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五周的丝网印刷,到今天才知道原来丝网印刷不是往丝网上印而是用丝网往其他材料上印。
丝网印刷,简称网印,丝印,又称丝漏,在印刷行业称之为印花。丝网印刷属于孔版印刷,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我国秦汉时期的夹缬印花工艺作为起源,由镂孔版逐渐发展起来。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源于传统工艺的丝网印刷技术,已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高效、经济、实用的工艺手段,在中国大陆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了大中小型企业并存、个体网印店遍地开花的蓬勃态势。丝网印刷被日渐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已与平印、凹印、凸印并列于四大印刷之林,尤其是在使用平、凹、凸版式印刷较为困难,或不能完成时,丝网印刷则展示了独特的魅力。(这段是网上转载的)
找了好久的图片,做了好久的图片,也印了好多的图片。拿着那么多的彩印的图片,却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印,迷茫了好一阵子,全班同学把老师问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印了才是。
今天,我把彩印的图片用PHOTOSHOP处理成只有黑和白的两种颜色,又去打印出来。然后给上面白的地方涂了一遍清油,为的是让它能够透光。而黑的地方又不能涂,为此,好多人都浪费了好多纸可还是涂得不大理想,原因是那清油特别的容易渗开,弄的整个工作室都有一股清油的味道。虽然我们总共只买了二斤清油,看着那用来做饭的油被我们那样的用,怎么都不怎么舒坦,就像上学期做综材和立构的时候,到处的买材料,几乎是把能见到的东西都买回来了,就那样做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作业。
而我是为应该把最后涂色的地方涂黑还是把暴光的地方涂黑想了好久只到最后才搞明白原来是把印的地方涂黑就暴光不了所以就会被水冲掉所以就是能涂色的地方。大家能看明白我这句话吗?
两间工作室,一间做基本的东西,一间暗房,做特殊的东西。
那一套印刷机器就二十多万呢,老师说,现在的大闺女才几千块钱,男人就更便宜了,几百块钱就够了,可这机器它就值那么多钱。
机器总共由六部分组成:发动机,绷网机,烘干机,暴光机,冲水机,和手印台。还有其他好多的材料,丝网,感光胶,印刷颜料,网框,绷网胶,刮颜料的那种特殊的橡胶等等。这些东西基本都有国产和进口的两种,可我们第一次做的老师都让用国产的。
本来图片分色要用CMYK格式发飞灵片的,可由于榆中这里没有做这东西的,而且这玩意儿又贵,所以第一次都用的手工分色。分好色,涂好油,这图片问题就算解决了。
然后是绷网,用绷网机把网绷紧了之后就往网框上刮绷网胶,等半小时网胶干了之后就把网框周围的多余的网子用胶带沾好,尤其要把刮绷网胶的地方沾住,不然水一冲就掉了,网就会松掉。
然后是用烘干机把它彻底的烘干,这又的好些时间。烘干机的温度一般都调整在40度左右。等它干了之后再把它拿到暗房刮感光胶,之所以叫感光胶就是对光特敏感,所以我们在刮的时候都要在黑暗中进行,如果提前暴光了,那就完了。在双面涂上感光胶之后,又一次要在烘干机里面烘好久。等干掉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道程序——暴光了。
把做好的图片压在网框下面,放平。拉下暴光机的盖子,扣好,就和皮相扣扣子一个原理。然后暴光3.5分钟。拿出来,放到冲水机前方的槽子里,用喷枪喷水,这样,被感光的地方感光胶就冲不掉(就是图片被涂油的地方),而没有被感光的地方就会被水冲掉(就是被涂黑的地方)。这得冲好久,而且还要小心不能把不该冲的地方冲掉。所以喷水枪要九十度对准网上要喷的地方。喷好之后,再次烘干半小时。之后就可以正式印刷了。
先把纸(我们出次尝试就只用纸,其实还可以往其他譬如布、塑料、金属、玻璃、陶瓷、橡胶、面板、线路板、广告宣传等平面承印和杯、壶、瓶、罐等曲面承印方面,上印)帖在手印台上,把网框压在纸上,对齐了。用刮刀把颜料(是一种特殊的颜料,分水性和油性)放在网子上,再用那种特殊的橡胶皮条往平的刮。刮好之后,拿起网框,下面就是我们所印刷的制成品了,但大多数的作品都是有好几种颜色组成的套色版,这就的制每一种颜色的版,然后套印在一起,就组成一张完整丝网印刷作品了。
丝网印只是印刷的一个分支而已,但它的那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我们所追求和学习的。
这就是我今天所学的东西。仅供大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