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非所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2006-03-16 08:30:23)
分类: 【思想火花】
 
“教非所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王建民
 

实践与研究表明,国内高校存在比较普遍的“教非所需”问题。学校所教的知识与技能,不是市场所需要的,或者急需的,或者与市场需求有较大距离,这是造成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真正原因所在。

 

观察发现,国内的不少公立大学,在设置专业、开设课程时,并没有真正去调查过人才市场对高校毕业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实际需求情况。通常是根据大概的、表面的、理论上的了解作出决定。几乎没有高校调查过自己的毕业生这些问题: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够用吗?什么用处大?什么用处小?什么没用?什么有用而没有学到?——这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给毕业生发出的调查问卷中的问题。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注意调查市场和毕业生,获得有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设置专业、开设课程并及时调整计划,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

 

政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要求所属高校,深入调查,建立人才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反馈意见数据库。在规划专业方向、确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时,必须以数据库信息为基础。

 

最后,还需要指出一点,出现“教非所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计划生产与市场配置和使用之间的矛盾!公立高等教育,仍然在建立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下运行,对人力资本市场需求变动基本没有反应或反应能力很弱。因此,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关键是要解决生产、供给方面的问题。迄今为止所采取的主要针对需求市场的种种所谓“促进就业”的措施,只是解决皮毛问题,或者连皮毛问题都解决不了。创新高等教育制度,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力资本生产机制,才是正确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