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生佛陀--《悉达多》导读

(2009-10-05 15:24:18)
标签:

田原

悉达多

赫尔曼.黑塞

radiohead

pyramid

song

anmesiac

文化

分类: 阅读

双生佛陀--《悉达多》导读 (《悉达多》简体中文版封面)

我跳进河水,我看见了什么?

黑眼睛的天使和我一起游泳

一个装满星和星形车的月亮

所有那些我曾看见的

所有爱人和我在这里

所有我的过去和未来

我们划着小船去了天堂

没什么害怕或者疑惑的

双生佛陀--《悉达多》导读 (Pyramid song单曲封面)

  这是radiohead那张Amnesiac里我最喜欢的一首歌:金字塔之歌。

  今天本来准备写《悉达多》是书评,就去维基了一下,没想到在相关联系一栏中写道radiohead的Amnesiac这张唱片深受本书影响。

  突然有种宿命感,你所喜爱的和你所喜爱的,最终都会连成一片。

  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最初是用德语写成,首次发表于1922年,然而真正有大范围的影响是在1951年被翻译成英文并在美国发行之后。特别是在六十年代,据说美国大学生人手一本。

双生佛陀--《悉达多》导读 (英文版封面)

  然而中文简体的版本我只见过这一个,至于早些年间是否有其他版本发行,就不大清楚了。

  黑塞是我很喜欢的作家,公认的大文豪,得过诺贝尔。我很喜欢他,因为他身上没有某些文豪的那种霸世气质,而是带着自然主义的清新和从容,思想中也有浓厚的东方倾向,所以写《悉达多》一书也是很自然的。

  1910年代,黑塞在印度待过一段时间,之后便有了《悉达多》一书。

  一开始拿到这本书,还以为是黑塞写的佛陀故事,思辨地演绎东方哲学。因为佛陀的名字就是悉达多。但是翻开目录就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啦,书中的悉达多生为婆罗门,而佛陀则是刹帝利。婆罗门和刹帝利是古代印度的两个贵族,婆罗门是祭司贵族,主要掌握神权,而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真有意思,原来黑塞写的是世间的另一个佛陀。

  这个悉达多,和佛陀一样,撇下富贵的生活不要,离家出走,寻找真知。

  他的朋友侨文达也和他同行,苦行僧式的修行后,他们在祗园遇见了佛陀。侨文达从此皈依了佛陀,而悉达多却仍有所疑问,于是两个好朋友分开了。

  悉达多继续寻找,他遇见了美丽的伽玛拉,并和他生活了一段日子。这段日子里,他帮富商工作,得到了财富,和一个儿子。他试探声色,跳入其中,又厌恶地爬了出来。最终,他仍旧觉得生命虚无,再次踏上了寻找之路。

  这次他遇见了那个曾经撑船渡他的老头维稣德瓦,和他为伴,每日倾听河水的诉说,渐渐悟道。

  而伽玛拉皈依了佛教,佛陀圆寂了,她在朝圣的路上死去了,而她和悉达多的儿子却巧遇了父亲。悉达多试图改变他骄躁的孩子,但没有成功,儿子反抗并且逃跑了。

  只有河水依旧,经历了世间种种,悉达多终于平静下来,看透了一切。

  侨文达闻悉河边有位智者,前来拜访,他轻轻吻了悉达多的额头,瞬间看尽了人世,满脸泪水地悟了......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里的悉达多仿佛是佛陀的分身,他和佛陀有类似的经历,却没有像传说中那样神奇地悟道。

  他的悟道是更加人性化的,没有到神的地步。

  佛陀悟道,看穿了人生,并超越了它,跳出了轮回的深渊,以神的姿态做人。

  而黑塞笔下的悉达多看透了人生,并包容了它,静静守候在世间一角,从容地承受生命。

  我想任何宗教都是需要修行,而非光靠智力就能理解的,因为人的智力是苍白的。

  黑塞是一个有西方背景的东方爱好者,读他的书让我很轻快,可以将自己抽离出来看东方思想。但他毕竟是一个有西方人,无法真正东方式地思考。西方的哲学中,总有一种主体和客体的模式,而东方是混沌一体的,这是根本的区别吧!

  《悉达多》很感人,我读到了许多现实的创伤,以及世俗的虚无,是本可以让人静下来思考的书。而且这本书语言简单,没有特别晦涩的描述,适合所有人看。

  36页中写道“‘佛陀劫夺了我,’悉达多又想,‘然而尽管他劫夺了我,他也给予我某种更有价值的东西。他多去了我的朋友。我的朋友原来信仰我,现在都转而信仰他;我的朋友原来是我的影子,现在却成为乔答摩的影子。但是他却将悉达多--我内心的自我--给予了我。”黑塞在这里讲得与失的关系,有点儿fight club的意味,真正失去了,到只剩自己的时候,才能拥有自己。

  而对于伽摩拉,悉达多有一段很哲理的评论,他说:“我很像你(伽摩拉),你也没有爱的能力,否则你怎么可能把爱作为一种技艺来从事呢?可能我们这样的人都没有爱的能力。天真的人们能够爱--这就是他们的秘密。”爱在悉达多和伽摩拉那里,都是客体,脱离自我,孤立着,所以他们无法真正去爱,就算很了解爱,也看透了爱,却不能够体验它。典型的西方色彩,有种伤感的逻辑。

  这本书是平民佛陀的故事,就像佛教中所说,佛陀就在我们心中,每个人都可以是佛陀。

  而我始终觉得,西方人对东方的感悟大多只能停留在观望的层次,也许他们的作品能够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但始终不能成为东方本身。

  也许Radiohead那种梦话般的歌词,更能说明问题吧!

  西方靠逻辑,东方则是悟。

双生佛陀--《悉达多》导读(黑塞)

  

  一些关于书中文物的小联想,希望对读者有帮助。

1.Siddhartha Gautama是佛陀的世间名字,而书中对佛陀的称呼则是Gotama。

2.Govinda是侨文达,传说是印度神话中Krishna(克利须那神)的世俗名字。

3.伽摩拉原文是Kamala,一个常用的印度名字。

4.船夫维稣德瓦原文为Vasudeva,印度传说中是Krishna的父亲。

双生佛陀--《悉达多》导读 (Radiohead的Amnesiac唱片封面)

还有Radiohead的歌词:

Pyramid song  

I jumped in the river and what did I see?
Black-eyed angels swam with me
A moon full of stars and astral cars
All the things I used to see
All my lovers were there with me
All my past and futures
And we all went to heaven in a little row boat
There was nothing to fear and nothing to doub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