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凌平
凌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09
  • 关注人气:1,5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专家”到底得的什么病?

(2009-02-19 00:34:01)
标签:

医药广告

明星广告

伪专家

孙仕友

广告导报

凌平制造

杂谈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等几家相关部委又出台新规整治医药类电视广告,简言之,要求电视把好关,要求明星管好嘴。

 

对于这一新规定,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医药类广告中的所谓“专家学者”的虚假形象实在害人太深了。

新规一出,立刻有人联想到不久前被网友揪出的百变专家“孙仕友”,这位老先生在影视作品中表现平平,而到了电视广告里本事却非常大。冒充钱币专家也就罢了,还竟敢跑去电视上冒充医疗专家,实在害人不浅。

电视“专家”到底得的什么病?

 

现在,国家广电总局和相关部委及时出台的相关法规,实在是大快人心,也是为广大老百姓放心看医吃药,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找人冒充专家这样的广告手段并不新鲜,对于下三滥的医药广告来说,其招数总结起来无非是“同病相怜 + 专家迷信 + 名人效应”,三点具备,自可独步荧屏。这样的广告稍微明眼一些的消费者差不多都是当笑话来看,不过放在患者身上则是威力了得,所谓“病急乱投医”,更何况精心包装过的电视广告又是这样具有迷惑性。

 

同样的问题,消费者怨声载道,相关部门屡禁不止,我们禁不住要问:中国电视到底得了什么病?那些电视“专家”们到底得了什么病?

 

到底是为了钱,全然不顾良心和脸面。

 

针对医药类电视广告,早就形成了一条通畅的生产线,个中角色更是分工明确,甚至有专门公司在帮医药企业物色“演员”,从老到少甚至是外国人,一应俱全,如“孙仕友”这般长了一副专家像的,更是炙手可热。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奉劝混出名气的诸君像企业爱护品牌一样爱护自己的名声,谨慎代言广告。从目下的状况来看,真正混到一线二线,珍重名声的名人还是多数,个别对代言广告来者不拒的,也都渐渐在收敛自己的行为。真正容易出事的反倒是一些个混到半红不紫的明星,演艺事业终结仅仅依靠在广告上露脸延续广告记忆度的明星也比比皆是。

 

三线乃至四线线演员,并非除了医药广告就没有代言生财之道,他们专业的演技和外形上的亲和力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为医药以外的产品服务,我曾经帮助几位名声平平的演员创造过代言机会,当然不是医药广告,事实证明他们对于创意到位的表演是很能令广告主满意的。

 

我认为,造成三四线明星尴尬处境的除了其本身心中的贪念,还与目前中国广告行业中缺失的代言机制有关:一方面是大量成长中的企业需要在控制预算的情况下寻找合适的演艺代言人,另一方面却是大量三四线演员找不到代言的活计最终饥不择食。如果问那些电视专家到底得了什么病,答案一则是“贪”,二则是“饿”了。

 

对于电视台来说,现阶段真正要从资源竞争转而进入品牌竞争,对于很多台来说还是不可能很快实现的事情。

 

但我们也欣喜的看到,中央电视台和很多品质一流的省级卫视,还有其他一些优质电视频道,都已经自觉地维护起自身的节目和广告播出环境及媒体声誉。对于那些一再违规的电视台来说,除了寄希望于有关部门的规定使其收敛之外,似乎也没有其他立竿见影的方法了。

 

电视“专家”到底得的什么病?

 

 

相关链接: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医疗和药品广告监管工作的通知

 

 

 

凌平的其他文章链接:

 

巧思+行动=顺利“过冬”(图)

央视新大楼配楼起火,三环大堵车(图)

央视新大楼北配楼火灾现场(组图)

爱过方知情重(图)

恒源祥广告的“葵花宝典”(图)

春天还会远吗(图)

在北京过大年(图)

李肇星公开露面,为央视年度经济人物开奖(图)

长江帮:文化比圈子更重要(图)

央视名主持人的时装秀(图)

危机时代的生存个案(图)

跨界的乐趣和智慧(图)

书中自有黄金屋(图)

信心的力量(图)

《梅兰芳》,不止是一个人的故事(图)

椰风海韵时装秀(图)

有信心更要有智慧(图)

感恩的心(图)

林俊杰《同一首歌》演绎《江南》(图)

11.18:信心的高度与起点

湖南卫视全面出击“快乐无敌”(图)

深秋至,人思量(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