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中午出发去巴塞罗那,参加2010年的移动通信世界大会。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这个展会,前两次是在2001年、2004年去的,那时还在法国戛纳。从2006年起,展会地点移师巴塞。不仅展会地点在变,这个展会的名称也一直在变,从GSM、3GSM到现在的MWC(Mobile
World Congress)。光从这个展会的名称的变化上,其实也能看出很多产业格局的改变。
2001到现在,9年了。9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对移动通信产业而言,尤其如此。因为马上要出发,此刻回顾一下前两次参加展会的感受,可以更好地感觉一下移动通信行业的变化。
2001年,就是我第一次参加的那次,找出当时写的文章,有点恍若隔世的感觉:
“每年一度的GSM大会今年冠以‘3GSM’,不言自明,整个业界已经确认 3G就是GSM技术的发展方向。2000年,欧洲的3G牌照争夺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英国的3G牌照拍卖拍出350亿美元、德国拍出450亿美元。3G技术集中了互联网、宽带通信和移动通信三大产业的核心内容,的确是信息技术的制高点。
是故,3G瞬间走红全球。贴有3G标签的公司股票迅速飙升,3G似乎就意味着财富通行证。
在这股3G热潮中,3GSM世界大会揽万千宠爱于一身。”
这一届的展会上,很多厂商推出的还只是3G概念终端,更多的是2.5G的GPRS终端。但这个展会上,已经有了像“移动钱包(m-Wallet)”这样的3G应用设想。3G应用的实现要依托于网络,当网络还在“准3G”的时候,这只能是个想法。
2002年,3G泡沫破裂。天价拍得牌照的3G运营商都陷入了资本困境。
经过低谷之后,2004年,移动通信产业已经复苏,变得冷静、务实。感兴趣的人,可以看这个:2002,电信不能承受之重。
第二次去的戛纳,2004年,正是电信行业复苏的起势点。
“相比于2003年众多巨头缺席的日内瓦电信展,今年的3GSM是一场通信界的的豪华盛宴,一场关于3G的大Party,你不仅找不到缺席的厂商,还能看到众多电信大腕的精彩发言。在春寒料峭的戛纳,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的会场让人体温上升,时装秀、娱乐应用让人情绪昂扬。”
我当时还写到:“在这次展会上,可以看到,厂商展示的焦点已经不是技术,而是应用,人们探讨的也不是技术而是市场,事实上,这才是3G的成败关键。。。。。除了应用之外,3G的一大瓶颈就是手机终端,而这次展会上可以看到,各大通信设备制造商都极为重视3G终端。。。。。在激烈竞争的移动市场,运营商正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如何增加收入,二是如何降低运营成本。”
这时可以看出,对移动通信产业而言,后台技术已经不重要了。这时,展会的名称仍是“3GSM大会”,透着技术味。直到2008年,大会的主办者——GSM协会将这一展会再次更名,改为
MWC(Mobile World Congress)——移动世界大会。
6年过去了,今年的移动通信大会将传递出什么信息?3G终端、运营商的挑战,解决了吗?抑或是又有了新挑战?这是我更想了解的。
现在已经知道,“诺基亚不会在MWC2010上展示新手机,为10年首次”、除电信大鳄们的发言外,为了APP(应用程序)时代的到来,今年的GSMA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特别新增了名为“APP
星球”的展示项目,将全球各国的APP集合到一起,各自展示其优势。
9年,三次参加同一展会,我不仅希望能在今年的展会上看到新东西,看到新变化,更希望自己能够透彻历史,看清未来。
2001年时,还是用模拟相机拍照片,洗出来的照片已经不知踪影。2004年时,用数码相机拍了点当年展会的影子,这里发几张照片。
这就是2004年时的3GSM大会会场。没错,与名声更大的戛纳电影节用的是同一个会场。
这个会场外,有很多知名电影导演的手印,如我看到的陈凯歌的手印,当时还对他有几分敬重。

3GSM开幕时的盛况,照片右起第一人是GSM协会主席,旁边一人是戛纳市长。
重要的国际通信展上,总是少不了华为的身影。
看到2004年时的北电展台,再联想到北电的今日,不胜唏嘘,这就是电信业的变迁。

当时阿尔卡特所展示的3G视频应用。

展会上的表演。
参加多次国外的展会,总体感觉,国外的参展商,总有很多吸引人的新花样,这是搭积木的新玩法。
1999年参加日内瓦电信展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瑞士电信,他们用三面墙的新鲜玫瑰搭出来一个展台,每朵玫瑰后面都有一个小“水碗”,保持了香气,同时让每一个来访的人沉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