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多因暴雨和黄河来水来冰,河道漫溢决口造成。据历史资料统计,济南黄河堤堰自1879~1937年行水58年中,漫溢决口36年次。决口漫溢的时间,夏末秋初雨季最多,凌汛和桃汛期也常有漫溢决口。涝灾则因内河排水不畅而形成。小清河是历城、章丘县的主要排水河道,干支流泄洪能力严重不相适应,致使沿河耕地遇大雨即涝。长清、平阴县的内河注入黄河,然而雨季受黄水顶托,积水往往排不出去,形成内涝,同时黄河水又要在长清、平阴沿黄一带滞洪,时常造成大面积的耕地被淹。济南市每年平均暴雨(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毫米)日数为1.7~2.4天。其中,平阴县2.4天,济南东郊2.3天,济南北郊2.2天,章丘县1.9天,长清县1.7天。暴雨多出现在6~9月份,7、8两月是暴雨集中期,平均为1.1~1.9天,占全年平均暴雨日数的65~78%。由于暴雨强度大,往往造成洪涝灾害,直接威胁农业的丰产丰收,严重时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暴雨山洪成灾纪实 1914年济南暴雨,河(小清河)溢。1926年夏,长清淫雨三昼夜不止,房屋倒塌。1930年夏秋之交,长清大雨如注,平地水深数尺,秋禾淹没。1931年六七月,平阴大雨,坏民庐舍,禾稼淹没大半。1935年七月初一晨,山洪骤至,章丘县文祖镇南大寨等7个村庄猝不及防,受害最重,南大寨被冲毁房屋1000余间,淹死22人,黑峪口村20余户住房全部被洪水卷走。平阴县秋季大雨不断,洼地受涝。1937年汛期黄河涨水,与支流玉符河高水相交,于段店镇宋家桥附近溃决500米,黄水倒灌,玉符河漫溢,济南北商埠及张庄飞机场一带均被水淹。历城、章丘各县村庄亦遭波及。平阴县黄河大水漫滩,沿黄受灾。1942年7月15日,济南市降暴雨,日降雨量146.9毫米,造成市区水灾。1946年8月17日,章丘县西巴漏河山洪暴发,北凤段最大洪峰流量1030立方米/秒,导致绣江河下游3处决口,淹没土地2700万公顷。
1949年7月3日,章丘县相公庄一带夜降大雨,平地水深半尺,冲塌房屋360间,砸死3人,冲毁农田266.7公顷。7月11日夜又降暴雨,漯河决口10余处,23个村庄被淹。1951年7月25日,平阴县降暴雨190毫米,洼地积水。汇河、黄河大水,全县水灾面积1万余公顷,倒塌房屋1716间。
1952年6月7日,济南市区大雨两小时,南山洪水冲下,冲毁巽安水门,大水灌入东关一带民房。自来水厂、发电厂受洪水侵袭,马鞍山以东的山洪冲塌齐鲁大学(今医学院)以西民房10间,经西围壕直灌北坦,将林祥桥及以北木桥及数十间民房冲毁。四里山以西的山洪,由王家庄漫过经十路,涌入西围壕,又由北坦及生产路溢出,冲毁北园农作物。被水淹后的城区马路,淤泥达20厘米。1953年7月中旬,平阴县大雨,汇河两岸南北长20里、东西宽3里一片汪洋,陈屯村内水深1米多,洼地水深两米,淹地2700万公顷。1955年7月11日黎明,章丘县突降暴雨,南山洪水骤下。横河、赵庄一带99座缓水拦沙坝,除26座较为完整,其余皆被冲毁。29户居民被淹,冲倒房屋24间,沙石压地155公顷,坍堰2800余条。
1962年7月13日,济南市区骤降特大暴雨,降雨量为自1916年有降雨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据雨量站记录,无影山298.4毫米,黄台板桥231毫米,青岛路(水利厅)219毫米,全市平均为250毫米。洪水成灾的地区有:槐荫区的营市街,市中区的至德街,天桥区的北坦、工人新村及北园。历下区的山水沟及东关仁智街一带受灾最重。以上区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洪水淹没1~2.5米,一般街道的过水也达0.3米,径流水汇集的街道,如经一路东端,水深达1米。因水情变化急剧,许多防洪建筑物失去控制,灾情逐渐扩大。76家工厂被迫停产,26座桥梁、36座涵洞被冲毁,干线铁路火车停驶,城市一度停水停电。历城县共淹没土地1.47万公顷,北园受灾最重,淹没土地1100余公顷,占全部耕地的66%。1962年自7月中旬始,章丘县淫雨46天,为10年来未遇。8月12日,胡山、文祖、垛庄一带降雨200~300毫米,绣江河水暴涨,决口20处。同时小清河水位猛涨,多处决口,造成道路阻隔,电话中断。全县受灾面积近4万公顷,成灾农田2.67万公顷,粮食减产2391万公斤。1963年7月15日历城县董家区遭暴雨袭击,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有11个公社积水严重,最深处1米以上,一般为0.5米,积水面积0.39万公顷,倒塌房屋275间。
1963年7月22日早4时至11时,济南市普降暴雨,雨量分别为:柳埠190毫米,卧虎山172毫米,狼猫山110.5毫米,黄台板桥132.1毫米,西郊120毫米,市区130毫米。因雨量集中,山洪暴发,市区排洪沟水位陡涨漫溢,迎仙桥北坛一带水深达1米以上。纬十二路南北大槐树、东关双龙街、报施街至北园一带积水1米以上。全市有6处河道决口,冲毁水库1座、桥梁8座。5600余户进水,倒塌房屋1350间,死亡9人,砸伤10人。市区4家工厂停产、13家半停产。津浦、胶济铁路路基冲毁两处,白马山站五股道毁四股,造成停车6小时,市内公共汽车全部停驶近3小时。历城县淹没土地1.2万公顷。1964年8月上旬至9月上旬阴雨连绵,平阴县水淹面积近1.3万公顷,成灾1万余公顷,倒塌房屋9148间,冲毁水库1座、塘坝37座、桥涵6座,冲毁地堰9800条。1964年全市性大涝,平均年降水量1000~1100毫米,长清、历城、章丘县均为历史最高值。当年7月末至9月中旬近50天内,历城县和济南市郊区降雨量为1090毫米。9月12日一次暴雨,大部河道漫溢,郊区水深达1米以上。
1973年7月4日暴雨,平阴康王河多处决口,沿黄洼地积涝,全县水灾面积0.31万公顷。1978年7月暴雨,平阴康王河决口,汇河大水,孝直、孔村、店子3个公社受灾面积0.33万公顷。1979年7月19日,章丘县文祖、胡山一带山区遭暴雨袭击,1小时降雨150毫米,山洪倾泄,冲毁桥涵8座、地堰3800余条,冲走树木21万株,受灾梯田453公顷。
1980年7月27日,平阴县大到暴雨,洪范池两小时降雨185毫米,倒塌房屋600余间,积涝面积2000公顷。1983年4月25日,平阴县东阿、旧县两公社降雨186毫米,城关、栾湾、孔集等处降雨130~140毫米,麦田积水3133公顷。同时大风,小麦倒伏4667公顷。1985年7月24日长清暴雨,历时3小时,平均雨量160毫米,降雨中心在界首、北马套、店台三村,雨量为200毫米。河水漫溢,山洪暴发,冲毁公路0.5公里,渡槽2座,护河堰150米,地堰1451条,粮田20公顷,民房15间,厂房16间,经济损失5.7万元。1985年7月29日历城县柳埠区突降暴雨,暴雨中心在窝铺,最大雨量为249.4毫米。由于三川汇流,最大瞬时入卧虎山水库流量达639立方米/秒,库内水位猛涨。8月8日在吴家堡镇北店子两处决口,长清县平安店镇50个村庄被淹,毁坏房屋835间,淹地0.34万公顷,淹没机井228眼。
1987年8月26日至27日,济南出现罕见的特大暴雨,小清河上游出现了特大洪水。当时的暴雨中心在市区,解放桥最大点雨量340毫米。降雨从8月26日12时起至27日3时止,中间间歇两小时,实际降雨历时13小时。济南市市区平均降雨量达315毫米。
(资料来源于: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