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物”与“中药”

(2009-10-06 10:51:18)
标签:

饮食

保健

食补

this

中药

中国

健康

分类: 随心随笔

“食物”与“中药”

 

“食物”与“中药”

“食物”与“中药”

 

梁生智

 

每当谈起营养的问题时,许多人会脱口而出,“我不需要那个,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这是中国传统药学理念,自然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如果将“食补”与“药补”相对立却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而且会因此造成健康问题。

其实,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理解,是因为多数人只是片面地接受一个概念,并没有从根本上分析“食”和“药”(中药)的关系。

“食补”指的就是我们的日常饮食,也就是通过食物来滋养身体。那么,让我们看看“食物”都是什么?

仔细想来,我们日常饮食中的食物其实就是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皮等和动物的肉、骨、血、皮等。我们的一日三餐不论如何丰富,不论如何烹饪,我们吃进去的无非就是这些东西。那么,为什么这些东西可以起到维护我们身体健康的作用哪?因为,我们饮食中的食物都是当植物或动物“成熟”之后才用来食用,这时的动植物经过长期的生长,蕴藏了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各种营养素,而且成熟后的这些营养素的性质都是很温和的,利用这些东西做成的食物也是具有“和”性的,与人体的需要是“和谐的”,不会对身体产生某种特别的刺激。

我们的生命健康的基础正是这些自然孕育“成熟”后的食物。每个人的日常健康确实是依靠“食补”来维持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中药。

只要是吃过中药的人就会知道,不管是什么疾病,也不管是如何高明的中医开的药方,那些药的材料也是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皮等和动物的肉、骨、血、皮等。也就是说,单纯从材料来看,中药和食物的材料是没有任何区别的。那么,为什么同样的材料,医生开来的就变成了“中药”哪?

因为,“药”和“食”的区别是它们不同的性质。“中药”的材料必须是动植物在特定区域特定气候下生长,而且必须是特定时期采收,用特殊手段保存。之所以强调“特定”是强调的这些材料有“特定”之下所保有的“偏性”,也就是某些特殊的性质,这些特殊的性质会对人体产生特定的刺激作用,从而起到特定的作用。虽然是同样的动植物,如果生在不同的地域,不同地气候条件下,采收季节不同,可能就根本不能再入药。这就是“药理”!

“中药”实际上是人类寻找食物的副产品。也正是因此,中国数千年来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

传统的“上医”不仅深谙此道,而且他们所采用的“药”多数全是自己亲自去采摘、保存和制作的。但是,现在的“中药”已经不能与传统的“中药”同日而语了。

另外,就是制作手段的不同。

日常饮食中,我们中国是采用炒、煎、干烧、炸、熏、泡、炖、焖、烩、贴、爆等诸多方法进行,而且强调所做成的食物的甜、酸、麻、辣、苦、香、咸等口味。经过这样的“折腾”后,这些原材料已经被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含有的营养素被破坏不少,可能还会产生一些原来没有的东西。而且,各地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样的原材料,在不同的地方制作方法可能完全不同。

同样的原材料,“中药”的制作方法基本上就是制丸或煎熬,现在也出现了针剂。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买来各种药材放在特制的砂锅中加水浸泡后煎熬,然后喝大碗气味很浓的药汤。实际上,所起作用的也正是这些动植物中所含有的特殊的营养素

所以,“食物”与“中药”其实从本质上来讲是相同的东西,只不过就是因为强调了它们的不同,所以,在人体内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日常饮食的“食物”因为具有平和之性,其中所含有的各种营养素正是我们各部分组织所需要的原材料,是必须天天来食用的。而且不可偏失,如果偏失某种东西,长期下来人就会出现某些疾患,也就是身体出现偏失。

“中药”因为具有偏性,其中所含有的营养素具有特定的“毒”性,这种偏性正好能对因为饮食不均衡形成的疾患形成“纠偏”,起到“治”的作用。但是,“中药”是不能天天食用的。

 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情形下,即使日常食物均可以起到“治”的作用。但是,“食物”与“药”还是不同的。只有了解这种不同才会真正了解“食补”和“药补”的关系,才不会将它们对立起来。

食补与药补各有千秋,食补以养身、防病为主;药补以扶正、治病为主,所以食补是不能代替药补的。

“食”和“药(中药)”对人体的起作用其实都是它们所含有的营养素。只是,因为不同的特性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已。

人是自然界的生物体,真正与自然和谐,遵循“自然”才能健康。现代疾病的泛滥其实正是人类违背自然的结果。

 

 

                                2009-10-6

 

“食物”与“中药”

(中药:冬虫夏草)

“食物”与“中药”

 

“食物”与“中药”

 

“食物”与“中药”

(中药:羚羊角)

“食物”与“中药”

 

 

“食物”与“中药”

(中药:枸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双节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