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揠苗助长”
(2009-05-05 20:27:34)
标签:
教育育儿新解家长抑郁症杂谈 |
分类: 随心随笔 |
新解“揠苗助长”
梁生智
马上又要进入高考和中考期,也是许多家长的焦虑期。所以最近一些朋友对自己孩子恨铁不成钢的话多了起来。
这些朋友抱怨说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学习,不懂得家长的心情和不珍惜家长的付出,似乎原因都是孩子不懂事。
这些家长都给孩子报了各种补充班,理由是别人的孩子都在补,自己的孩子如果不补,将来如何面对竞争。于是,不管经济条件如何都要给孩子加码,恨不得一夜间让孩子成为天才!
于是,想起了古圣人讲的一则故事: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公孙丑上》)
这其实是一则多数人耳熟能详的故事,许多人甚至会用这个故事去嘲讽一些人的做法,但是,在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成长时,却往往毫不犹豫地充当“宋人”。
事实上,许多家长已经把这种做法延伸到孩子还没有出世。从各种“胎教”开始展开竞争,孩子刚会说话,就恨不得让他们能背出唐诗三百首,会唱英语歌。从来教不会学生写文章的作文教学已经从幼儿园就开始,各种所谓培养“素质”的科目更是层出不穷。
全国妇联调查显示,学校和家庭给儿童双重学习负担,超半数中小学生视学习压力为最大烦恼。从选择幼儿园开始,然后是小升初、初升高、高升本,孩子成长中的每一步都只有二个字: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周内上学,周末补
“班”,老师作业,家长作业。在孩子的时间表上,除了必须学的基础知识课外,其余时间都排满了钢琴、英语、美术等各种各样的“功课”。唯独缺少“玩”这门功课,也就是唯独没有了快乐!
据调查,我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其中4%是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症。很多家长可能会想不通:自己投入那么多的心血给孩子创造的学习条件和自己那时相比,要不知道好上多少倍,但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抑郁呢?自己的孩子怎么对学习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呢?
问题恰恰就是因为这种投入太过了,是在做着“揠苗助长”的行为!所以,早早就让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热爱。即使有的学习学校成绩不错,但是他们为成绩所失去的东西恐怕要比得到的还要多。
给孩子减负已经是个老话题了。而现实是,把减负变成花样,把总量分成小块,减掉的内容只是变成新的内容,孩子的时间全部被家长和学校剥夺。现在的孩子不需要学习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做法,学校和家长就是最好的“梁”和“锥”。
所以,应该真正清醒的是家长,不要去做揠苗助长的事,也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给孩子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