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藏资料】山东青州红丝砚

(2010-02-20 20:14:50)
标签:

收藏

红丝

石砚

红丝砚

山东

青州

临朐

杂谈

分类: 【随笔】信手写来

   山东青州红丝砚

 

    红丝石砚的名声,在唐宋时期几成绝响。然而,到了宋末,因砚材掘磬,近乎绝迹,以至于被排除于“四大名砚”。目前,由于山东临朐一带发现红丝石新坑,蕴藏量虽然不丰,但红丝石砚“复出”确是事实,再加上民间私家收藏的红丝石砚也现世露面,于是,红丝石砚又称为收藏界的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

    即便是红丝石,也是很贵重的,红丝石以山东的最好,其他的地区的红丝石一般的凭眼力看尺寸定价的,如果论尽量计算,最少得500元/斤购原石了。制作的成品那就无法论斤计算了。

    这是我收藏的一块青州红丝石砚。开始收藏的时间是2006年5月30日。这是一个已经使用过的石砚,墨池四周还存有遗留下的墨汁。

    此砚相关数据如下。

    宽度9.3—9.9厘米,长度13.2厘米,厚度1.7厘米,上面五个字,每个字的宽度1.6厘米,高度2.2厘米。来自山东省滨州。这地方距离临朐不算远,在地图上看,滨州向南走到淄博大约67.5公里,淄博向东到青州42公里。青州向南大约不足26公里就到了临朐。

 

http://s14/middle/48bb33cah7f208ed8e08d&690&690

再来一张  铭文“清泉石上流”,应该是篆文

http://s11/middle/48bb33cah7f208ef9b40a&690&690

 

再看背面,拍摄得有些虚。摄影水平太低。

http://s7/middle/48bb33cah7f208f06aa86&690&690

    转载2009年11月07日羊城晚报记者采写了一则报道

 

    本报讯记者孙晶、通讯员谭伟彬摄影报道:红丝砚在广东收藏界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但在目前悄悄地升值了。

  资料显示,这个曾在唐代就赫赫有名的众砚之首,由于资源稀少,现全年的产量还不及肇庆端砚一个厂家的生产数量,在许多全国性的工艺美术大展也难觅其踪影。从11月10日起,《当代红丝砚艺术作品展》将在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举办为期六天的展出,届时将有专家为收藏者答疑。

  资源稀少买件少件

  红丝砚位居鲁砚之首,产自山东鲁中青州地区一带,唐宋时被欧阳修、苏轼、米芾、陆游各大名豪予以很高的品评,大书法家柳公权在《论砚》中曾有“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的评述。

  红丝砚全球只有青州一带出产,具有产地唯一性,曾在宋朝后断代几百年,至上世纪中后叶才被重新挖掘,但矿藏有限,开采难度大,产量难以形成大批量。红丝石矿呈板状形态为主,只有十厘米厚的红丝石却被上下厚厚的泥土岩石所包裹,采石人只能一点一点凿取,红丝石另一种形态是因地壳变动散落在泥土中独立成块,有如和田玉籽料,往往深挖几尺而一无所获。

  当地经营红丝砚业主说,有时花几万元买回一大堆红丝石,能制砚的不到三分之一,即便能成砚价值也相差很大,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一般来说,石质温润、纹理清晰、图案独特,加上名师好匠的上品红丝砚最有价值。

  收藏新的比旧的好

  红丝石由于蕴藏量少,唐宋时开采能力有限,正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所说:“那时只能摸到一块算一块。”导致砚材旧的不如新的好,现在都经过挑选才用于制砚。据当地资料记载,从近几年开采来看,现在的石质更优于旧砚。目前发现清以前的红丝砚,其石质与纹理都不如现在新开发的好。有专家到过当地调查后认为,近年博物馆展出的古代红丝砚与现代作品比较,其纹理及图案未及当代作品丰富,色泽也不如当代的艳丽。由此看来,收藏当代红丝砚精品应是不错的选择。

  升值空间开始打开

  业内收藏专家认为,红丝砚属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其优良的质地及与众不同的肌理产生独特的观赏效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增添其艺术价值的含量。但红丝砚目前的价格与价值不相匹配,一般红丝砚不过2000元,即便像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刘希斌这样从事砚刻几十年的大师,目前作品价位仅在3000元至20000元。横观当代中国四大名砚价格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动辄十几万元至几十万元。因此,从未来市场走势看,红丝砚将有较大的升值空间。事实上名望高的鲁砚大师近年来作品价格有显著的攀升,如刘克唐大师在2005年以60000元出手的一方红丝砚,如今价格已翻两番。



 

    (以下资料来自网络)

 

     红丝砚是以山东天然的红丝石为原料制作的石砚,早在唐宋即负盛名誉为诸砚之首。原砚材出自青州“黑山红丝石洞”,后因其原料枯竭清后以临朐老崖崮为主产区。唐柳公权在他的[砚论] 中说;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论端、歙。宋代诸家多有论述;苏易简[文房四谱] 云:….天下之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第二,歙州龙尾石第三,余皆在中下…。唐询在知青州任时曾亲率石工以厚资勉其行,得方四五寸者二,其[砚录] 曰:…. 红丝石华缛密致,皆极其妍,既加镌凿,则其声清越,锵若金石,殆非耳目之所闻见。亟命裁而为砚,以墨试之,其异乎他石有三;他石不过取其温润滑莹,此乃渍之以水,而有滋液出于其间,以手磨拭之,久粘着如膏,一也;他石与墨色相发,不过以其体质坚美,此乃常有膏润浮泛,墨色相凝若纯漆,二也;他石用讫,甚者不过顷刻,其次止终食之间,墨即干矣。此若复之以匣,数日墨色不干,经夜即其气上下蒸濡,着于匣中,有如雨露三也。….. 自得兹石,而端歙皆置于衍中不复视也。红丝石其外有表皮,或白或赤,纹如林木之状,理红黄相参,理黄者其丝红,理红者其丝黄,若黄红相杂而不成纹此其下也。纹之美者,则有凝转连接团圆,方二三寸而其丝凡十余重,或如山石尖峰,或如禽鱼云霞花卉,纹彩不一,资质润美。…. 凡自红丝石以下可为砚者共十五品,而石之品十有一;青州红丝石一,端州斧柯石二,歙州婺源石三,归州大沱石四,淄州金雀山石五,淄州青金石六,万州悬金崖石七,戎泸试金石八,青州紫金石九,吉州永福县石十,登州驼基岛石十一。欧阳修的[砚谱]、蔡襄、王辟之、米芾[砚史]、杜绾的[云林石谱] 、李之彦[砚谱]、高似孙[砚笺]、都记述。苏轼在[东坡集]、[东坡志林] 分别说;红丝砚发墨谓胜端则过。唐彦猷以青州红丝砚为甲。或云;“堪作骰盆,盖亦不见佳者”。今观雪庵所藏,乃知前人不妄许尔。

   

     清乾隆四十三年于敏中等奉敕撰写[西清砚谱]。

 

     收红丝砚三方,有乾隆帝御题;一、红丝石鹦鹉砚,御制诗;“鸿渐不羡用为仪,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祢衡成赋后,镂肝吐出一丝丝。”钤宝二,曰“会心不远”,曰,“德充符”。匣盖并镌,钤宝一,“几暇怡情”。考高似孙砚笺载,红丝石出临朐县,其色红黄相间,佳者绝不易得,故世罕流传。是砚红丝映带,鲜艳逾常,而质古如玉,旬为佳品。二、红丝石风字砚,钤宝一曰;“太朴”,匣盖并镌,钤宝二曰;“比德”、“ 朗润”。御制砚铭;“石出临朐,红丝组绵,制为风字,宣和式审,既坚以润,腴发墨汁,虽逊旧端,足备一品。”三、红丝石四直砚,御题诗一首,“红丝鹦鹉昨曾吟,小式直方兹盍簪。未识拔茅声应处,能如斯惕予心”。钤宝二曰;“比德”,、“朗润”。匣盖并镌,钤宝二曰;“会心不远”、“ 德充符”。…. 是砚虽非旧石,久润宜墨,文彩焕发,真文房佳器也。清沈心[怪石录]、盛百二[淄砚录]。亦有记述。

    临朐县志卷八,“蟠红丝之灵采;红丝石产老崖崮黄质红纹,时作山水、草木、人物、云龙、鸟兽诸状,制砚微滑,其温润者不减端溪。砚谱载,天下之石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此其类也”。评价颇为中肯。民国二十四年临朐续志卷六之七;“老崖崮…. 山产红丝石,数年前曾有日本商人驻冶源收买,居民纷往采堀,抱王璞竞售辄得善价,不数月售者日多,日人辇运所得以去逐不复来”。友人藏有一方民国二十五年的红丝砚匣盖并镌砚背隶书铭;“石号红丝,骈邑特产,质羡泽润,多工黄相参,其形如龟,其明如鉴,侯封即墨,比於玉焉”。并记此石曾为日商购获。此砚的出现恰好以实物印证了临朐载续的记载志。临朐;位于青州以南二十余里属古青州府所辖之地,老崖崮位临朐西南青州黑山的南略偏东距青州黑山直线相距不过三十余里,其地势因为北临勃海南面沂山山麓而成北底南高之势。黑山中上部的红丝石洞与临朐老崖崮的红丝石的层高度大致相近,且在两地间亦偶有红丝石苗发现故两地应属同一地质结构下的不同坑口。临朐红丝石开采情况;临朐老崖崮位于沂山西麓脚下丘岭地带,地表多卧牛状青石块连片良田少见,历史上干旱缺水地下水位极深故又名;“老牛哭,"老牛苦",石坑位于村西延绵至西,西南、几个相邻村庄均有开采。属露天开采方式,红丝石分布在红土表层以下数米至几十米深的青石夹层中,可作砚材的石层较薄一般在10厘米以下多为1-3厘米4-5厘米以上可称厚料了,且无大面积的联片间有石英杂质伴生其中,较大而厚的砚料十分难得,临朐的红丝石目前可以说分为二层,第一层存于红土表层下数米青石表层较薄多有全自然边的独块仔石,但是这一层早在二十年前就已开采殆净,现在开采的属第二层;生成于10余米下的青石夹层中断断续续时有时无,挖掘数日所得少者数块多者10余块,每坑表面积几平方至十余平方米间甚至一无所获,产量极不稳定加之近年开采深度难度增加资源稀缺及市场等因素影响价格涨幅较大。

    这个照片是矿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