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爱情故事》的再次理解(号外)

标签:
东京爱情故事随笔/感悟杂谈 |
分类: 童话故事 |
前几天,有朋友跟我聊天,说起烦心事,她男朋友的初恋又杀了个回马枪,貌似那男人也有些本能应激性的心猿意马。这个情景,倒挺像时兴的韩剧里,新欢旧爱比拼的场面,我也就顺势安慰人家,没事,电视剧最后,男主角还是义无反顾的抛弃旧爱,跟新欢白头到老了,搜索了一下,还举了《浪漫满屋》,《金三顺》等例子。
不过,停了一会儿,她突然说,可《东京爱情故事》……
崩溃,我在那一刹那也崩溃了,随她一起陷入该死的伤感回忆。
一直以来,有些影视作品,是适合一个人看的,有些,则特别不适合。在我心里,《东京爱情故事》绝对是不适合之榜首。若是偶然一个人看,我真怕自己最后咬牙切齿把电视砸了,也由于这个原因,我一直不敢轻易重温。
而理想中再看的情景,应该是和几个愤青哥们儿一起,边嗑瓜子,喝啤酒,将瓜子皮狠狠的吐到完治和里美的脸上,然后用酒精麻痹一下悲伤。不过眼前,随着毕业年数增多,已是俗人易找,愤青难寻,大家结婚都没时间,谁还有空跟你看《东京爱情故事》。
无奈,我只好独自新赏,与预料中的一样,大哭,而且是从他们快乐的时候,便开始伤感了。这种提前预知结局的观赏模式真是糟透了,不过,在痛定思痛之后,我突然阴暗的发现了一个以前并未注意的问题。
于是,我邀请那位正处于情感危机的朋友,一起再看一遍,看我这无聊大劲儿的,不过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我乐于助人的品质。
她得知这个项目后,大骂我,说这简直是不好的预兆。在我百般带有神秘色彩的劝服下,才勉强同意再看一遍,期间,还是大哭。不过,到了第十集的时候,又都收住了眼泪。我们似乎可以较为平静的接受结局,虽然,这在目前的新生代看来,已经属于不怎么能接受的现象了。
那朋友突然有了不同于一般的见解,她说,小日本果然是不同凡响,完治这个傻帽,跟莉香不合适,散了就散了,居然还能到回头娶了里美,娶了就娶了,躲个角落过一辈子算了,居然还真不怕丢人,能那么坦然的面对和里美同居过的三上,还在三上婚礼上充满热情的握手,难不成意思是,恭喜你终于找到老婆了,不用再睡我老婆了。
而里美似乎更是纯爷们儿,居然在两个都睡过的男人面前,依然装出清纯可人状,丝毫没有尴尬的嫌疑。如果其中尚子再和完治有一腿的话,干脆这四个人都可以群居乱婚了。
随后,我们俩又叹,日本人真是名不虚传。
如此,莉香的美好又有另一番解释,至少,她在跟完治掰了后,就潇洒走人。不至于要弄到去参加人家婚礼,跟里美亲切握手,好像把枕边人没心没肺交接似的。
接着,我说出了本人见解,知道谁是狠角色了吧。这年头,要脸的怕不要脸的,如果你认为这个结局有不好的预兆,那么,你是把自己当成了赤名莉香,但若能放下身段现实些,做个关口里美,一切不同。
朋友大喊,太他妈恶心了吧,怎么能那样呢?
我说,那你就潇洒点算了,她又不干。事后,我感觉自己挺邪恶,好像逼良为娼一样。不过,也得正视现实,随着时间发展,自己的确洒脱气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左右权衡愈发严重。
为此,我忏悔一星期,事后发现,这个世界上不是缺少莉香,而是缺少有好结局的莉香,但凡稍微浸染一下现实,都会明白,谁做事大多还是要图个结局的,说只在乎曾经拥有的人,不是根本懒得负责任,就是特能装纯的人。
爱情,有时候跟考学,找工作有相同之处,付出,总会期待点回报。谁都是爸妈养的,谁也不欠你八百万。
那么,为什么莉香会没好结局,或许是,能给她好结局的男人太少了。虽然,她的要求也并不怎么高,并非要死磕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但放眼如今,找个心机狡诈的男人不难,找个阴险毒恶的,自卑敏感的,疯狂古怪的,笨拙愚钝的,天真傻气的,血气方刚的,歇斯底里的都不难。但莉香要的那个,能看穿她笑容背后眼泪的那个,简直凤毛麟角。
想体察的人,没那个智商,而有智商的人,往往忙于照看自己的事情,懒着为你浪费时间。那些故作多情的人,别急于站出来,说自己就是,我想,八成你们看到的,只是臆想出的,里美的悲伤而已。
于是,但凡聪明一点的,绝对不会做莉香,而傻的,连做的资格也没有。
记得上大学,曾有个喜欢作文写诗男,跟我探讨过《东京爱情故事》,然后,他义愤填膺的说,自己要是完治,一定不会放走莉香。当时,我觉得这哥们儿还挺有品味,虽然长的磕碜点儿,不过快毕业时,人家已经烂草有主了,拥一矫柔做作女,走路的时候踩个石子,都大喊疼痛,怎么看,没半点莉香的影子。
最可恶的是,此男在校期间,还一直和个与我关系尚好的同学保持着暧昧关系,接受着人家的一切奉献,就连买个西瓜送他,都还大言不惭的说,我很忙,你送上来好了。而我那同学居然也就尽心做了,那会儿,年纪都小,秉着一股青春的热情,大多人也都吃过这冤枉亏,估计如今想来,她的伤口也平复了。
不过,要再来一次,除非,不是你傻了,就是她傻了。莉香很美好,但都是属于疼痛青春范畴的,你可以再次享受疼痛,可离开了青春,疼痛随之也变得不再美好。
胡思乱想了些许,我觉得自己简直有人格堕落倾向(有过多想法的人,就是惨),于是,又开始思索《东京爱情故事》的积极层面。比如,完治娶了里美还是不妥,两个传统迂腐的人在一起,生活简直就是一潭死水,看到最后里美系鞋带动作,真是让人彻底崩溃,有意思吗?
因此,与其找一个自己爱的人(当然,大多时候,你也不知道到底爱不爱,什么是爱),还不如找一个能让自己快乐的人,如此,生病了,困倦了,退休后,还能相互倚着聊聊天。不然,只剩下两双死鱼眼深情对视,有意思吗?
我迫不及待的打电话给朋友,诉说这风马牛不相及,但好歹积极的念头。
不料,人家劈头盖脸把我骂了一顿,说都怪你芊予,让我看什么《东京爱情故事》,我自己回去又看了几遍,他妈的这简直是灰色电视剧,我看一遍,爱情观就苍凉一次,人生观就现实一截,现在,活脱与纯真年代拜拜了。
随后,她又告诉我,已经和男朋友冰释前嫌,其中的过程,是以一场心酸的倾诉和温柔的眼泪攻势完成。我心里涌出叹息,但至少这也算好事,我就恭喜了下,她又说,有什么可恭喜的,真是觉得自己特假。
放下电话,我的思维有点小跑偏,打开电脑,看到《一起去看流星雨》的宣传照,神啊,自从那年快乐男声后,我老弟的头发就再没短过,宁可违抗校规,也要将脑袋在大夏天里用毛发全部捂住。如今,要是再看到俞灏明的端木磊,不会过几天,老弟就顶着个售货员大妈的发型了吧?
或许像我这样,对流行免疫的青少年有很多,但老弟这般不顾一切效仿的同学也很多,真是服了芒果台,都有蚕丝蛋白洗发液了,弄个好看正常点的造型会死啊?
正想着,朋友发来一条短信,上写着,男人真的很傻,什么事还是跟他们用某种方式说清,装坚强等着被猜透,完全白痴行为。
我给她回复,让她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随即,她又打电话来,愤愤而言,芊予,你丫比我能装。
我大笑,又打开《东京爱情故事》,我想,八成还是会哭,至于为什么哭,就不一定了。
还好,像我老弟那样的90后,大多已不知道还有过一个很火的电视剧叫《东京爱情故事》,他或许在十年后,会想起,曾经有一个电视剧,叫做《一起去看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