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中文的已经习惯手写的高端商务用户,让他们再回到使用键盘的汉字输入法,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文/李瀛寰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句话讲的就是Timing(时间点)。尤其对技术产品而言,Timing更为重要。早了,市场、用户没准备好,或者技术太超前,根本用不起来;晚了,对手早已杀入,等你再想进入,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然而,不是所有技术、产品都能准确地把握好Timing,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投下了正确的产品。就拿这个8月底即将进入中国的黑莓(Blackberry)来说,时间点的把握似乎并不是最佳。当然,加拿大的RIM公司是早就想进中国的,之所以此刻才进来是因为准入限制等因素,也是不得己而为之。但正因为这样,黑莓也就错过了进入中国的最佳时机。
关于黑莓的故事有很多,华尔街的金融巨子们人手一部、火爆美剧《越狱》第二季中,米帅和对手Mahome都秀过黑莓8700c手机等等。就算没进入中国,国内也有不少黑莓的粉丝。一个朋友腰间挂着黑莓,虽然收发不了邮件,但他也要用,“当普通手机通话使”,还颇为得意。
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国内更多的高端商务人士已经被索尼爱立信、多普达等智能手机培养出了手写的习惯。电子消费产品最依赖的就是用户的使用习惯,当消费者已经习惯某种输入方式、习惯某种通信方式后,想使其改变并不容易。而黑莓并没有手写功能,只能依靠26字母的键盘进行输入。这对于使用英语的用户来说,是很方便,但使用中文的已经习惯手写的高端商务用户,让他们再回到使用键盘进行汉字输入法,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位朋友,公司老总,使用某款手机已有两年多,期间他曾在某些场合收到过不少新款手机。但他看过之后,转手就送了朋友或下属。问及原因,“习惯了手写或者用笔在屏幕上点击输入”。
除了重要Timing没赶上之外,中国的通信消费市场也不是黑莓生存的最佳土壤。美国的用户都已习惯了通过电子邮件来进行日常的信息交流,可以说,用户对电子邮件的依赖是支撑黑莓发展的原动力。而在中国,人们对于电子邮件的依赖程度远远低于国外,人们更依赖的是方便快捷的短信,这也是短信能在中国如此火爆的原因。
当然,用户的使用习惯、消费习惯并非一成不变,改变一方面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也需要市场的培育。对于通信服务尤为如此。就拿移动电子邮件服务来说,据了解,中国移动正在筹备“移动电邮”业务,在专用服务器、定制手机以及服务本地化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很快将推出这项业务。
这对黑莓似乎是个好消息,然而Timing仍未最佳,因为中国移动已经和多家厂商结盟,除了诺基亚这样的手机巨头外,惠普等PDA手持设备厂商也在合作之列。惠普在中国推出的一款WindowsMobile5.0智能手机,就宣称将会支持“移动电邮”服务。如此来看,黑莓的挑战真的不小。
淮南为桔,淮北为枳。在欧美能够大行其道的黑莓能服中国的水土吗?市场永远给有准备的人留有机会,对黑莓来说,彻底地了解中国消费市场,了解中国消费者的习惯,真正做到本土化,真正以中国用户为本,或许机会还是有的。
是的,Timing很重要,但态度更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