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哪位音乐家的作品?
贝多芬。
很悲怆!尤其是《英雄》与《命运》。
是,所以喜欢!
他写《英雄》,为拿破仑的胜利而写,更为一种共和体制而写。作品的第一乐章写钟鼓齐鸣,号角长啸,狂热的群众拽着英雄欢呼。第二乐章,英雄死了。是谁死了呢?当贝多芬听到拿破仑要加冕称帝时,非常生气,他把自己所做的《英雄》的封面撕掉了。有人问,那他为什么不把整个乐谱撕掉呢?或许就是因为他所写的英雄,不单单是拿破仑而已,而应该是那种法兰西的共和精神。拿破仑让人失望了,然而,共和精神却是永生不灭的。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写到:什么胜利可以和这场胜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场战争,奥斯忒利茨(按系拿破仑一八零五年十二月大获胜利之地)哪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
“用痛苦换来的欢乐!”(一八一五年十月十日贝多芬致埃尔德迪夫人书。)
真的是这样,在英雄面前,我们变的渺小,而英雄真正的伟大是因为他把生命的一切时间都用于创造!傅雷说:拿破仑也罢,无名英雄也罢,实际只是一个因子,一个象征,真正的英雄还是贝多芬自己。
是啊,上帝创造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但上帝也有失误的时候。曾说,最初上帝创造了三个人。之后,上帝问他们,你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来享受生活呢还是创造生活。第一个说:我是来享受生活的。第二个说,我用生命的一半来享受生活,一半来创造生活。第三个说:我是来创造生活的。然后,上帝给第一个人和第三个人打了一百分,而给第二个人打了五十分。若干年过后,第一个人,整天奢侈,赌博,嫖娼,花天酒地,灯红酒绿,最后侵家当产,坐牢到死。之后,他丑名远播,受到人民的唾弃,在人民的怨恨中离开了人世,人们却深刻的记住了他。第二个人,平平淡淡的过完了自己的一生,没给世界带来多大的贡献,也没有破坏社会,他死后,不长时间,人们就忘记了他。第三个人,用他生命的全部来创造着这个世界,他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无穷的财富,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他的一生,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在他死后,人们悲痛的为他送别,人民永远记住了他。最后,人们给第一个人打了零分,给第二个人打了五十分,给第三个人打了一百分。
在英雄的面前,我们真的很渺小,就如同影子一样,忽隐忽现。那些大师们,他们其实都非常的伟大,他们用自己毕生的心血来创造着这个世界,推动着这个世界的发展。
余杰曾在他的自白中说:艺术之于人如同吸血鬼。艺术毁灭了艺术家的健康,艺术夺走了艺术家的生命,但艺术家无怨无悔。譬如说贝多芬,莫扎特;譬如说米开朗基罗,凡·高莫奈……太多太多的艺术家都是被艺术夺去了生命,但他们却无怨无悔。可那么多的大师们,却总是有一些总是不被人们所接近,比如说德彪西,他的音乐就特别的跳跃。
说到德彪西,他是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就如同画坛上的马奈和莫奈一样,他和拉威尔创造着音乐上的印象派。《西方音乐史》说:有两种音乐以外的影响导致了德彪西探索他独特的道路,并确保了他独创精神的发挥——那就是印象派的诗歌和印象派的绘画。的确,他和好多的印象派画家都认识,对于他而言,色彩胜过线条,即和声胜过旋律。这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一个非常前卫的思想。但正是因为如此,才不被那些庸俗的宫廷贵妇所接受。
关于德彪西,还有一个曾不被世人所知的感人的故事,他曾用整整一生暗恋过一个人,她曾给德彪西送过一件雕塑。德彪西非常的珍惜,把它放在自己的壁橱上不让任何人动直到生命的尽头!而那个女人就是非常伟大的女性雕塑家卡米尔·克洛岱尔,她送给德彪西的那件雕塑是她自己雕的,名叫《华尔兹》。
她就是长期被人们称为罗丹的情人的那个人。但是,她就是她自己,无所谓谁的情人。她和罗丹的恋情也是两人彼此生命的绝唱。没有了罗丹,也不会有日后的她;没有了她,也不会有日后的罗丹。罗丹的大多数作品里,都有她的影子。譬如说《吻》《情人的手》《晨曦》《永恒的偶像》,无一不是以卡米尔为源泉创作的。对于罗丹,卡米尔就是他艺术的源泉。卡米尔也同样在罗丹身上寻找到了自己的创作灵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杰作。比如说《罗丹像》《沙恭达罗》《窃窃私语》。这一切都是他们爱情的结晶,人类艺术的精华。虽然卡米尔的结局让人为之泣泪,但她的精神是永存的,是不灭的,就像那句话:爱的尽头是疯狂——无论爱者与被爱者!
让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缅怀这些伟大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