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乔布斯的算计与平板市场的细分

(2011-03-03 05:12:13)
标签:

苹果

ipad2

乔布斯

it

分类: 我是记者

 

与乔布斯在台上调侃对手时的“凶猛”相比,iPad2 却没想像中那么凶猛。这场发布会用毫无悬念来形容,也不为过。

 

然而,毫无悬念的iPad2,却恰恰是乔布斯的算计。

 

如乔布斯自己总结ipad2的所有新特征:1、硬件更轻、更薄;2、更快的A5处理器; 3、加入前后摄像头,支持Facetime通话和photo booth; 4、同样499美元起的售价;5、支持两种3G网络; 6、iOS4.3系统,iMovie和Gargeband,7、拥有黑白两色,还有更酷的新皮套。

 

最重要一点,3月11日上市,9天后就开始面向消费者。

 

不可否认,iPad2是变轻变薄了,功能强大数倍,但这次升级并没有太大的突破。喜欢iPad的人会继续追iPad2,没用iPad的人,依然不会动心。

 

iPad说到底还是个大玩具,新发布的iPad 2则是一个更酷、更炫、更好玩的大玩具。

 

不少曾经一手iPad,一手iPhone的人,都已经把iPad放在家里,不再随身携带。事实上,乔布斯推出iPad时,处心积虑不能让这个新产品冲击了已经拥有的iPhone市场。所以,iPad尽管也能通过网络拨打电话,但毕竟以上网、娱乐为主,不支持普通的语音通信。

 

不过,iPad 2没有太大突破,也是因为对手逼得不够紧,苹果还可以从容。

 

如乔布斯在发布会上那张“凶猛”的PPT,调侃对手山寨苹果,挖苦之余也不难看出老乔时刻在盯着对手的平板产品进展。这次iPad 2提前发布,老乔抱病上场,也是因为摩托罗拉、黑莓、三星等公司推出的平板电脑产品在性能上大幅提升,步步紧逼苹果。

 

乔布斯的算计与平板市场的细分

 

虽然对手仍有差距,但有两类产品仍值得苹果注意。

 

其一,是主打商务的黑莓平板电脑PlayBook。

 

在前不久的巴塞罗那MWC2011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平板产品就是黑莓的PlayBook。

 

喜欢到“带着黑莓上床”的消费者对黑莓近两年的迟缓以及被苹果压住的风头,早已心有不甘,都盼着黑莓能有力作出现。我远在西班牙时,国内朋友就多次嘱托,一定要去体验下PlayBook。

 

RIM公司知道如今Pad已经遍地都是,在定位PlayBook之际,RIM沿续了黑莓产品高端、商务的理念,PlayBook被称为“第一台专业的平板电脑”,在MWC的展台上,RIM公司主打的也是“Love working together”理念,强调的是工作,面向是是商务精英人群,这样的定位有别于把Pad当成玩具的思路。当然,PlayBook也有很多娱乐,玩游戏、高清视频都有,工作、娱乐两不误,就不像”仅仅是玩具”那样可有可无。

 

PlayBook功能也很强大,7寸屏,携带更方便,RIM也自信地冠以“史上最快平板”的称号。我在现场体验了PlayBook,多任务处理非常流畅,视频效果一流。虽然黑莓打出了专业的概念,除了多任务处理之外,要说PlayBook如何地专业,恐怕下一步还要在应用上下功夫。

 

尽管PlayBook有独特的定位,但追赶iPad仍有很长的路要走。iPad 2的推出,让苹果的领先优势再次提升。

 

其二,就是“大象手机”。所谓的大象手机,是指7寸屏,既是平板,也是手机的融合产品。

 

这一产品地带集中大量手机厂商的平板产品,甚至刚推出平板电脑的ViewSonic的7寸平板也有通话功能。

 

有研究机构表示,对于手持类的平板产品,7英寸才是黄金比例,而现在的苹果iPad是10英寸。虽然大象手机的产品体验、产品的艺术性上离iPad还有不小的距离,但假以时日,也有可能出更多精品。最重要的,大象手机兼具实用性、娱乐等多功能。

 

当前,虽然平板电脑产品众多,但整个Pad市场已经开始细分。 

 

无疑,苹果iPad仍站在平板电脑的巅峰,在这个由iPad开创的平板市场里,对手们都还在追赶。

 

当对手贴近了,老乔就往前走一步,老乔也在逗着对手玩呢。

 

从这次由iPad2 推出以及产品上市的速度来看,苹果早有准备。

 

有消息称,苹果将于今年秋季推出iPad3,看来,iPad2 更像是一款过渡产品。

 

其实,乔布斯手里还有很多牌,通话功能也好,更轻更薄更小尺寸,苹果都能做到,但iPad3 何时发布,突破到什么地步,就看对手走到哪里了,用户需求进展到哪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