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地铁手机信号轨道交通商机无线信号ip化 |
分类: 我是记者 |
北京的地铁5号线开通之后,听到了很多拥挤的故事,地铁周围的房价也嗖地上去了。相比于迷宫一样的伦敦地铁,我们的地铁建得还是太少了。通信都已经进入3G时代了,5号线手机信号也曾中断了一周,而1号线、2号线的隧道里至今仍打不了手机,先进的通信技术怎么在地铁里就不成呢?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次轨道交通行业技术研讨会,有点感触。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而这其中,IT的商机就很大。补充一句,手机信号属于公网,由运营商负责建设,下面要谈的地铁信号建设是专网系统,由地铁公司负责建设。但我想,这也正是手机信号迟迟进不了1、2号线地铁隧道的原因之一吧。不过,据中铁二院的专家讲,未来地铁运营公司也会把手机信号的建设纳入自己的管理体系中,以提供更优质的整体服务,因为这会关系到地铁公司的增值和良好形象。
一直以来,因为涉及安全运行,轨道交通行业对地铁车辆、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的准确性、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从最初的固定闭塞到准移动闭塞,轨道交通行业的信号传递大多采用钢轨传递信号的方式。然而,现在随着现代化地铁的建设以及IT技术的成熟,基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列车控制CBTC信号控制技术成为地铁通信建设的主流方向,即将开通的上海地铁8号线就是中国第一条采用CBTC无线信号系统的地铁。
在CBTC系统中关于车、地通信采用的就是免费的2.4G频段的802.11g无线技术,正是由于WLAN无线技术的成熟,使得地铁信号可以用无线技术来承载,并大大地提升了地铁车辆控制的准确度,实现了不中断的双向通信,提高了地铁的运营效率。当然,WLAN的安全仍需提高,这也是会上专家所关注的问题,他们也希望有更多的IT公司加入进来,甚至针对WLAN在地铁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安全方案。
从整个技术发展趋势来看,轨道交通建设因投资、工程巨大,以往采用的是分段分系统建设,每个纵向系统又分成网络、计算、存储、应用软件等众多构件。但是,这个庞大的业务系统需要统一的建设标准,否则会导致段与段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构件与构件之间通而不畅,资源不能复用,TCO居高不下。
轨道交通业务系统包括上层业务应用系统和下层业务支撑系统,当所有的业务支撑系统都采取统一的IP标准建设,就很容易实现系统“纵向能到底、横向能到边”的通畅运行,这也是需要IT技术更多应用于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标准化的构件有助于实现各纵向系统之间的网络、存储、计算资源虚拟化,设备可以复用,从而降低TCO。此外,由于IP技术具备开放的特点,使底层架构与上层应用能够动态调配,形成灵活、可靠的轨道交通业务系统。因此,基于统一、标准的IP技术搭建的轨道交通业务支撑系统,具备开放、标准、融合的特点,将更好对接上层业务应用系统。
对IT业来说,轨道交通行业的商机其实非常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大连、长春、武汉、重庆、南京等十几座城市已先后拥有了地铁与轻轨,全国的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20多条,全长近500公里。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国内20多个城市在建或准备建设和规划中新的轨道交通线,线路总长超过了4000公里,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将超过4500公里。“十一五”期间城市及城际间轨道交通将成为我国的投资热点。国内40多座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已经有30多座城市开始准备建设城市快速轨道或建设前期工作,约有14个大城市报批了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拟规划建设55条线路,总投资达5000亿元。
在这次轨道交通行业技术研讨会上,看见了H3C、神州数码、西门子等一些IT企业的身影,面对这个大市场,这些企业颇感兴奋,虽然在上千亿的轨道交通投资里,大头还是土建、车辆等,通信系统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这对IT行业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了。据中国中铁二院的专家说,他们正在规划中的地铁就有20多条。
当前,鉴于轨道交通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集约化的特点,以及我国对改善城市交通结构、缓解交通矛盾的巨大需求,轨道交通的前景非常广阔。但是,如何把握轨道交通建设大发展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如何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和产业带动效应,如何保持轨道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轨道交通行业自身的思考,在现代化轨道交通建设的大潮下,IT业更应该积极地加入进去,发挥计算机、网络、通信各领域的技术优势,提升轨道交通的通信系统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