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匆匆茫茫地赶回家,儿子已经做好了午餐。尽管近来一直和儿子有些许的摩擦,但享受着儿子亲为的午餐,心里还是感到了些安慰。
吃过午餐,总是要休息一会儿的。躺在床上,带上耳机,mp3里送出了悠扬的小提琴曲“Sometime
when it rains
Secret Garden Earthsongs tears”,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强子,把声音关小一点。总是把声音开那么大,影响邻居休息。”是姥姥的声音。赶紧起身,很不情愿地走到音响跟前,把喇叭的音量稍微拧小了一点,嘴里却嘀咕道:“听音乐就得声音大点,小了没有味道!”继续陶醉般地疯狂着我的音乐。
眼前这台音响是我自己组装的。刚刚参加工作,每个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好歹自己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比如吸烟啊什么的,所以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多半的薪水,都用来购买电子元件和唱片了。
小时侯很喜欢捣鼓无线电,最初是从摆弄无线耳机开始的。那种耳机属于高阻抗耳机,大约要五六块钱,在花一块钱左右买一只2AP9检波二极管,把这两样东西胡乱一接,一部可以收听广播的耳机就做成了。这东西很实用,白天可以收听当地的主要电台广播,只是到了晚上比较麻烦,只要是附近的电台,它就一股脑地全收敛近来,也听不出来是哪个电台了。慢慢的学会了组装可以选择电台的收音机,电台之间才彼此划清了界限。
最早的一台音响一直是我的骄傲。当时姥姥家刚刚买了洗衣机,俺又不懂得做木匠活,于是就对那只装洗衣机的纸箱子下了黑手。先对它进行了加固,再把它分成上下两个大小不等的空间,上边的小一点,用于摆放电子部分,下边的空间则在前面挖了一个圆形的孔洞,装上一直大口径的低音喇叭。一台音响就这样制作成功了。这个时期还没有家用录音机,这音响除了可以收听广播外,最好的音源,就是那台“中华206”电唱盘机了。
我对自己实行了严格的经济紧缩政策,节省下来的钱部分用来订阅各种音乐,摄影或者文学及航空类杂志,其余的全部用来购买唱片了,几年下来,居然积累了200多张各类唱片。有黑色胶木唱片,大多是塑料薄膜唱片,毕竟胶木唱片的价格还是比较昂贵的。
唱片的内容几乎含盖了当时中国唱片社出版的所有类型,有当时各类演唱会的现场录音,有名家的歌剧唱段,有各类戏曲唱片,当然也不乏流行歌手的演唱专辑和各类轻音乐,比如“曼托瓦尼”乐队,程琳的成名作等。那时田震的演唱风格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轻柔细语,异常缠绵,不记得是模仿港台哪位明星的风格了。
劳累一天回到家,音乐一直伴随着我的全部业余时间,即便是读书,也要有背景音乐的,伴随我进入梦想的,常常是广州花城乐队根据“排球女将”改编的舒缓轻音乐。
一阵手机铃声把我惊醒。睁开眼,看着房间的陈设。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自己去上学了,空荡荡的房间只有我一个人,陪伴着我的依然是那首“Sometime
when it rains
Secret Garden Earthsongs tears”。
姥姥已经在18年前离我们而去了,那些老唱片也早已被我收在了橱柜的深处,电唱机也已经换上了家庭影院,但那种沉醉于乐声中的惬意,确也伴随着记忆渐渐地的远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