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水榭旅游 |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
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步入正门,我们看到整个庭园竹树成荫,绿水萦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这正体现出杜甫的诗意:“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这茅屋是很不结实的,游览草堂不能亲眼目睹杜甫写出不朽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那座名扬古今的茅屋,怎么讲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遗憾的事情。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使大家更好地领略当年杜甫的生活环境,杜甫草堂博物馆于近年重建了一个“茅屋景区”。

溪流环抱,绿树成荫,竹篱柴扉,芳草青青

推开咿呀作响的柴门,门外菜圃青青~
客厅~~~蛮摆滴~

主卧~
厨房~~
书房
公元761年秋天,一阵大风把他苦心经营的茅屋吹破,才使诗人写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表现的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令人感动不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作者: 杜甫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大雅堂”之名出自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所作的《大雅堂记》。
~夏荷
堂外荷花~~~
梦回唐朝~~
前一篇:成都之行(一)漫步武侯祠
后一篇:成都之旅(二)~杜甫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