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当“船娘”:可喜又可悲】

(2009-03-08 00:04:01)
标签:

船娘

大学生

就业

文化

分类: 【新闻与观察】

大学生当“船娘”:可喜又可悲

王建民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人大代表

2009-3-7

 

 (应《信报》记者约稿而作)

 

 【大学生当“船娘”:可喜又可悲】

 

           大学生当“船娘”,从促进就业角度,应该肯定。大学生进入职业市场,要接受市场的选择。在选择中要“随行就市”,自己的期望要和市场的需求相结合,这样才有就业机会。如果“自视甚高”,但市场并不接受,那就只能落得无业可就。没有工作,不但生活会出现危机,而且可能作为社会人的尊严都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大学生当“船娘”,意味着个人和国家在教育投资方面的决策有失误之处。如果准备当“船娘”,何必上大学。大学里并没有“船娘”专业。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投资大学教育,结果在所学专业和职业上无法实现就业,结果是当“船娘”,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这就像一个人打工攒钱买了一台洗衣机,原本要在城里使用,结果没有机会,最后只能搬回没电也没自来水的农村老家存放玉米棒子。

     在政府方面,利用公共财政举办教育,最主要的目是培养经济和社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社会需要多少,就培养多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这样,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才会平衡,稀缺的公共教育资源才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政府的工作才可以算得上有效率。社会需要“船娘”——接受“旅游中等职业教育”、身体素质好就可以胜任,但是你却要扩招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的“大学生”,大规模培养高等教育层次的人力资源。“中国制造”需要大批操作工、中高级技师,遍布全国的建筑工地需要大批建筑工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批劳动力,可政府却大力投资建设高等教育,大批大批向社会输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力资源。结果是什么?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金融危机来了,农民工失业了,2000多万人回家。但是,这个问题相对比较容易解决。国家投资4万亿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开,农民工就有就业机会。高等学校毕业生不一样。学非所用,没有经验,高高在上,解决就业就很难。当“船娘”,当“保姆”,需要很大勇气,甚至需要思想革命。而且即使有了勇气,机会也没有需要的那么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