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育的发展需要从观念上改变
应试教育,升学教育已经在国内说了好多年了,尽管我们很早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但实际情况是,素质教育从出现到如今,仅仅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把祖国的希望全部培养成了一个个的考试机器,死板、无特色、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放眼纵观各国教育,在标准答案面前,我们的孩子能考过任何一个国家,然而,到了真正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领域,几乎看不到我国孩子的身影。
这些归根结底就是教育观念出了问题。一个班级里面,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通常比学习差的孩子更受欢迎,哪怕这个分数高的孩子性格有多大的缺陷,这就是中国教育问题的一个缩影。要想改变这种唯“分”是图的教育现状,我觉得单单改变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是不行的,这是中国人的一个观念问题,也就是高分数=高教育=好学校=好前途。所以,改变迫在眉睫。
事实上,有很多和我同样观点的教育名家也提到过这个问题,我经常会与之进行探讨,时常会发现一些独到的见解。例如,作为国内第一个教育类微信自媒体——“老孙谈教育”(微信号:laosuntanjiaoyu),就是围绕中国现行教育体制进行深度解析,并提出有针对性方法和观点的教育名家孙寅贵创办的。作为清华大学特聘老师、百龙绿色科技公司总裁以及百龙矿泉壶、亚都加湿器、张家界百龙天梯等多个项目的发明人和拥有者,孙寅贵却一直关注中国教育。
“老孙谈教育”把教育分为三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他认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受国家的教育体制影响,很难进行改变,但家庭教育的主导权在父母家人手里,是最能够实现教育变革的突破口。而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观念的转变。
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是国内教育非常欠缺的,家长和学校习惯性的拿一套固定的模式去教育学生,让他们往事先预定的方向发展,讲的都是老掉牙的老故事、旧理念,毫无创造性可言。老孙曾举过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是一个剪纸鸽的故事:在美国幼儿园,老师教学生学剪纸,老师作为示范,非常娴熟的剪了一只鸽子给学生们看,演示完毕后到学生自己动手了,但老师却规定,谁也不许剪鸽子,而在国内,老师的回答是非常统一的——看谁剪的最像鸽子!这就是中外教育的差距所在,一边是天马行空,任由学生自由想象,一边是有一个标准答案,看谁模仿的最像,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何来的创造性可言?
其次,是个性化发展的引导。中国家长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并以自己的主观性去左右孩子的发展。最为明显的就是各类特长训练班的出现,这些训练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不是自己因为喜欢而来学习的,而是被家长强迫来的。有的孩子喜欢书法,家长却让他学钢琴,有的孩子喜欢跳舞,却被家长安排学唱歌,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最终精力、物力、财力都付出了,却收效甚微,甚至使孩子产生了心理阴影。这样的教育教育与揠苗助长无异,在这样的压力下,孩子被迫压制自己的性格爱好,选择向家长妥协,从而阻碍了孩子的个性自由发展。
第三,就是财商观念的教育。我非常认同老孙的这一观念,这是国内基础教育很少涉及到的内容,当下社会出现的物质观念扭曲,拜金主义何其也有很大的关系。老孙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让财商教育从小开始培养,尤其是对诚实守信的理解,让孩子从小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树立一种诚信的人格品质。并且通过实际的社会实践,让孩子们真正明白劳动和财富的本质,教他们懂得通过劳动去获取财富,从小养成这种意识和习惯。我觉得这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这一观念能在国内得到实现,那将是中国教育向西方教育接轨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也是老孙对我启发最大的地方,让我在看到国内教育诸多问题的同时,又看到一个方向。
应该说,是“老孙谈教育”让困扰学生家长多年的教育问题,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方向。他并没有抨击现在教育模式存在诸多缺陷和问题,而是鼓励家长、社会等承担教育责任的人,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主动去改变教育观念,让更多人的采用更为正确的教育方式。
我和孙寅贵有过私下的沟通,但却让我有些惭愧:因为对于中国教育现状,他不仅有自己的真知灼见,甚至已经在想办法让他倡议的家庭教育观念付诸于实施——在京北建立一所大学,请欧美名校的教授来当校长和老师,让孩子接受全新的教育模式,并要求家长陪同上学,充分体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附:老孙谈教育微信二维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