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中,存着对一个城市的憧憬,尽管她远隔重洋,相望万里。她是一个浪漫的城市,却又不仅仅只因为她的浪漫。
关于他的浪漫,他的伟大,他的那份崇尚自由……但也不仅于此。
她是——巴黎!
或许,寻找巴黎,我们应该从巴尔扎克,雨果的文字中寻觅,在他们笔下的巴黎就如同巴金笔下的老北京,张爱铃笔下的老上海一样来的真切透彻!
巴黎,一个伟大的城市。
从古至今,孕育了无数的大师。意大利人达·芬奇,荷兰人凡·高,俄国人夏加尔,西班牙人毕加索米罗,不也是在巴黎这块圣地修道成仙。到底是什么使他们有如此狂热的性情来追寻这块圣地。
冯骥才在一本名为《巴黎——艺术至上》的书中总结出来,那便是:法兰西的精神至上!
美是精神的浪漫。在巴黎,会让你感触到无与伦比的美的自然。
街头之吻——巴黎最迷人的风景画。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巴黎,无论是在河边,桥上,地铁站,露天的咖啡馆,随时都可见到一对男女亲吻的场景。可以说,亲吻是巴黎人的一种公开的爱情表达方式。这种亲吻,是在其他地方所不曾比拟的。
而自己所憧憬的,并非是巴黎的那份浪漫,而是那里所出现过的一位又一位的艺术大师。
自文艺复兴,一系列的艺术家们在法国蜂拥而起。文艺复兴不仅仅是一场文化的革命。它应该是属于整个人类的一场革命,是历史的一个分水岭。文艺复兴时期所涌现出的一大匹巨匠,在牛顿对色散的研究光学发展之后,艺术才真正的走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梯,而解剖学的发展,使艺术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呈现在卢浮宫最瞩目的一件宝物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它是卢浮宫的三件震馆之宝之一,而它就是诞生于五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巴黎。
在此之后,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印象派,都是以巴黎为中心。新古典主义的代表建筑凯旋门就是为纪念法国大革命的胜利而建造的。
巴黎——是一个出天才的地方。
无论是罗丹与他的情人卡米尔·克洛岱尔手中那燃烧着激情的石头;还是凡·高笔下那激情狂热的麦田乌鸦向日葵;也无论是走出画室以大自然为天地的巴比松派的罗梭,米勒,毕莎罗;开创印象主义的马奈,莫奈,德加,塞·尚,雷诺阿;还是以打破现实主义的毕加索,米罗,达利。都曾经是在巴黎这片土地上找到了他们所真正追求的东西。虽然凡·高,米勒一生到死都是贫穷相伴,碌碌无名。到死之后才名声显赫。但在他们的精神上是富裕的。而像罗丹,毕加索他们是在活着的时候就能够享受到果实成熟的艺术家,但在他们的前半生,不也同样历受艰险吗?
在巴黎这个艺术氛围很浓的城市,美术馆是他们永恒的纪念。从以古典主义作品为主的卢浮宫,印象主义的奥塞,到现实主义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展现了人类艺术的整个发展阶段。
巴黎不仅只是城市的迷人,她的风景更是人们永远也不能遗忘的一幕。除了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法国南部的阳光更是暧昧,南部的人给海岸一个爱称,叫做“蔚蓝海岸”。地中海的气候给予法国人以与众不同的人文气息。
走过巴黎街市,有一种风景更不能错过,那就是巴黎女郎。法国女郎偏爱一种清雅的幽香,一种大自然中花的气味儿。所以常会闻到一种花香。走在街市,偶尔转身一看,却是一位法国女郎美丽的背影。她们是在艺术的天国里熏陶而长大的,所以,在她们的身上,都脱离了那种世俗的味道,追寻一种画中人的品位。
要了解巴黎,就必须得去亲身体验一番,无论是拉雪兹公墓,先贤祠,还是诺蔓底还是卢昂。其实,那都只是属于巴黎的一部分,而要真正的了解她,就得去体味她的那种人文美,精神至上的美。她的法兰西的民族性,她的气质,她的根本,以及她内在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