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电台2008年6月6日,抬杠话题探讨:
2006年6月,考虑到“西安房价低、高考分数线也低”,河南某市公务员老潘在西安买了房子,并把一家人的户籍迁入西安,孩子的学籍也随之转入西安高级中学。
然而今年1月,老潘接到儿子被取消高考资格的通知,原因是其户口迁入西安不满三年,不具备在迁入地参加高考的资格。
老潘和其他11位有着同样遭遇的家长一纸诉状,将西安市灞桥区招生办告上了法庭。一审败诉后。家长们向法院再次提起诉讼。
“现在儿子的情绪波动非常大。他说同学们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不愿再去上课了。”老潘告诉记者,由于孩子的户籍在西安,如今无法回原籍参加高考。眼看高考进入倒计时,他们一家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苦苦等待二审结果。
近年来,各种“高考移民”事件层出不穷,该不该对“高考移民”进行封堵?高考临近,社会各界争议四起。
调查显示,53%的人认为,“移民考生”是“高考移民”中最大的受害者。许多人认为“考生无辜”,应该批准参加高考。
关于
“教育公平”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有人提出以“全国统一分数线”的方式来消除因地域原因造成的分数线差距。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戎对此并不认同:“统一分数线之后,你让边远地区的孩子怎么办?”马戎认为,“西部教育水平不及东部发达地区,一旦统一分数线就容易造成新的不公平,形成‘马太效应’。”
海南省文昌市人郝玉回忆说:“有利益,谁不想占?但是他们有没有考虑到当地考生的利益?”
郝玉告诉记者,在文昌,教育水平不高,而外地学生成绩优异,高考的时候必然会挤占本地考生的名额,很不公平。“限制高考移民他们说不公平,当初他们想过对我们公平吗?”
调查又显示,27.8%的人认为“高考移民”事件中的最大受害者是“移入地”当地的考生,认为“高考移民”对当地考生来说不公平;“高考移民”必须为投机取巧行为付出代价。
您对此怎么看?在目前我国教育总量供给不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状况下,封杀“高考移民”的办法可取吗?
愚见曰:
高考是全国统考,对于每个学生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只是由于我国地区性教育水平的差异,导致了这样的现象发生,而这个差异又是短期内不可能解决的。
其实,随着高考人数的下降和录取率的提高,这个问题逐渐会淡化。另外,也可以采取人员数据库的管理办法来解决高考移民问题。比如,按照政策规定属于高考移民性质的考生,可以建立专门的数据库,依旧采用其原籍的录取线进行录取,也依旧占用其户籍原籍的录取指标。高考移民由于种种原因,在享受到迁入地区的各种利益的同时,也依旧在高考问题上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这样也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
总之,拒绝移民考生参加高考肯定是不合适的,而公民的迁徙又是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在两者之间找到切合点就可以了。这个事情宜疏不宜堵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