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运赛场“巾帼成夺金主力”,北体大最受冠军青睐2

(2008-07-21 20:51:42)
标签:

跟着火炬看中国

体育

第一部分:奥运赛场“巾帼成夺金主力”,北体大最受冠军青睐

 

1984-2006中国各省市奥运冠军排行榜

 

名次

省市名称

冠军人数

奥运会金牌项目

1

辽宁

19

排球、柔道、田径、举重、乒乓球、射击、羽毛球

2

湖北

12

跳水、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网球

 

江苏

12

乒乓球、羽毛球、击剑、举重、排球、体操、游泳、自由式滑雪

4

北京

10

排球、乒乓球、体操、射击、摔跤、跆拳道

5

广东

9

举重、跳水、羽毛球、柔道

6

上海

8

游泳、排球、乒乓球、射击、田径、跳水

浙江

8

射击、举重、排球、皮划艇、乒乓球、体操、游泳

8

山东

7

举重、排球、射击、体操、田径

四川

7

排球、乒乓球、柔道、射击、跳水

10

湖南

6

体操、举重、跳水、羽毛球

 

北京、上海和武汉出生的奥运冠军人数最多

调查发现,我国奥运冠军出生地区主要分布在全国67个地级以上城市。在北京市出生的奥运冠军人数最多,有10人,高居全国各地级以上城市首位;上海市有8人,位居第二;湖北武汉市有7人,位居第三;江苏南通市和天津市出生的奥运冠军有5名,列第四;湖南长沙市、辽宁沈阳市、辽宁大连市和四川成都市出生的奥运冠军有4人,并列第六;广东广州市、湖北仙桃市、山东烟台市和浙江杭州市各有3人,并列第十。

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分析发现,这些城市之所以能批量地产生状元,主要是与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体育运动参与度和城市体育特色等有关,因此,建议在省会城市和有条件的大城市建设一批市民体育健身中心,同时加大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力度,扩大体育运动的群众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体育氛围。

1984-2006中国城市奥运冠军排行榜(地级以上城市)

名次

省市名称

城市名称

冠军人数

1

北京

北京

10

2

上海

上海

8

3

湖北

武汉

7

4

江苏

南通

5

天津

天津

5

6

湖南

长沙

4

辽宁

沈阳

4

辽宁

大连

4

四川

成都

4

10

广东

广州

3

湖北

仙桃

3

山东

烟台

3

浙江

杭州

3

 

邓亚萍和伏明霞获得奥运会金牌数量最多,李宁、王楠和熊倪紧追其后

调查发现,我国共有133名体育健儿获得奥运会金牌,其中,男运动员有49名,女运动员有84人。其中,邓亚萍和伏明霞获得奥运会金牌数量最多,各4枚,高居全国奥运冠军之首;李宁、王楠和熊倪各获3枚金牌奥运会金牌,并列第三;陈中、高崚、高敏、葛菲、顾俊、郭晶晶、孔令辉、李小鹏、李小双、刘国梁、楼云、乔红、田亮、王义夫、杨凌、杨扬、占旭刚、张军和张怡宁各获2枚奥运会金牌,并列第六。而他们获奖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国球”——乒乓球项目和跳水、体操、羽毛球等传统优势项目上,因而,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建议,我国在保持传统项目的国际竞争力的同时,还应大力加强非传统优势项目的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

最受媒体关注男女奥运冠军“平分秋色”,刘翔、王励勤和张怡宁最受瞩目

在我国奥运冠军中,刘翔媒体报道次数最多,达到336000条,高居全国各奥运冠军首位;王励勤有122000条,位居第二;张怡宁有111000条新闻,位居第三。田亮有110000条新闻,位居第四;郭晶晶有109000条,位居第五;孙甜甜有88200条,位居第六;李宁有80400条,位居第七;王楠有73200条,位居第八;刘国梁有73100条,位居第九;马琳有61100条,位居第十。在男奥运冠军方面,刘翔、王励勤、田亮、李宁、刘国梁最受媒体关注。在女奥运冠军方面,张怡宁、郭晶晶、孙甜甜、王楠、冯坤最受媒体关注。

调查发现,不同比赛项目的奥运冠军受媒体关注度差异较大,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王凌峰博士分析说,有两大原因:从比赛项目上看,田径项目一直是我国乃至亚洲人奥运相对劣势项目,刘翔夺冠自然会成为全国和世界关注的焦点。王励勤、张怡宁、田亮、郭晶晶分别属于乒乓球、跳水项目,此两项均属于我国奥运传统优势项目,作为代表人物自然也会广受关注。从个人原因方面看,田亮、刘璇、郭晶晶等体育明星,因涉足娱乐圈或从事与娱乐相关工作等,因此相关新闻媒体报道也很多。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奥运冠军排行榜

名次

姓名

项目

新闻数

1

刘翔

田径

336,000

2

王励勤

乒乓球

122,000

3

张怡宁

乒乓球

111,000

4

田亮

跳水

110,000

5

郭晶晶

跳水

109,000

6

孙甜甜

网球

88,200

7

李宁

体操

80,400

8

王楠

乒乓球

73,200

9

刘国梁

乒乓球

73,100

10

马琳

乒乓球

61,100

 

奥运冠军退役后学习热情不减,进入高校继续深造成首选

奥运冠军是国家实力和国家形象的代表,是提升中国的世界影响力的宣传队。为鼓励我国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深造,国家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奥运冠军等优秀体育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

自1984年我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至今已经有23年,在历届奥运会上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奥运冠军,约30%继续为国家效力外,大多因年龄、伤病等原因退役。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指出,而退役的奥运冠军学习热情不减大多选择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求学深造,攻读学士、硕士学位,奥运冠军成高校靓丽风景线。调查发现,我国奥运冠军中本、专科以上学历者约占总数的81.95%,硕士以上学历者约占28%。其中,乒乓球选手陈静、邓亚萍取得了博士学位,是我国奥运冠军中学历最高的运动员。

北京体育大学最受奥运冠军“青睐”,奥运冠军选择学校比较理智

调查显示,选择就读北京体育大学的奥运冠军人数最多,有27人,成为中国最受奥运冠军青睐的大学,高居全国各高校首位;选择就读中国人民大学的有13人,位居第二;南京体育学院有9人,位居第三;上海交通大学有7人,列第四;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各6人,并列第五;南开大学5人,位居第七;武汉体育学院和中山大学各4人,并列第八;浙江大学有3人,位居第八;广州体育学院和河北体育学院各2人,并列第十。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海南大学等高校各2人,并列第十二;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各1人,并列第二十四。

从奥运冠军的就读高校类型来看,体育类院校培养的奥运冠军最多,成为我国高校培养和造就奥运冠军的主力军,就读奥运冠军最多的前十高校中,共有北京体育大学、南京体育学院等 5所体育院校。除体育院校外,综合性名牌高校成为奥运冠军就读的首选,位居前十的高校中如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山大学等高校均是我国综合性高校。

对比“2008中国最受奥运冠军青睐大学排行榜”与“1999-2007中国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榜单情况,中国大学评价权威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分析说,不难发现,奥运冠军深造选择学校时比高考状元选择学校要理智得多,都是以事业和兴趣为重,而不是追名逐利。奥运冠军退役后选择体育类院校或体育类相关专业深造,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将自己的体育经验传承下来并传播开去。

京沪苏粤等地高校成奥运冠军首选,多数返回原籍就读大学

从奥运冠军就读高校所在地区来看,除个别在国外高校求学外,大部分在国内高校就读,特别是选择回原籍所在地区高校求学。奥运冠军就读高校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天津、广东和湖北等经济和教育较为发达地区。

大学生奥运冠军专业选择类似高考状元,经管专业成首选

调查发现,我国奥运冠军选择就读专业与高考状元的选择表面上类似,选择就读“经济管理专业”的冠军最多,其次是体育运动、外语、新闻、法学、中文和心理学等专业;但其实质上有很大的差别,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分析说,这完全是奥运冠军的个人兴趣和爱好的使然,对体育事业具有非常强烈的专业认同心理。

2008中国最受奥运冠军青睐大学排行榜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省市

冠军人数

1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27

2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3

3

南京体育学院

江苏

9

4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7

5

北京大学

北京

6

清华大学

北京

6

7

南开大学

天津

5

8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

4

中山大学

广东

4

10

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

3

河北体育学院

河北

3

 

奥运冠军退役职业选择多样化,过半从事体育相关工作

竞技体育是与青春与年龄赛跑,奥运冠军早晚都要面对退役的命运,而退役无疑成为他们的第二次人生抉择。调查显示,我国奥运冠军退役后的职业选择呈现多样化特征,职业分布比较广泛,涉及到体育相关工作、经商、传媒等诸多领域。其中,退役后从事体育相关管理、教练与教学工作的奥运冠军最多,约占54.84%。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指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奥运冠军拒绝国外的高薪聘请,继续为国家或返回原籍为家乡的体育事业效力。选择经商和企业管理的奥运冠军约占总数的17.20%。选择在娱乐圈和媒体工作的奥运冠军约占总数的11.83%。其余在国内高校求学读书、移居海外等等。

奥运冠军离开体育赛场后,凭借个人天赋与能力,成功实现了从体育人到职业人的转型。如体操王子李宁下海经商,成功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李宁品牌2006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内体育用品老大。乒坛女皇邓亚萍成为国际奥委员委员,现已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体育活动家;跳水名将田亮、体操冠军刘璇均凭借俊美的外形和健康的形象成功步入娱乐圈成为众多媒体和粉丝追逐的明星。冯用军指出,而有一部分奥运会冠军退役后在影视、商业等领域都取得了成功,如东方神鹿” 王军霞,体操王子李小双等等。

奥运冠军“培养模式”相对单一,高校应成为培养奥运冠军的生力军

由于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奥运冠军多数通过“体校-省市队-国家队”的培养模式产生,相对而言,运动员文化素质培养存在不足。调查发现,我国高等院校真正培养出的奥运冠军非常少,奥运冠军大多是获奖后才到高校深造,多数奥运冠军得奖时的年龄已超出最佳的文化学习年龄段,不利于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保障与职业发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王凌峰博士指出,这一问题在全国乃至各省体育冠军群体当中也普遍存在。在保障运动员体育专业培养的同时,文化教育也需要同步跟进。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大学评价权威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建议:一方面,在正规的教育系统中加强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在重点中学和大学开办竞技体育人才训练班;另一方面,奥运冠军退役后最好继续留在体育战线工作,主要从事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特别是青少年和老年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上;各级政府都要积极创造为奥运冠军退役后提供好的工作条件。蔡言厚教授指出,只有解决了运动员退役后如何生存发展的后顾之忧,才能够保障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