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房

标签:
读书杂谈 |
分类: 瀛眼看人 |
所有的颠沛流离,最后都由大江走向大海,所有的生离死别,都发生在某一个码头——摘自龙应台新书。
有幸淘到龙应台的新书,高兴,当下,能真正称之为“书”的书不多。
不知别人有没有这种体验,读一本好书,其实是不愿意很快看完的。记得高中时,好不容易从市图书馆借来《百年孤独》,看得昏天黑地。可是,看到后来,后面的书页越来越少,我内心反而涌起一种惶恐,“天啊!这么好看的故事就要看完了?!看完了就没有了!”
这就好像小时候,吃到美味,舍不得吃掉最后一口,总想让味觉长久的停留。当然,对于书来说,日后还有机会再次阅读,甚至拥有。但在那个书籍尚没有丰富的年代,想看到一本好书并不容易。其实,今天也一样,书多得已经没法形容了,但还是那句话,看到一本好书并不容易。
这么多年来,《百年孤独》的阅读体验,只此一次。现在,不论是对书,还是对美食,都没有了当年的感受。怀念,但难以回去。不过,我庆幸的是,我还曾有过这样美好、纯真的年代。
龙应台的书,多多少少让我找回了一点过去的感觉。看这本书,慢慢看,让感觉长久的停留,哪怕这是让人想流泪的感觉,这是鲜活的历史,鲜活的生命体验,鲜到滴血。
“你爷爷行八,人称‘八爷’。家里吃饭,要敲钟,上百口子人”,奶奶当年讲的故事,我只记得这么多了。小时候,不爱听奶奶、姥姥讲那些过去的故事,可现在,等我想听,想去追寻家族的历史时,他们都已经不在了。
因为这本书,想起了一点关于书的话题。九年前,我家的装修上了《时尚好管家》杂志,见博文“自己设计房子”。但那个摄影师拍来拍去,就是不拍书柜,呈现出来的照片没有一点书的影子。这里补充几张。
我其实是喜欢没有门、敞开式的书架,可是,北京风沙太大,灰尘太多。为了书着想,最后还是妥协了,买了有玻璃门的书柜。
四个大书柜,已经占了一面墙,但能入柜的书,还只是一半。
书柜中间的隔板,已经被压弯了。
背靠万卷书,下笔应有神————这是我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