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前中小学在校本研修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7-10-21 11:26:51)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生活记录

分类: 论--天下杂侃
当前中小学在校本研修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校本研修调查分析
                                                                                                  冰  
一、调研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了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教师行动教育模式,如何对校本教研制度进行探索,我进行了这次调研工作.
二、内容与方法
    本调研历时半年,调查对象为中小学学校,包括校长、高级教师、教研组长,兼顾了调查对象的年龄、职称、教龄、任教学科、所在学校类型。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各学校校本研修的组织建设情况;
    2、各学校校本研修实施情况;
    3、教师对校本研修的态度与做法;
    4、学校领导是否直接参与校本研修。
三、结果与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各学校推进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存在较大的差异。依据对四项内容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可将调查学校分为A、B、C三类。A类学校的特点是能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形成了一定特色,领导直接参与,教师积极主动;B类学校的特点是基本能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领导与教师并不是积极主动,只是流于形式;C类学校的特点是几乎不开展校本研修。
四、存在的问题:
    (一)校本研修情况流于形式
    部分学校只是停留在一种说教和形式上。同样那么几节教研课,同样那么几次说课,似乎就是在搞校本研修,而实际上校本研修只成为一句时尚的口头语。这些学校的校本研修虽然也搞得轰轰烈烈,但是未能与具体校情相结合,几堂课的研究,满足于写出几份案例和论文,主题研修流于形式。在推进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上力度与深度均显不足。甚至有些学校由于主、客观双方面的原因,缺乏明确有力的实行措施,使校本研修形同虚设,流于纸面的活动形态。
    例如在调研中,我曾与B类学校的一位老师聊起校本研修活动的情况:
    “请问你们平时集体备课吗?”
    “学校安排每周有固定的两节课时间。”
    “这两节课时间,你们一般都做什么?”
    “我们在一起看看教案什么的,然后聊聊天。”
    “备课研讨有主题吗?”
    “好像有吧,不清楚。”
    “为什么?”
    “因为到期末时,组长写一份总结就行了!”
    ………
    这类活动只是机械模仿校本研修活动形式,说明教师没有明白校本研修的特征和意义。
    再如在调研中,一位C类学校的教师这样跟我交流她们组的活动情况:
    “你们组开展校本研修了吗? ”
    “不开展!”
    “为什么?”
    “小学校也没有检查的,年底学校做一份总结就行了,再说我们教师工作那么,那有时间搞那个。”
    在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学校应清醒地意识到:不能再期待通过几场报告、几本书籍、几次培训来帮助教师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问题;而应变革教师学习方式、研究方式、培训方式,使教师养成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的新型职业生活方式,才能有效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二)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积极性有待提高
    从调研中可以反映出学校校本研修的主流虽然是以教师课堂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内容,教师们也认识到将自己在课堂中碰到教学问题和同事们一起讨论研究对自己的帮助很大,但参加校本研修活动积极性不高,校本研修活动走过场或流于形式。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1)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专业引领,使得问题得不到真正的解决。
     (2)研修活动有随意性,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全局性。教师无法积极准备,只能把自己放在“圈” 外,听从学校的安排,从而导致教师主动参与性不强。
    例如在调研中,我亲眼目睹B类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如果关注全体学生》的资料?”组长在前面说。
     教师们坐在自己的办公桌旁,有的托着下腮听,有的批改学生作品,有的在纸上练字。
    组长读着……
    “大家听了这个材料,有什么看法吗”组长读完了问。
    大家沉默……
    “你写一个总结算了吧!”许久,终于有人说话了。
    ………
    再例如,调研中,我曾与B类学校的一位老师聊起教研活动的情况:
    “请问*老师, 你们备课组一共有几位老师?”
    “6位。”
    “平时有没有时间聚在一起集体备备课?”
    “每周有固定的两节课时间,教导处安排的。”
    “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段时间,大家做些什么?”
    “一般是先从一个单元里选出一篇课文,互相议一议,下次活动时一个人先上,上完课总结一下优、缺点,接着上第二轮,然后是第三轮,教导处要求每个月有这样的一个循环,学期末交一份课例。几个备课组都是这样的。”
    “谁先上谁后上,次序上有讲究吗?”
    “组长要么打头炮,要么压阵,其他人无所谓。”
    (三)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校本研修。
    调研中发现一些学校的校本研修仍停留在抄笔记、听报告、写案例这样的层面,校本研修活动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的只是学校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校本研修对于教师发展的重要性,只是把工作布置给教研组长,自己没有亲自参与活动,学校的资料都是一些流于形式的记录,缺乏开展活动的系统性,缺乏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规律的探索。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看到校本教研在促进本学区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发展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学校之间工作推进的差异尤其突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一)建立校内专业引领制度,重视与周边学校的合作
    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教育智慧,鼓励有一定的专业意识、专业水平、专业精神和专业威望的教师主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逐步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充实校本研究的基本力量,储备后续资源。
    学校应重视与周边学校的合作、交流,尤其小学校及体、音、美、社会、自然等小学科的教师,应改变孤立无援、单兵作战的研究状况,参加跨校的研究团队,相互切磋,共同成长。学校要主动争取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员的指导和服务,这是学校校本研修中一支不可替代的、可以充分依赖的专业支持力量。
    (二)重视校本研修文化氛围的建设
    首先,在校本教研中要构建教师群体合作的学习文化。如通过有效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构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对话环境,探索建立合理的互助团队等手段创设有利于教师合作的文化氛围。
    其次,在校本教研中要创设平等协作互动的专业引领文化。如专业人员在与教师平等的交流、研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与教师的倾听、理解、协商、研讨中,鼓励、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加强网络建设,实现教师间超时空的伙伴互助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没有时间限制,那么他们如何随时获得所需要的帮助呢?同时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如何充分发挥教师间的优势互补呢?教师在不出校门的前提下,如何实现与外校的交流呢?…… 以上因素表明,我们急需加强专门网站的建设。如果我们针对各学科群体教师的需求,将网络资源进行分类,将大大缩短教师查资料的时间,同时通过不同栏目的设定,既能满足教师获取理论的需求,又能满足教师交流经验的需求,等等这些资源的提供,将使教师突破时空限制进行获取帮助和伙伴互助。
    通过以上调查和分析,已大致勾勒出目前我学区校本研修推进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问题,本人的一些思考也很肤浅,其可行性有待于专家领导的决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