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瀛寰
李瀛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39,729
  • 关注人气:1,8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斯拉试驾体验:有点“贼“

(2014-07-18 08:32:10)
标签:

杂谈

前天,寰寰姐试驾了传说中的特斯拉汽车——Model S P85。

此前无数次看到过特斯拉,也参加过马斯克的中国首秀,还采访过特斯拉的全球副总裁,但真正上了这个车,感觉还是非常不一样。

不一样在哪里呢?首先,特斯拉一直是极客的代表作品,极为酷炫。这一点,我得对马斯克除了“疯狂”、“程序员”之外的营销能力深表佩服一下。一个产品的定价,问世之际的定位,非常关键。

从我的感觉上看,各方面指标、性能,特斯拉相当于奔驰的中高档车型,但人家就敢在美国卖到10万美元,远远超过同等性能的豪车。再加上电动、环保、科技、创新等概念,特斯拉一问世,就成了硅谷追捧的热点。擅于捕捉人的消费心理、洞察人性,看来马斯克的成功是有原因的。

特斯拉之热,漫延到全世界的科技圈,再延展到汽车圈,最后差不多全民皆知。“特斯拉的公关很好做,”这是来自他们内部人士的真实心声。

特斯拉是一款与中高档奔驰差不多的车,但在外观上极为突出了科技感,时尚的外形、不输于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比较宽大、舒适的乘用空间、17寸新显示屏及对传统汽车形态的改造,这些无疑都是特斯拉的优点。优点已经有很多人写过,我就不多说了,我只说一下我试驾之后印象最深的两点:

其一,17寸的大显示屏的确非常壮观,触摸屏,可以像操作平板电脑一样操控车辆。装上3G卡之后,随时上网、看新闻。

行驶过程中,一半的显示屏显示的是车后部的摄像机传来的实时路况,对驾车安全更有保障。但因为特斯拉的车载系统是自己开发的,只能用谷歌地图,所以导航在国内目前还无法应用。这一本地化工作正在进行中。

特斯拉人士称,目前已经有不少公司愿意为特斯拉开发在中国用的地图,但他们不想开放第三方接口——容易被黑掉(这一话题,后面有更多内容)。这样一来,就导致目前的特斯拉车主都无法使用车载导航,这是比较遗憾的一点。

另外,因为这个17寸大屏幕在车的正中央,太过于醒目,所以行车途中,有时容易分心,经常去看这个大屏幕。

但总体来看,这个17寸的大平板电脑置身于车中央,车的科技感、操作的方便性、快速移动上网,这些特点非常鲜明,这是让我比较有感觉的地方,也是有别于传统汽车的重要之处。

其二,加速、减速,容易晕车,数字化之下的“贼”。

之前我曾经想像过,电动汽车应该更像是玩具吧,电动动力能驱动这么大的车?就算能驱动,也是玩的感觉。

但真正试驾之后,我发现这是让我彻底改变观念之处。电的动力,非常强劲,加速非常快。我虽然没有亲自测试,但据称特斯拉可以实现4.4秒的百公里加速。动力强劲,想飚车也很爽,这是我此前没有想到的。

但电动车的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加速或者减速,都非常快。这么说吧,电动车与传统汽车的区别,就好像是数字与模拟的区别。数字化里,要么0,要么1,变化都是剧烈的、陡然的,没有模拟化的缓冲。

所以特斯拉这车开了一会,加速、减速都显得非常快,非常“狠”。另外,车体重量分配很平均,但因为是后驱车,加速时感觉车的中前部重量稍显不足,有抬头发飘之感,用东北话来说,就是“贼”。

这两个因素之下,快速加速或者减速之下,会让人有头晕之感。

特斯拉是一部基于互联网、基于科技思维方式打造出来的汽车,所以,从车的本质上来,它也呈现了科技的元素,0与1的感觉。另外,关于试驾之后的体验,我今天也小小总结了下,还有几点小建议:

1、车厢与底盘的密封应加强,行驶在路上,风躁很大,而且能明显感觉到风以及风躁是从脚底下来的。

2、胎噪声音有点大。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摩擦的声音有点大,似可选配其他轮胎,降低胎噪噪音。这里补充一句,我的第一辆车是美国别克的君威,当年我曾经写道:“在北四环的夜里,无声地滑行”。之所以能用滑行这个词,就是因为这个车的胎噪及风噪非常小。

3、也许是出于流线型车体的考虑,特斯拉前风挡玻璃的坡度有些大,上部收得过于小,而后风挡窗亦有此问题,过于狭小。白天也许还够用,夜间行车观察面积感觉有些局限,会影响行车安全。另外,考虑到后车窗的坡度大、形体小,可加大车内后视镜宽度,以此拓展后视视野。

4、左右后视镜设计比较新颖,但过于另类,这导致镜体与车身之间空间缝隙过大,应该加以改进。

5、对于发飘之感,电动车的前部没有发动机,其实可以通过调整重量分配,适当加强中前部重量予以平衡。

什么推背感啊,什么科技范儿,其实这些早已经是说过很多的了。在我体验特斯拉之际,我其实注重的是,科技如何与传统汽车更好地结合。

有人说,特斯拉虽然是电动车,但外形仍是传统汽车的样子。这一点我倒是认同,电动车需要先从教育市场开始,与传统汽车先一致,这是个过程,未来可以设计得更别致。

但我所关注的,其实是汽车的根本之处,如密封得好不好、行驶之时能否最大限度地安全,是否给人以乘坐舒服的感觉,在这方面,特斯拉的科技范是足够了,但它身为一个汽车,最根本的风噪、胎噪等问题仍需要加强。

目前的几大传统汽车企业,哪个不是百年历史,打造一个合格的汽车,是需要修炼的。总体来看,特斯拉在科技上的突破和创新已经做得不错了,但汽车本身的功夫还需强化。

集体来“黑”特斯拉?

说到特斯拉的“黑”,这毕竟是互联网产品,与网络越近,越有可能被黑。

7月15日,全球顶级极客团队集体亮相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全球首个关注智能生活安全极客嘉年华暨GeekPwn(极棒)活动开始了。据透露,首届GeekPwn(极棒)将聚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交通、智能娱乐、智能终端等五大智能生活领域的安全问题。时下大热的Google Glass(谷歌眼镜)、Tesla Car(特斯拉汽车)、智能手表、Nest智能温控等先锋智能设备会作为被挑战智能设备出席,接受来自全球顶尖极客的挑战。

同时,大会设下300万人民币初始奖金池激励极客们尽情展示才华,该奖金池还将随着更多厂商的参与不断增加。

看,Tesla Car(特斯拉汽车)就成为黑客们目前挑战的重点。此前在亚洲黑帽大会(Black Hat Asia),就有黑客可以轻易绕开特斯拉的安全系统然后远程定位和打开特斯拉S型轿车的门锁。

这个入侵源自一项特斯拉体验:特斯拉要求新用户在购买车辆后在teslasmotors.com建立一个账号。该账号会关联到一个iOS应用上,可以解锁、定位你的新车,以及一些其他功能。由于缺乏账户锁定规则,即在经历一定次数的尝试失败后,S型轿车很容易被黑客用暴力攻击的方式入侵。

不说细节了,其实我写过国外黑客是如何攻陷特斯拉的,现在国内的黑客们要挑战特斯拉了,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吧,看看谁牛?然后,特斯拉又将如何保护车主?

=============

“李瀛寰”(ID:yinghuanlee),是覆盖超过1000w人的Wemedia联盟成员之一,2013年十佳自媒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