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江枫夜雨
江枫夜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099
  • 关注人气: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古贪官贡献后人令万人仰慕

(2009-08-12 08:53:21)
标签:

园林

贪官

历史

旅游

分类: 生活

     前日,度假休闲,陪同家人去了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在苏州主要光顾了拙政园,定园等古迹,据说拙政园属世界文化遗产。

    当下的拙政园已不足王献臣时的四分之一,但游来却依旧显得宏大幽深,属于典型的苏州私家园林结构。亭台楼榭,伊水偕幽,廊曲亭月,甚是让人流连忘返。

    详细景致偶也不必赘述,各处媒体网络不禁临详。

      个人的感觉确实,在明代,王献臣随居高官,但明代的法度自朱元璋起便有明确定度,官俸廉谨,贪以凌迟。在这样的艰苦的环境中,王老先生居然可以经营得如此宏大后花园,让我着实惊叹不已。这“惊”的确有不寒而栗之惊(想必偶是做不成贪官了,哎,命也),这“叹”确是发自心底的赞赏。想那海瑞,一生清贫,为后世传扬赞赏有加的大清官,也没能为大明治得锦绣江山,更没有给后世带来什么遗产,连地方经济也没得带动,这样的清官,未免让人怜惜了。

     园子有亭,有水,有山,这便不奇,以王献臣的财力,也是请得起名家巨匠的。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加上文人骚客的灵异,造化如此景致本也不难。只是这样巨大的工程可以瞒天过海,成为除了皇帝尽人皆知的秘密,真的是折服千百回了。

    偶也并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实现这个目标的,更不想追究什么责任,本人也没有这个权利,更没有饭后解裤带的习惯,只是觉得人家辛苦建园,历经数百年留给后人如此宝贵遗产,还浪得个世界遗产名声,我们真的要感谢这位贪官了。单门票一项收入,一年下来大概也可以再建几十个这样的园子了。

    再说那和珅,据说恭王府富可敌国,偶去只是买了一张写了字的纸就要几百上千元,呜呼。那时的皇帝当到这个分子上,也只能说无奈了。

    相信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历经数千年数十朝代,清官没有留下一个强盛的国家,留下的也只是些传说故事,上得画登得台还有些趣味,除此也确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搞不好还要落个因循守旧,阻挡历史车轮的“美名”,真是躺在棺材里也没有流眼泪的机会了。

    再看历代贪官,哈哈,物质的(如园子,器物等),精神的(大多也都著书立转的),文化的(书法呀,习俗啊),不胜枚举。更不消说在我们这个时代,对于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对于地方经济的拉动,功随不可言伟,但确也是有目共睹了。

    哈哈,我可不是想为那些贪官们歌功颂德,毕竟封建王朝原本就是最大的贪官,你贪得我们打工的便也贪得,如果帝王还不如臣子捞的多,那只能算是市场竞争原则,优胜劣汰了。这就叫公平。

     (什么是开门见山,什么主人坐东,客人坐西(名曰稀客)等等,难怪我们民族讲究多,到哪里都是一大堆讲究,文化也大概是繁琐的书面语了)

    不多说了,累!下面就搬些砖来,充实一下内容,算是手机资料了!

【拙政园·简介】  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世界文化遗产。
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21e55823ec91d2419822eddf.jpg

  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书>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另一资料:1/3)。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顿感到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西部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它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和珅府里有“福”求

 

 北京的恭王府原是清朝的大贪官和珅的府第,现在作为古迹,已经成了人们旅游观光的去处了。但这里毕竟不是什么风景名胜之地,游客到这里来,与其说是游览的,倒不如说是要亲眼目睹一下和珅这位臭名昭著的大贪官昔日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骄奢淫逸挥金如土的。 

没有想到,一走进恭王府,“和珅热”就扑面而来。一个个导游小姐手里的小喇叭不时传来和珅的名字。负责我们这一拨游客的导游小姐为了压倒其他人的声音,举起喇叭筒,吊起嗓门,高声地说道:“大家请注意,我们不说别的,就和珅而言,他有两大特点:一是权大,二是钱多。权大,是指他官居总理级,炙手可热;钱多,是指他贪污的银两,富可敌国。”导游的概括是精辟的,这确实是和珅的两大特点。 

  跟着人群,一路静静地听着导游小姐的讲解,一路静静地审视着和珅府,可是听着听着就不对劲了。导游小姐除了极尽地解释和珅府的每一个建筑的功能和珅建筑寓意外,她还不时地提醒游客:应该到和珅的“升官发财路”上走一走,去感受感受和珅仕途一路风光的心情;应该到和珅的戏楼里坐一坐,去体验一下“和珅大人”当年的生活;应该到和珅的“洞天福地”里转一转,去摸一摸镶嵌在里面的那幅由康熙皇帝撰写的“福”字,以采集到一点“福气”。实际上这些话还只是个前奏,在转完了和珅府后,导游小姐径直把游客领到兜售“福”字的小摊点前,唾液飞溅、竭力地煽惑着人们“务必在这里请回一个‘福’字”。她滔滔不绝地说道:老年人得了这个“福”字可以增寿,孩子得了这个“福”字可以茁壮成长,年轻人得了这个“福”字可以飞黄腾达,姑娘得了这个“福”字可以找到一个如意郎君,商人得了这个“福”字可以财源广进……好家伙!经她这么一说,一个和珅府简直就成了远比佛土圣地都要有灵气的地方了。 

  恭王府里真的有“福”气?依照导游小姐的观念,那是没错的。当年的和珅“福分”也的确不浅,他26岁受宠于乾隆并从此发迹,一路官运亨通,扶摇直上,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就成了集清王朝的政府、军队、外交、文化、教育、科考和珅选拔人才大权集于一身的超重量级人物,真真是一位脚一踩,整个清王朝都会颤一颤的官场大享。至于他利用职权肆无忌惮地贪污和珅接受贿赂敛取的金银财宝多得简直无法计算,以致他不得不建造大容积的藏宝楼来放置这些宝贝。如果从权和珅钱这两方面看,和珅的“福气”可谓大矣。然而,在下以为,和珅的垮台和珅最终完蛋恰恰就根源于他的这份“福气”上。宠爱他的乾隆退出了历史舞台后,他就注定要成为一个短命鬼。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四十九岁的和珅因贪污腐败等罪名被勒令自缢,在他即将一命呜呼时,他是否意识到他所精心建造的家园实际上对他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因为,和珅府中的每一个建筑,其中包括他的“蝙蝠池”、“洞天福地”“升官发财路”以及康熙的“福”字在他的气数将要怠尽时均不能挽救他,他的被杀,实在是他太看重“福气”的缘故。 

  奇怪的是,在一代巨贪死去二百多年的今天,导游小姐竟然会在这位历史的罪人的昔日宅地声嘶力竭而又喋喋不休地要求人们在这里“请福”,当我看到还真的有人乐呵呵的在“福”店前将一枚枚用有机玻璃封制的“福”字装进自己衣兜里的人们时,心中的悲哀不禁油然而生。那是因为我不光在恭王府里看到了这样的景观,在故宫里的双喜门前,每天都有大量的人们在导游的诱导下,争先恐后地用自己的双手虔诚地去抚摸那几个刻在木门上的喜字,据说那几个双喜字与和珅府里的“福”字一样,具有同等的效力,谁一摸,就会吉星高照、惠泽一生。事实上,这都不过是些骗人的鬼话,人们哪里知道无论是和珅府还是皇帝居住的故宫哪有人们企盼的那样的福气,这里曾经充斥着多么令人憎恶的封建统治者的腐气而不是“福气”!在被腐败和珅腐朽之气摧垮的旧王朝的府第里,人们能在这里求得什么福,又有什么福气可求得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