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是猫》伊能静 |
“我是猫,一只家居的猫。我是猫,一只白胖的猫。” 1988年的秋天,伊能静的第三张唱片如期而至,而且继续延续着《爸爸不要说》和《十九岁的最后一天》的成功。然而这次喜剧噱头意味浓厚的猫女郎造型,又迅速颠覆了台湾青春期女生心中传统意义上可爱少女的形象,同时标志着安妮唱片造型戏剧化文艺化时代的来临,至少在封面造型上一扫前两张青涩少女的平淡。凭心而论,伊能静的娇俏扮相更讨喜(虽然以后的忧郁造型更受欢迎)!销售也在以几何方式的飚升,很策略的一张唱片。这张唱片当年被央视引进内地出版,也正是从这张唱片开始,为伊能静日后能登上CCTV的舞台和荧幕以及领取各种奖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飞鹰时期对ANNIE的策划,远远比后来20年中出现的数十位少女歌星要成功而且丰富善于变化,绝对不会让相类似的主题超过两张唱片。第一张的叛逆,第二张的阳光,第三张的喜剧,第四张的悲剧,第五张的梦幻,第六张的中性。每一张都会有全新的东西出现,虽然会有相互过渡和继承的痕迹,但每一张都有更新鲜更符合ANNIE当时特质的策划。这绝对不是风格驳杂,应该说是一种变幻莫测。ANNIE很有远见也很本能地抓住了流行乐坛的核心原则:“以万变对百变”。
伊能静引导台湾少女流行时尚的“伊能流” 也是从这张唱片开始明显成型的。充满机缘巧的是,后来如此受少女追捧和模仿的造型,对伊能静本人来说却仅仅是一个夜晚在同一条街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上天对人还真是不公平咧,穿着可爱猫咪装的ANNIE特意把四个不同表情的自己放在封面这个面积狭小的展示平面上,淘气、俏丽、可爱、生气,丰富却显的有点拥挤,以至于后来出版的磁带封面就把四个ANNIE猫缩减成了两个。ANNIE像猫的说法从这张开始便成为一个有趣味的话题,当时安静的却又是充满奇妙想法的她,在人群中是并不起眼的,但每一次出唱片却都有令人惊喜的成绩。也许美好的女人都应象ANNIE猫一样,在一片温柔静好中吐露着属于自己的繁华和惊艳。
作为第一主打,《猫的恋曲》(我是猫)承接了《爸爸不要说》的摇滚风格,调子也相当的俏皮另类,在八十年代末那个流行乐坛民谣曲风并没有完全式微的年代,这首有点可爱加摇滚风格的歌曲算是很新锐又很保险的尝试。而且仅凭嗓音和容貌,ANNIE是没有绝对优势争取到这首歌的。因为,公司本来还有另外一个从外型到声音都可能更适合的候选人——裘海正,把她作为另外一个侯选,本身就是飞鹰已经考虑到做为摇滚,这首歌曲应该是有硬朗的力度。也许因为作词的是ANNIE本人,所以她以微弱的优势争取了这样的一个难得而且有点小烫手的机会。后来裘海正笑称如果是她唱,可能就变成憨厚的“我是狗”了。可惜历史不可能从头假设,不过本人很想听听哪个有点硬度的“裘海正版本的我是狗” 88年的下半年,命运之神已经开始频繁眷顾这个被它忽略了很久的女孩子。就算是冒险尝试,ANNIE也不会坐视机会溜走,她的魄力开始彰显。
由于受到在当时台湾声势浩大的三毛“流浪风”的影响。一直都是以娴雅宁静为闺训的台湾少女们(应该是家居猫们)开始渴望碰见有点浪子造型的帅气才子(摇滚猫们),而且一定要是那种可以带着自己和自己的旖梦一起浪迹天涯的帅气才子。
ANNIE把一个天真有叛逆的少女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浪漫大胆,一口气全部倾倒在这首主打歌里,她不想做人类,她只想做一只被真挚爱情俘虏的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