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我和同事们去了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在开春的第一次人才招聘会上,体验了一回“找工作”。
国展的门口人山海。很多人还拎着行李箱,一看就是刚过完春节,下了火车就直奔这里了。在门口我还见到了票贩子的身影。
图一、二:不是过年逛庙会,也不是春运挤火车,这是人才赶集会
在门口,我见到了两个来求职的大学生,一个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小林,一个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小俐。征得她们的同意,我对她们这天上午找工作的全过程
做了跟踪。
图三:这两位女大学生成了我的“跟踪对象”
图四:我也来支支招
图五:请问刚才这位小姑娘能拿到offer吗?回答令人失望
在跟这两位2007年应届毕业生聊天的过程中,作为一名1998年本科毕业的大学生,我感叹这九年之间发生的变化。随后我又遇到了一名1988年大学毕业的“大龄”求职者,心中的感慨就更多了。
图六:这位早我十年毕业的老哥也来“抢饭碗”了
我们跟着小俐、小林转了整整一个上午。两人总共才递出了五份简历。我也在想,如果我不是一名主持人,而是以一名普通大学毕业生一样到这里来找工作,会有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在等着我,而我自己又能够有什么样的选择?
站在拥挤的人群当中,我感觉到一种焦灼的渴望、期待,还有艰难的选择,而这样的选择将伴随着今年500万应届大学生涌向社会。故事对接两会,话题热议会堂。在今年的两会上,我也将带着就业问题上会,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共同关注。令人高兴的是,就业促进法草案最近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为就业问题寻求法律和制度保障。
这是我的专题地址,点一下看看吧!
http://news.sina.com.cn/z/2007xiaosath/index.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