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启动效应,是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前面的加工对后继的加工自动地、内隐地产生负向的影响。即在注意选择加工靶子的过程中,未被选择的(或被忽略的)信息是同时被主动抑制,那么在抑制尚未消失时,对与其有关的信息的启动作用将会是负向的。一些实验研究已证明,在一定条件下,确实发现被注意忽略的相关信息受到抑制,在抑制尚未解除时,又将其作为靶子,对其进行加工,则表现出由于受到的抑制而导致反应变慢(即反应时变长),出现负启动。
对负启动的实验研究比较典型的是以Neill的墨水彩色命名的实验,这是采用选择性注意任务来进行负启动实验。
具体实验如下:
1、实验材料:四个色词(红、绿、黄、蓝)和四种颜色的墨水(红、绿、黄、蓝)。将其组成12个矛盾刺激,即色词用与其词义颜色不同的颜色墨水写成(例如,红墨水写“黄”字;用黄墨水写“蓝”字等等)
2、被试的任务:既快又准地对单词的墨水颜色命名(主试要记录其反应时)。
3、实验分两组:实验组、对照组;
每组又包括两个实验:启动实验和探测实验。
(1)实验组(忽略重复组):
*启动实验:有两对刺激——靶子、干扰项
例如:红色墨水写的“黄”字(选择命名加工的靶子是墨水“红” 色;词义“黄”是干扰项。)
*探测实验:也有两对刺激——靶子、干扰项
例如:黄色墨水写的“绿”字(选择命名加工的靶子是墨水“黄” 色——是前面启动实验中的干扰项;词义“绿”是此次的干扰项)。
*
“黄”在启动实验中是受到忽略的干扰项,在探测实验中又变成靶子,如果它在启动实验中受到抑制,在抑制未解除时(间隔时间需大于500毫秒)又变为靶子,对其进行命名加工,反应时会加长。可通过对照组实验结果来比较。
(2)对照组(无忽略重复,即启动刺激对的干扰项与探测实验的靶子无关):
*启动实验:两对刺激——靶子、干扰项
例如:红色墨水写的“黄”字;(任务要求选择的靶子是墨水颜色“红”;干扰项就是词义“黄”)
*探测实验:也有两对刺激——靶子、干扰项,
例如:用蓝墨水写“绿”字,(靶子是墨水色“蓝”,干扰项词义“绿”)。
*
将对照组实验与前面的实验组的结果相比较:
在实验组实验中,启动实验中注意选择的加工靶子是墨水色“红”,未被选择的词义“黄”是干扰项;而在间隔500毫秒的后继探测实验里,“黄”又成为注意选择加工的靶子,测得其反应时T1。
在对照组的启动实验中刺激字的字义“黄”,也是未被选择加工的干扰项,但它在探测实验中,并未成为加工的靶子;探测实验里靶子是墨水“蓝”色,不是前一实验里的干扰项,不存在是否受到主动抑制的问题,测得其反应时T2。
将T1与 T2进行比较,如果T2短于T1,
那么,实验组较长的反应时T1,之所以会长,是由于受到抑制的结果,说明实验组有负启动效应。选择性注意任务中,有负启动现象存在,有力地证明注意是兴奋与抑制双加工过程。
在负启动实验范式中,通常由一系列连续的由两个刺激组成的小试验组成,每次小试验既作为上一次试验的探测(Probe)又作为下一次试验的启动(Prime),也就是说,对于任何相邻的两次试验来说,先进行的为启动试验,后进行的是探测试验。每次小试验中包含的两个刺激中一个是靶子(target),即要求反应的项目;另一个是干扰项(distractor),即要求忽视的项目。关键的操作在于:在实验条件(即负启动条件)下,探测试验的靶子正好与其启动试验中的干扰项相同或存在语义联系;而在控制条件下,探测试验的刺激项与其启动试验的刺激项均无关。以实验条件下的成绩与控制条件下的成绩相减作为负启动量,即选择性注意中的抑制效应。
近年来对注意的研究不断有新的进展,即对注意的机制有了新看法。认知心理学关于负启动和返回抑制的大量研究,所获结果已经证实,注意是兴奋和抑制的双过程。负启动的实验研究理论对以前的理论研究有着很大的冲击,同时也给心理学界带来了新的课题,如兴奋和抑制的关系、抑制的作用等等。它还可应用于临床实验,用来鉴别行为失调的病人,也可作为认知障碍的指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