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石根华先生的交情
标签:
白龙江碧口水电站石根华块体理论孙国纬 |
分类: 不老友情 |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石根华先生是集数学家、岩体工程分析家、顾问工程师和教育家为一身的传奇人物。他创立的岩体稳定分析块体理论(Block
Theory
)、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和数值流形方法(NMN)早已享誉世界,其中,业己在国内外工程界获得广泛应用的“块体理论”是石根华由数学力学家向岩石工程分析家华丽转身的处女秀。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石根华负责高度达80m的碧口水电站大型调压井开挖岩体稳定分析及支护设计。他针对岩体特性,将本人精专的拓扑学与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相结合,创新岩体稳定分析的全空间赤平投影方法,设计科学合理的锚杆-喷混凝土支护参数。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成功解决调压井高边墙施工期安全稳定问题,节省了投资,确保了按期发电。以白龙江碧口水电站调压井为工程背景的《岩体稳定分析的全空间赤平投影方法》
“岩体稳定分析的全空间赤平投影方法” 奠定了石氏(石根华)“块体理论”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白龙江碧口水电站调压井是国际岩石力学界公认的 “块体理论” 发源地。
197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在显著位置刊登新华通讯社资深记者田恒江采写的长篇通讯《为现代化建设打先锋--记青年数学家、工程师石根华》,重点介绍石根华在碧口调压井设计中,将所学的拓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围岩特点相结合,创新岩体稳定分析理论和方法的事迹。由于石根华在此项研究中,曾得到吕祖珩和我的支持配合,石根华坚持要记者在这篇<<人民日报>>刊发的文章中写入了 “…在吕祖珩、孙国纬等同志的配合下,石根华运用拓扑学原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创新了岩体稳定分析理论和方法……” 。
在建设碧口水电站调压井工程中,我和老石是朝夕相处的同事。他负责设计,我负责施工技术和管理。当年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工程的艰难使我们深知共同肩负的责任和面临的风险。在克服困难,夺取工程胜利的奋斗中,我们成为同舟共济、互相信任的战友。碧口调压井地质条件复杂,当时条件下,施工存在某种风险。而老石和我是每天盯在现场时间最长的技术人员。用老石的话说,如果久未衬砌的岩体万一坍塌下来,最有可能被砸被埋的就是我们俩!事后回忆,这种共赴安危有如前线战友般的特殊交情颇有些壮烈。正因为如此,作为施工技术处的代表,我在充分理解老石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千方百计保证施工质量。针对下游侧墙大型塌滑体,老石要求增加若干8米深的长锚杆。手风钻打不成深孔,我们便深入开挖班组和风钻工师傅商量,将车钻架上施工吊盘,得以实现。为了在爆破后即时封闭开挖面节理裂隙,经联系,从水电部六局请来熟练工人, 在碧口电站施工中最先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记得第一次喷混凝土施工时,所用的速凝剂就是老石和我从何家湾仓庫领出抬到调压井施工现场的。调压井井身开挖期间,每茬炮响过,最早进入现场新开掌子面的技术人员,往往就是石根华、我和地质组的孙日东。因为,我们要实地观察开挖面情况,即时进行地质素描和岩体稳定分析,必要时修改锚喷支护参数。
那一段共同奋斗的难忘经历使我们相识相知,以后的交往更使我俩的友情与日俱增。1978年,石根华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时,特意将其亲手测绘的调压井地质素描图、赤平投影分析图和绘图仪器、地质罗盘,以及部分手稿赠送给我。 几十年过去了,我从碧口到宝珠,从甘肃到四川,从白龙江到黄河,先后搬家八次,绝大部分书刊、笔记、资料等不得不割爱舍去,唯有老石留下的这些,我一直视之为宝物,珍藏至今。
经过石根华本人努力,在陈汉柏和我等友人的协助下,1999年8月,石根华在旅美近二十年后终于带着丰硕成果首次荣归祖国,受到时仼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的亲切接见。我陪同石根华夫妇拜会钱副主席时,老部长(钱正英曾长期担任水利电力部长,一直十分关心石根华的成长)殷切勉励石根华将其研究成果用于国内三峡、小浪底等工程建设。石根华郑重表示:一定遵照老领导的嘱咐,努力报效祖国。在选择国内协作单位时,我建议老石首选和长江科学院合作,因为那里岩基室实力雄厚,承担长江三峡科研课题大有用武之地。
老石欣然受聘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那以后,石根华还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河海大学等单位特聘为首席科学家。每年都多次回国工作,为建设富强祖国、培养高端人才贡献力量。石根华曾两次应邀来到我供职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考察。局长在会见他时表示将聘请他为合同索赔谈判的高级顾问(后因小浪底合同索赔处理方式改变而作罢)。
次日,老石驾车载着我们驶过著名的金门大桥,途经加州州府萨克拉门托,来到他位于内华达边界的高山森林别墅。这里人煙稀少,生态原始,景色宜人,真是一处做学问的绝好地方!这些年来石根华远离尘世喧嚣,正是在这里如苦行僧般不断求索!前后三天,我们几乎一直都在兴致勃勃的神聊:建设碧口水电站的峥嵘岁月,调压井施工的日日夜夜,一同攀登峨嵋的感悟,未名湖畔6912计算机室的最初探索……更还有,那一群志同道合的白龙江友人。 听他诉说旅美二十多年来,他的奋斗,他的思考,他的抱负和“野心”!看得出来,那几天老石很兴奋,很放松,似乎也很满足。离别时,他风趣地说,这一次,是他多年来进山只打开相机,而顾不上打开电脑的唯一 一次……
http://s8/mw690/001kz98Bzy7xZ4ysAgD17&690
同舟龙江是份缘,
益友同志照肝胆。
"未名"组班酬壮志,
峨嵋结伴共登攀;
"赤平"稳固调压井,
"拓朴"入化开新篇。
"块体""流形""DDA",
鸿鸪志成凯歌传。
http://s9/mw690/48b84641tcf9d236a4368&690
以碧口水电站调压井建设为工程背景的部分论著
http://s9/mw690/001kz98Bzy79xbpLDDi98&690
长江科学院岩基所所长邬爱清教授见证“完璧归赵”
http://s6/mw690/48b84641tcf9d26636f25&690
1999年8月,博主陪同石根华夫妇拜见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http://s2/mw690/48b84641tcf9d33126bc1&690
2004年5月,博主夫妇应邀与石根华夫妇相聚美国加州
http://s15/bmiddle/001kz98Bzy79vEQPJ4a9e&690
石根华夫妇和白龙江部分朋友重聚西安
http://s12/mw690/001kz98Bzy79x3cXBR9bb&690
博主夫妇于2016年7月 回访白龙江碧口水电站 (调压井交通洞)
http://s16/mw690/001kz98Bzy79spGdj9Z4f&690
石根华夫妇考察小浪底水利枢纽
http://s6/mw690/001kz98Bzy79tpaiXfT75&690
http://s8/mw690/001kz98Bzy7eaOPSvvFe7&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