苏在崇明的“飞地”海永乡和启隆乡的主干道取永隆沙和兴隆沙的首字命名,分别为“永兴西路”、永兴中路”和“永兴东路”。

下图:地图资料。崇启长江大桥左边,崇明岛北部一条即为江苏启东和海门在崇明的“飞地”。

下图:海永乡和启隆乡,在这张崇明的地图上看得很清楚。

下图:兴隆乡南边临近的崇明地图景点。

下图:海永乡宣传电视片上的“海永”,规划中的“崇海长江大桥”经过海永。

下图:红线圈内,即为“海永乡”在崇明的位置,它的右边为启东的“兴隆乡”。

下图:启东和启隆乡地图。此地图上的兴隆沙还没有与崇明相连。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