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幼儿美术教育幼儿美术儿童美术教育涂色画幼儿涂色画 |
分类: 美术教育文章 |
http://s3/middle/48b91a89ta51d6a2c3672&690
和和妈妈是一位大学讲师,女儿和和5岁了。她非常重视对女儿的教育,并且非常细心。
有一天,她跟我提及一个问题,我感觉非常有普遍性。她说:“孩子幼儿园和每周去上一次课的早教机构都给孩子准备了大量的涂色画,就是模式化的黑色边框的图案,让孩子用彩色笔、蜡笔等往里填颜色的。图案无外乎女孩喜欢的迪斯尼公主和男孩喜欢的火车等几种。于是乎她就常带一堆涂得或全、或半、或一点点、或敷衍了事的公主涂色回来。看起来小人儿似乎乐此不疲,但有时又似乎只是受了大家都在涂的气氛感染。久了又像是成了一种习惯,涂起来和说起来都有些不经心,但还是不断地会去涂……这样的涂色,个人觉得颇为程式化。涂多了,好不好呢?”
说实在,听了和和妈的困惑,我甚至有些感动,感动于她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发现其实这样的思考和困惑在更多父母面前视为“正常”。当然,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也的确不是啥不正常的现象。
但就是这样的正常,在悄悄的湮灭孩子创造力的最佳时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五岁,可以达到创造力的最高峰,然后慢慢减弱。当然,这样也并不是说,以后孩子就不需要培养创造力了。包括我们成人自己,这样的培养,都需要是终身的。
涂色,除了作为锻炼孩子对自己手部肌肉的控制力之外,恐怕没有更多的作用。尤其是在艺术能力方面,不好的影响反而更多些。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般来说,孩子会认为我们给她们作为临摹和涂色的范本是值得学习的优秀图画。但让我们看看孩子涂色的书的图画大都是什么?无外乎是卡通形象和儿童简笔画形象。
这两种形象其实和儿童自发创作的高质量艺术作品相比,和垃圾快餐无异。我们鼓励孩子涂色,也就是暗示孩子认同这样的审美:那些卡通形象和儿童简笔画形象是很“美”的,很“高级”的,值得模仿和学习的。
但其实,通过观察下面这两幅作品我们不难判断孰优孰劣。
左边是卡通涂色作品
两相对比,相信你也能看出来,很明显的,涂色的作品僵化死板,固有的线条限制孩子绘画能力的发挥。而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的作品,形象稚拙有趣,自由美好,富有童心和想象力。童心如此美好,作为成人,我们真的不要急于用我们的一些固有的东西去破坏掉这个专属于孩子的奇幻而美妙的世界。而是要帮助孩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要相信孩子的这种创造力,珍视这种创造力,如果拿我们固有的观念和审美去要求,甚至束缚孩子,那真的等于是丢了西瓜检芝麻,呵呵。
能够理解某些机构或者幼儿园给孩子涂色,因为一般来说,尤其是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画出的形状还不很具体。1岁半左右,开始进入涂鸦期,但孩子作画时的视觉构思和控制成分最少的,随着能力增长,慢慢他们画中的有些符号出现,但也是我们无法读懂的。涂色无疑是最容易做到貌似有效果的,或者可以迎合某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然而看似华丽丽的作品,其实毫无艺术性可言!
如果我们在欣赏孩子画的过程中,能够懂得一些艺术教育的常识,会帮助我们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画作的特点,并领会孩子画的真正价值所在!今后我会慢慢分享一些我的看法和心得,希望对更多关注孩子艺术教育的父母有所帮助。
更多具体的关于不同年龄段孩子画作的分析,例如,下面这幅1岁8个月宝宝蔡雨欣(嘟嘟)的画作,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这位宝宝究竟画的好不好,原因是什么?下一篇我会具体介绍。
蔡雨欣
本文已登载于《聪明宝宝》杂志蓝兔子的艺术启蒙专栏
因为正在撰写一本儿童艺术启蒙的书,希望征集0-8岁宝宝作画和作品图片(不小于1M),感谢妈妈们热情提供!请注明宝宝的名字和绘画年纪,一旦使用会注明宝宝信息,谢谢!
也可以在信中附上你对于孩子美术教育的困惑和问题。
Email:Lantuzi1974@sina.com
QQ:448457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