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义工讲述灾区一线亲历
5月26日凌晨1时10分,在济南遥墙机场的大厅里,早已守候多时的人们终于等来了从地震灾区归来的泉城义工。 记者 陈长礼 摄
5月26日凌晨1时10分,在济南遥墙机场的大厅里,等候多时的人们终于等来了从震区一线归来的泉城义工。他们是山东警察学院的11名学生和3名家长,5月16日至25日赶赴四川灾区倾情奉献,在震区度过了难忘的十天。
此前,毅然辞职并于5月15日奔赴四川灾区的泉城义工孙博文等人,也于23日上午返济。
感动,难忘,震撼……他们,从震区来。
鲜花·掌声·泪水
凌晨1时10分,当从灾区回来的泉城义工从停机坪步入机场大厅时,迎接的人们立刻围上去。鲜花,掌声,泪水,拥抱……众多母亲再也忍不住了,泣不成声。
这支志愿者队伍主要由学生张寅鹏、吴玉娜、王领弟、徐宗军、韩树国、孙虎、殷俊汉、张琳、郭旺、赵霖、刘敏和3名家长张学燕、郭振平、吴利善组成。
这些学生并非同班同学,地震发生后,他们自发组成一支救援队开赴灾区。家长们获悉后,既支持又担忧,因为这些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有的从未出过远门。于是,家长们选出3名家长代表一起去,做他们的后勤保障。
而现年26岁的孙博文,辞职前已在厦门某计算机公司工作两年。辞职后,他加入泉城义工,并马上奔赴灾区,以实际行动诠释泉城义工的价值。
泉城义工讲述灾区亲历
成片的废墟、逝去的生命、哀号的伤者……灾区的一幕幕、一声声,不断撞击着志愿者们的心灵。作为亲赴一线的泉城义工,他们为灾区眼前的苦难而流泪、为生的希望去努力,为未来的憧憬而挥洒汗水。陆续返济后,他们向记者讲述了在灾区的亲历。
张学燕: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作为随队的家长和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义工,十天来,我一直被这些孩子们感动着。
16日晚上9点,我们到达成都后,很快与当地的红十字会取得联系。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转战什邡、绵竹、绵阳、北川……帮助维持灾区秩序、营救伤员、装卸搬运赈灾物资……虽然他们都还是未出校门的学生,但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一直忙到凌晨一两点,然后在大巴车上打个盹,天亮后接着干。
张寅鹏:汉旺废墟,撞击我心
5月19日,按当地红十字会委派的任务,我们来到绵竹市汉旺镇,了解当地的受灾情况和灾区群众的现状。
“我妻子还在下面,就在这里,就在这个位置!”看到贴有泉城义工标志的志愿者队伍后,一名叫王毫的男子上来求助。原来,他的妻子、儿子被坍塌的房屋掩埋后,儿子已被救出,然而与他一起生活了30多年的妻子,还不见影踪。
我们并没有救援工具,决定徒手清理废墟。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支撑着我们,从下午5点一直到晚上8点,我们把此处五层楼的废墟清理了一遍。遗憾的是,没发现王毫的妻子。
废墟里面,有小学生的作文本,有老师的获奖证书……这些细小的东西,一次次撞击着我的心灵。看得出,这座小镇曾十分繁华,可一场灾难使之成为瓦砾,多少生命顷刻消逝。我们还活着,应该学会珍惜,应该热爱生活。
郭旺:愿她们早日抚平创伤
17日晚上,风雨大作。
在什邡市一处灾区群众安置点,救灾帐篷一个连着一个,数座帐篷被狂风吹倒,眼看就被刮跑。此时,劳累了一天的我们,正在一辆大巴车上休息。见此情景,我们立即冲入风雨中,帮助搭建帐篷。
在一座被掀起的帐篷里,一名七八岁的小女孩鼻子在流血,她躺在妈妈的怀里,在风雨中哭泣。我们几个人急忙上前安抚母女俩,并送她们到附近的医疗点。
还有两名小姑娘,一直在风雨中哭。她们是不是失去了亲人?大灾之后,是不是对这样的坏天气倍感恐惧……可很多话,我们没法上前去问。能做的,只能是把她们带到大巴车上,让她们不要害怕,期望她们早日抚平创伤。
孙虎:体会到奉献的畅快淋漓
临行之前,我内心还在犹豫——— 前方到底需不需要我们?但到达灾区后,惨烈的景象不断撞击着我们的神经。我们主动向当地红十字会请缨,很快发现,有那么多地方需要我们贡献热血和力量。
5月23日,济南时报的赈灾车队抵达绵阳安县,我们获悉后赶到现场帮助卸车。天气很热,男义工们都光着膀子,一直干到午夜,把整整四卡车赈灾物资搬运到指定地点。虽然一个个汗如雨下,但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为社会奉献的畅快淋漓。
吴玉娜:懂得了什么是大爱
“博爱、团结、奉献”,这挂在红十字会墙上的六个大字,让我们一起奔赴灾区一线。十天里,有苦、有累、有震撼、有辛酸,但是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大爱。
灾难面前,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应该热爱生活,知道珍惜。临行前我们十几个人还不很熟悉,但在共同的战斗中,我们成为亲密的战友,真正懂得了互助、珍惜和坚强。
孙博文:辞去工作去救人,值!
在灾区奋战七天七夜后,我感冒了,怕影响别人,于是就返回济南。休息了一晚,基本上好了。在灾区,我们最缺的就是觉!对于辞职的事,我毫不后悔。工作没了,可以再找!但人没了,将是永远的遗憾!丢掉工作去救人,值!
临行前,我在网上发帖招募志愿者,手机几乎被打爆了,很多济南人要求去四川,他们大部分都是泉城义工。考虑到四川很多地方是山区,我挑选了一些登山爱好者。5月15日,我们24名志愿者背着登山用的各种器具,到达四川。
经分工,一部分人去了什邡市,我和另外一部分人到达绵阳安县,和其他地方去的登山爱好者组成了18人的队伍。我们这18人又分成两个小组,一组 11人,是医疗队;一组7人,是搜救队。我的英语还可以,曾给一些抗震救灾的国际志愿者当翻译,我所在的搜救队主要负责在山区救人和运送物资。
几乎每天都有余震,飞石就在身边滚过,大家都在危险中;有困难的人很多,大家带去的钱一路上都分发出去了。在那种环境下,兜里藏着钱是一种罪过。为了给灾区人民省下吃的喝的,我们每天每人只喝一瓶水,只吃饼干,累了就在帐篷里打个盹。
5月22日,我和一起前往灾区的泉城义工程宗瑞自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撤了下来。5月23日,我俩返回济南。程宗瑞在前往四川时,他的孩子刚出生一个星期。
以后,如果条件允许,我还会返回四川去!在那里,我还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虽然工作没了,但抗震救灾让我的心受到洗礼,让我更深层次地了解了生命的意义。
(记者 孙华 黄智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