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见过的有轨电车

(2014-06-30 01:07:37)
标签:

房产

                                            我见过的有轨电车              

 

      2002年春我在香港第一次见到有轨电车,当时觉得很奇怪,中国最时尚前沿的城市,竟保留着这么老旧的交通工具。今天我忽然想,那个时代有轨电车在大陆几乎消失,在香港却是日日照常穿行于街巷,这好比旗袍从来没有在香港消失过一样,正是那两条平嵌在地面的铁轨、那不停滚动着的车轮把香港的各个时代连接在一起,使它的文化历史从没有断裂过。香港毕竟是弹丸之地,记忆中它的有轨电车多为单节车厢,船小好掉头嘛,不过当时我看见高高大大的电车在铁轨上行驶,那头重脚轻的样子让我担心车厢会脱轨倾倒。

      此外,我见过的有轨电车便是在北京前门大栅栏,那是2009年,前门大街改造完重新开张不久。电车崭新,起点和终点都在那条步行街,它以观光为主要功能,是京城游客共有的大玩具,它仿佛在提醒游客们,我大栅栏是北京的“老字号”,有着悠久的繁华历史。那叮叮铃铃的声音确实能引起人们的怀旧心理,而一沾“怀旧”这个词,再无想象力之人眼睛都会穿越回望,而回望,曾经的华丽自然会产生美感,即便是凄凉,经过岁月的淘洗也往往会变成凄美。去年8月我再去大栅栏,已不见有轨电车的踪影,也不知是否已停运。

      在书里和影视里看到的有轨电车倒不少。张爱玲在《公寓生活记趣》说她每天非要听见电车的声音才睡得着,以此说明自己喜爱市声,我看这也足以说明她对电车有特别的好感。她写电车回家“一辆衔接一辆,像排了队的小孩,嘈杂、叫嚣,愉快地打着哑嗓子的铃:‘克林,克赖,克赖,克赖!’吵闹之中又带着一点由疲乏而生的驯服,是快上床的孩子,等着母亲来刷洗他们。”“有时候,电车全进了厂了,单剩下一辆,神秘地,像被遗弃了似的,停在街心。” 她这性灵描写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甚至直接强化了我对有轨电车的注意力,虽然我无法也无意去考证她笔下的电车有没有轨。

      据说现在国内不少城市在上有轨电车项目。不知道偌大一个中国还有哪些城市保留着旧时的有轨电车,消失了的,又是为什么呢?旧城改造还是别的原因?我只知道,像武汉、南昌、广州这几个民国时期的大城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也只有无轨电车。总之,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有轨电车在国内还是很稀罕的。它是工业文明中期的洋摩登产物,印象中,它总是和巴黎、伦敦或者香港、上海这些非同寻常的洋派城市的名字连在一起,问世至今,都是繁荣的象征符号。一个城市,如果保留了早期的有轨电车交通系统,便会增加几分神秘和厚重,很容易激起人们探寻它古老身世与今昔故事的欲望。没坐过甚至没见过旧的有轨电车之人,如见到它却不对它刮目相看,只能是自己的不是了。

 

      我和有轨电车亲密接触是来到罗马尼亚才开始的。去年9月底一来到布加勒斯特,就被这个城市的有轨电车吸引了。这里有轨电车最大的特点是到处都有,不管是在古典欧式建筑密集的市中心,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建的商住房集中的城市外围,不用走两分钟就可以搭上它。如果拿北京作比,差不多像五环路那么远的地方都有。这个大城市公共交通比较发达,但没有雾霾一说,这也许与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的广泛使用有重要关系。至于有轨电车有多少条线路、线路总长达到多少不得而知。早几天我去市北的农学院,坐的是45路有轨电车,候车时,看见站牌还有标为46路的。据说,这个城市的有轨电车是19世纪末或者20世纪初就建成,并且一直使用至今。我去学校的途中要跨过青年公园门口的1路有轨电车轨道,走到这个路口,遇上红灯,人们仿佛是在夹道欢迎汽车的到来,对电车更是一直致以注目礼。这时电车和旁边飞奔的小汽车比起来,就像一辆中世纪的马车大模大样地款款而来,马车上的所有乘客便都是公侯似的。有轨电车通过的道路多数都像这条路一样比较宽,路的左右两侧各有四条机动车道;中间的四条铁轨构成两条双向的电车专用车道,像火车铁路一样神圣优越,任何人及其他车辆是不敢随便走进轨道的。在市中心有的路很窄,有轨电车车道和其他机动车道只能混用,但肯定是其他车得让着有轨电车。

       布加勒斯特的有轨电车比较素雅,车身奶白色,靠近车底的一小部分为灰色,灰白之间有一橘黄线条,整辆车式样不新不旧,内外基本无一花一叶装饰,不贴金不做旧,也无广告标语。这好比一件镶了灰色花边的半旧本白丝外衣,无须张扬,其美却胜似花枝招展的新衣。现如今到处是大红大绿的喧嚣,它采用我行我素的外观风格,设计师——也是这个城市还真要稳得住气才行。电车有三节车厢,长得像一列小火车,冬天里面暖气很足。行驶速度比公共汽车要慢一些,比小汽车更慢,估计最快也就每小时三十多公里,但是因为有专用车道,所以只要不碰到红灯,便一路畅通无阻,堵车闹心之事跟它无关。电车到站所停的时间也比较长,人们总是从容不迫地上下车。我几次乘坐,车内都不拥挤,几乎人人有座。

       在这里,每次看到有轨电车轰隆隆哐哐哐开过,特别是在市中心,在古旧街道中某个五叉六叉路口或者十字路口,听到偶尔的“叮……”一声电车铃响,看车子有些笨重又开得不太快的样子,便觉得它像一位贵族遗老,稳实地带点傲气地生存于这个城市。这一列列百年有轨电车和那些古典建筑一样,自己无须诉说,就会让人感到那种内蕴的底气与高贵实实在在地弥漫在这个东欧大都市。这种低调的华丽颇像这个城市的气质, “东欧小巴黎”,自然不像突飞猛进的土豪新贵,它像国内某个旧宅大户家里一直用着的那套祖传明代紫檀桌椅,又像旧上海月牌上的美女,韵味弥久历新。

 

                                                          (2014/3/15写于布加勒斯特)

 

http://s3/mw690/001kzc5ugy6K45iCv5M32&690

 

http://s13/mw690/001kzc5ugy6K44lqV9G3c&690

http://s9/mw690/001kzc5ugy6K44ndgOkf8&690

http://s15/mw690/001kzc5ugy6K44oS9Ma1e&690

http://s12/mw690/001kzc5ugy6K44ql66n1b&690

http://s13/mw690/001kzc5ugy6K44rRn6k6c&690

http://s16/mw690/001kzc5ugy6K44t6McTff&690



http://s15/mw690/001kzc5ugy6K44w04uGfe&690

http://s4/mw690/001kzc5ugy6K44wKJbRa3&690

http://s15/mw690/001kzc5ugy6K44xtM3Y5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