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顽童》。是《落入凡间的精灵》的另一个编曲版本,而且还是R—B版本。黑人歌手的英文R—B,烘托着ANNI的中文自述,比起主打的那个舞台剧式的版本,这个版本其实更加新锐,不过也没能逃脱曲高和寡的命运(ANNI大多艺术作品都是这个命运,哎)。能把一首歌曲做两个版本,在当时并不重视编曲的台湾乐坛意味着什么?能把R—B这个新玩艺大胆引入被民谣统治的唱片界又意味着什么?何况是两者相加。
像我这样80年代出生的大陆FANS很多并不认为ANNI曾经红的那么一时无二,但,那就是事实。
曾经红彤彤的现实!
最后的《街头顽童》是ANNI对自己曾经青春的童年记忆的表述,把一个可怜可爱可恨的叛逆儿童拔高成一个小飞侠式的英雄。
——和平时代都市里的“小兵张嘎”。
这首歌曲可以看到和《小教父》街头情结以及《萤火虫》飞舞情结的渊源哦。
在ANNI的唱片中对失爱而叛逆的少年儿童永远保留1个温暖的位置,N年不变!
听完这张我个人很偏爱的唱片,在唱腔上,我个人给几首主打歌的80分,也就是不错,但整体上比起上张《茱丽叶》来,还是没怎么提高,尤其是非主打的慢歌,表象相当青涩。让当时下决心不谈爱情,以免被伤害的ANNI唱比较成熟风情的情歌,是不是也太急切了!
由于有日文歌曲的演唱,还有ANNI和日本偶像团体少年队的一些强强连手的合作。ANNI的知名度在日本还有全亚洲得到进一步提升。
当然,ANNI从此也掉进了“绯闻时代”。媒体对ANNI的关注已经从复杂的身世转向ANNI的爱情生活。
这张唱片还有一拨新的话题,那就是著名的代笔事件。ANNI发行了自己的第1本书,也是用——“落入凡间的精灵”这个名字。我个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1个落入凡间的精灵,估计ANNI也是这样认为的。那本薄薄的小册子里写的也都是关于一些成长故事的散文。
——梦幻真纯!
可是媒体不这样认为,硬要说是代笔,他们不相信一个偶像少女歌星,竟然还可以大规模的舞文弄墨。其实从第1张开始到已经是第5张的“精灵”,ANNI 自己的名字早就以作词的身份频繁出现自己的唱片里。
不过,尤其是在那样一个歌星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年代,ANNI的这本半自传散文集横空出世的确有点像《传奇》
——在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来。
恩,当时的伊能静也和写《传奇》的张爱玲差不多大。
英雄出少年啊!
同样在1990年,那个“他”也以不引人注意的姿态出现在ANNI生命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