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是记者 |
6月27日-29日,未来之星挑战赛暨2014(第十四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在湖北省咸宁市举行,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发表了开幕致辞。
王小川对大会主题“商业3.0,谁是未来”发表了看法,他先感慨到:“以前叫传统企业互联网,今天新的词叫传统行业的互联网。。。曾经以为我是互联网的一个老兵,但我现在发现,这是不是就是这一波淘汰的人?”
小川其实是个挺有趣的人,他这一番心里话得到了在场人士的认可。在科技日进千里的当下,每个人都要与时俱进,一日不学习就要落伍。不过,作为科技公司的老总,小川的感慨似乎更透出一种无形的压力?事实上,老总需要学习之处更多。
此后,在致辞中,小川也谈到了商业3.0,他把商业3.0的本质总结为“连接一切”,就是融合和改变。小川认为,商业4.0也即将到来,未来机器将变得更加聪明,能够自主做判断决策,人类将变得更懒,享受机器智能。
这的确是未来的方向,小川说得也没错,不过,从现实来看,未来机器离我们还有点遥远。
在小川致辞之后的嘉宾互动环节,小川却说出了更多的心里话。当嘉宾王均豪问:“王小川你想过你的墓志铭没有?”,这一时刻现场瞬间安静了。
这样的终极问题其实很直指人心,不过,小川的回答却更出乎人的意料,着实有着理工男、清华男的冷峻风格:“你一问就踩中了我最擅长的事情,我家里有我的亲人走的比较早,我早就在想我的墓志铭,如下:搜狗输入法确实让中国人打字速度快了,如果我今天被雷劈死了,但是我能让中国人的打字速度快一倍,我觉得我值了。”
你被震精了木有?
一是,这个王小川居然早就想了墓志铭,这得多冷峻、多理智啊!二是,墓志铭这么大的事,居然和输入法联系上了,小川,你是有多热爱你家搜狗啊!!!
所以,当初搜狗在被各位大佬争聘之时,我就写过一篇《王小川:搜狗就是我的老婆》,看来,当初的文章没错,小川的思路一脉相承,连墓志铭都留给了搜狗。
小川说完墓志铭,还强调了一句:“所以往下我的努力是再做一个新的东西,这个方向对于整个技术,对于互联网,人类未来需要什么东西来思考。”
小川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公司能保持永续生命力,在变化当中早晚会倒下,就像一个人别去追求长生不老,一个人长生不老就是痴人说梦。一个企业为什么要说长生不老,一个企业有新陈代谢、新的生长和老的灭亡,我们顺应这个规律去做,自己在这个时代把自己的价值发挥最大,这已经实现了了意义,自己过分追求不衰老,无论对一个企业和人都是错误的方向。
这就是王小川的独特思维,下面就是小川的演讲实录,大家一定要仔细看,保不齐有所启发:
王小川:尊敬的何社长,以及未来之星同学们,大家好,我应该是前年是未来之星,一晃又过了两年时间,两年时间里搜狗,整个互联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我有幸踩在这个变化之中。刚才我发现一个词的变化,以前叫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今天叫传统互联网,以前我以为是互联网的一个老兵,现在我想了很久,我是不是被淘汰的那波人。
今天讲这个主题还是讲未来之路,讲我的两个观点,一个关于企业在变化当中注定的命运,二讲,我们讲商业3.0这个趋势,我提到一个4.0的方向,前几次我们论坛提到创新跟传统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去对抗这些企业,延续自己企业的生命,也有很多企业提出一个词,叫“基业常青”,很多人读过这本书,我们做企业的一个经典案例,里面对比18家代表性企业和18家对比性企业,比如说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自己企业基因不够,使自己在基业常青做得不够,对比怎样一种做法能够让企业更有生命力,能够在变化中长存下去,避免各种干扰和噪音,七八年前我看过这本书,昨天我又翻开这本书看了一下。给大家一个简单的结果,里面认为能够代表基业常青的公司,18家里面已经又倒下了四家,其中包括像福特,包括快摇摇欲坠的索尼,有4家接近关门的状态。
还有一家看似很伟大,但它的变化是把自己原来的一部分抛弃,是IBM,它把硬件的制造,从PC机到低端服务器都卖给联想,自己转向服务。所以当我们看《基业常青》以及当时的结论对比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感觉,世界上没有一个公司能保持永续生命力,在变化当中早晚会倒下。后来我就安慰自己说,这就像一个人别去追求长生不老,一个人长生不老就是痴人说梦。一个企业为什么要追求长生不老,一个人有新陈代谢、一个企业也有新的生长和老的灭亡,这是自然规律,我们努力顺应这个规律去做,自己在存在的时期把自己的价值发挥最大,在一个阶段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已经达到。这个是我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理解。
搜狗实现了逆的生长。我们起步比百度晚五年,我们是04年发展搜索引擎,百度05年上市,今天看完全是一个无知者无畏的战斗,我们还是顺势去找到了互联网中填补空隙的方式现在在BAT的战略格局里面有自己的位置,有产品的突破,也有顺势的做法,搜狗有自己的位置,我想这个是注定的命运和我们在这里面努力选择的结合。
第二点我想谈到今天对商业3.0的思考,当我们提到3.0的时候,本质就是连接一切。PC互联网的时候,平均一个用户在电脑前待得时间是40分钟。这里面有两个局限性。首先,当我们坐在电脑前,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用手机,各位就会不经意低头看看手机,除了睡觉之外,拿着手机的时间可能是12个小时。这是在电脑前的好几十倍的时间,这代表互联网从40分钟延伸到差不多控制我们每个人一半时间的变化。其次,用PC机的时候我们的需求是僵化的,我们搜索、玩点游戏、看点新闻,能干的事情有限,用手机的时候衣食住行等,就打开了旺盛的需求。之前跟大众点评的张涛聊的时候,跟他说,你们这个产品是为移动而生的,我们找餐馆吃饭的时候,通常不是在电脑面前,我们现在有需求,可能在吃饭前一个小时、半个小时拿起手机发起这个需求。他说大体对,但PC里面我们主要是女性用户,女性会在电脑上查餐馆,但是在手机上男女各一半,男性也会去用,这代表主流需求在移动的时候才能去产生。在我的想法里,2.0的商业到3.0的商业,就是从40分钟的连接,变成了除了你睡觉之外,衣食住行全天候跟互联网连接,这是代表一个革命性的意义。
今天还有一个词处于太早起,被误读了,就是“大数据”。大数据之前特别火,有一个国外的教授做了一个演讲,演讲中他说“大数据就像14岁的男女在谈性,每个人都觉得不谈它,你就落后了,但是谈它你也没干过。”为什么提这个事情?要如何来理解大数据?大数据不一个词,最近特别红的“O2O”和“连接”,O2O是线上线下的连接,大数据代表一个词,我们把它叫做智慧,信息的发展我认为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PC到无线互联网,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就像《国富论》的开篇讲的一样,社会分工会带来财富的积累,社会分工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会阻碍生产力发展,互联网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二个阶段,大数据带来的变化,我的理解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机器在取代人做决策”。今天我们生活的时代里更多还是工具导向的,不管是计算机也好,还是其他硬件制造业也好,我们可以开汽车、看电视,使我们拥有顺风耳、千里眼。甚至今年世界杯巴西的开球,是机器踢的还是人踢的?其实我们可以说它是个机器脚,这个时代里面,机器开始逐步为我们服务,或者取代我们我们身体的部件。这个逻辑带来的一个新的方向是,在未来五年到十年间,我们看到由于大数据本身带来的变化,能使得机器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智慧和服务服务。
Google收购了一家叫Nest的公司,它做的事情是像个管家一样,能帮你控制家里的温度。我们从简单的工具走向了机器智能的时代,在PC机到手机的连接,我们穿戴式设备,包括苹果的iWatch我很期待,包括未来的物联网,后来在商业4.0的时候,更多就是这些设备通过对数据的学习,能够让它变得更聪明,帮我们做决策和判断,给我们提供服务,人会变得更慵懒。所以在这个时代背景里,有一本书,叫《奇点临近》,是讲2045年以后人就没有了,机器的智慧会超过人,我们更多享受机器在思考,去发明创造,我觉得这一天有可能到来,因此从今天开始我们还有30年的美好时光,是处于我们极幸福,但这个幸福又是我们创造的过程,这其中前五年到十年是我们讲的商业3.0里面互联网带来的融合和改变,再以后就是大数据驱动,到了4.0,我们就到了创造使人更美好,但是最终使得我们到只享受不创造的时代,这是我对未来趋势的理解。
所以今天咱们的未来之星分成两方面,一方面做互联网线上线下O2O的工作,再往下我们考虑让机器变得更聪明,让我们去享受机器的智能,这是我们未来要做的伟大的事情。
=============
读者可以在百度百家、腾讯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客户端、搜狐新闻客户端、ZAKER、新浪博客、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查看李瀛寰的文章更新。
“李瀛寰”(ID:yinghuanlee),是覆盖超过1000w人的Wemedia联盟成员之一,2013年十佳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