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岳阳楼下祭鲁肃——岳阳印象之鲁肃墓

(2009-04-24 15:29:47)
标签:

洞庭湖

摄影

诗词

岳阳

岳阳楼

分类: 空谷足音

鲁肃墓

 

少年壮志读诗书

射箭能开三石弓

慷慨赠粮助周郎

塌上三分论东吴

借出荆州连西蜀

单刀赴会斥群雄

只叹都督命不长

也伴小乔守巴丘

            ——空降兵

 

岳阳楼下祭鲁肃——岳阳印象之鲁肃墓

    鲁肃(172-217),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鲁肃少年看出世道将乱,攻读诗书的同时苦练箭术。一天,周瑜带了几百人从鲁肃门前过,向鲁肃借粮。鲁肃惊慌慷慨相赠,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见了孙权,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孙权非常敬重鲁肃,与他日夜交谈,不亚于刘备之与孔明。

    208年,曹操南下,东吴分为主战主和两派。鲁肃支持周瑜立主一战,并主动前往江夏请诸葛亮过江,使孙权看到了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赤壁之战中,鲁肃以武将身份出战,总领三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赤壁之战后,鲁肃力主将荆州借给刘备,听得此事,正在写字的曹操吓得笔掉在地上。210年,周瑜病逝,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继任都督。鲁肃任都督后不久,刘备取西川成功,于是鲁肃开始和关羽就荆州问题展开了斗争。刘备大军杀至公安,孙权也主张让吕蒙迎敌。鲁肃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与关羽谈判,要求以湘水为界,归还三郡。这就是著名的“单刀会”。在单刀会上,鲁肃义正言辞,蜀方无言以对,只得割让三郡。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葬在洞庭湖东的巴丘(今岳阳),诸葛亮在成都为鲁肃挂孝。后来,孙权称帝时感慨的说道:昔日鲁子敬就说过会有这一天,看来子敬真是有远见呀!

    鲁肃墓位于岳阳楼以东约500米处。坟堆耸立如丘,高8米,直径32米,占地面积为800平方米,周围砌有石栏杆。鲁肃墓不同一般,它坐东朝西,面向岳阳楼和洞庭湖,象征都督魂系东吴水军。墓前一高大牌坊,上刻“威恩大行”四字,出自晋人陈寿著《三国志·吴志》中称赞鲁肃任职荆州时“威恩大行”。两侧的墓庐保存较好,只是不见守墓人了。

    岳阳这一带自古尊他为贤人,岳阳旧祀六贤,其中一个便是鲁肃;岳州人不但修了鲁肃墓,还建了鲁肃将军庙(已毁),崇拜至深。清朝同治和光绪年间的《巴陵县志》均有鲁肃墓的记载。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巴陵知县周至德对墓陵进行过一次修葺。1915年,北洋军阀曹锟来岳阳时,又修整了一次,重刻了墓铭。墓碑两侧的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或上;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墓顶上有一小亭,亭中坚一石碑,碑上刻着曹锟撰写的铭文:“距今1698年,汉建安二十二年,东吴水上将军鲁肃卒于斯,巴陵人思其德而葬之于斯。余在岳阳,过其冢下,想见其为人,为之徘徊留连不去。旧冢有亭,亵不容人,余从而修葺之,而为之铭曰:公德于斯,卒于斯,而葬之于斯。呜呼,公足以千古!”应该说明的是,鲁肃的陵墓有好几处,此墓是真是假,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鲁肃能文能武,足智多谋,高瞻远瞩,能屈能伸,深明大义,不计名利,堪比诸葛亮。只是由于史书尤其是三国演义突出后者,使得这一不可多得的英雄沉寂于洞庭湖畔的无名小山中。至今也少有人想起,更鲜有人前来凭吊

    但令人费解的是,周瑜死在岳阳,岳阳却没有周瑜之墓;而鲁肃、小乔(周瑜的夫人)并非死于岳阳,岳阳楼下却不仅有鲁肃墓,更有小乔墓!据<<三国志>>: 是时刘璋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这也是鲁肃的东吴版《隆中对》的战略规划)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岳阳楼下祭鲁肃——岳阳印象之鲁肃墓

    在岳阳楼下,洞庭湖边,当年鲁肃检阅东吴水军的阅兵台,静静地守候在湖边看年复一年,水涨水落。

 

 

 

岳阳楼下祭鲁肃——岳阳印象之鲁肃墓

    这是岳阳门,当年的水勇和商贾渔民都在北上岸进城。中意黄色琉璃为岳阳楼顶。

 

 

岳阳楼下祭鲁肃——岳阳印象之鲁肃墓

    这铁枷据说是当年东吴锁湖之用

 

岳阳楼下祭鲁肃——岳阳印象之鲁肃墓

鲁肃墓正对岳阳楼和阅兵台

 

 

岳阳楼下祭鲁肃——岳阳印象之鲁肃墓

墓庐保存尚好

 

 

 

岳阳楼下祭鲁肃——岳阳印象之鲁肃墓

拜水上将军且宜细读亭中记;论东吴霸业切莫轻看冢中人

 

 

 

岳阳楼下祭鲁肃——岳阳印象之鲁肃墓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PS:世俗只知诸葛亮的《隆中对》,岂知在刘备三顾孔明(公元207年)前七年,鲁肃与孙权“合榻对饮”,鲁肃给孙权献策《榻上策》——东吴版的《隆中对》。所以,诸葛亮的《隆中对》版权当属鲁肃。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鲁肃见孙权,向孙权建议“汉室不可兴矣,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将天下大势看得一清二楚,并且认为孙权所保江东之地仍有巨大发展潜力,应该固守。接着他要提出要“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从字面理解,就是要让孙权伺机夺取荆州,将长江完全据为己有,利用滔滔天险作为资本,与群雄争夺天下。《隆中对》中也有类似策略,即“据有荆益,保其岩阻”,都是要做好第一手的战略地域防守,再乘“天下有变”一统华夏。孙权听鲁肃说罢,不禁抚掌叫好,还很谦虚:自己原本只是想匡扶汉室,从来没有图霸天下的意图。《榻上策》的战略意图在后期已经基本上成功,做到了揽长江之无穷,且不说最后三国结局的令人惋惜,鲁肃的策略也算是关键一步。然后,他又提出,曹操在北方正是多事之秋,趁着北方多事,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这是和高帝刘邦一样的功业。

    大将甘宁也提出过东吴版的《隆中对》,孙权接受了他的建议,向西进攻,果然擒获了黄祖,尽获其士众。这就是甘宁版的“隆中对”。尤其可贵的是甘宁提出了“渐图巴蜀”的建议,和诸葛亮图巴蜀的建议基本相同。孙权讨伐黄祖,时间是赤壁之战开始的上半年,据此推算,甘宁献计的时间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

    诸葛亮的“隆中对”,时间是在赤壁之战前一年即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鲁肃提出东吴版“隆中对”的时间是建安五年左右,要远远早于诸葛亮提出的时间。也早于甘宁版的“隆中对”。后来,吕蒙在襄樊战役前也提出了类似“竟长江所极”的建议,鲁肃更是早了将近二十年。

    另外,孙刘联盟的战略合作伙伴计划,也是鲁肃提出来。所以,历史上那个真正的鲁肃,并非《三国演义》中那个老实巴交的“愚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