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孩子王”杨爱军(大连晚报)
(2009-03-03 16:03:24)
标签:
杨爱军事迹
海岛孩子王
教育
|
分类:
人间真情
|
2009年3月2日,《大连晚报》教育专版,刊发了报道杨爱军的长篇通讯《海岛“孩子王”杨爱军》,并在该版配发了评论文章《读杨爱军博客有感 高尚的人生境界》,下面是全文内容:
海岛“孩子王”杨爱军
|
[■文/杜敏]
2009-03-02 06:09
|
杨爱军先进事迹报道
海岛“孩子王”杨爱军
■文/杜敏
杨爱军获得过许多荣誉,却最偏爱“孩子王”这个头衔。在博客里,他的《孩子王之梦》系列已写了29篇。他把自己的满腔热血献给了海岛,献给了学生,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
爱海岛 杨爱军大爱无言
海岛人祖辈靠打鱼为生,家长们巴望着男孩子快点儿长大干活挣钱,也不指望女孩子了,反正早晚得嫁人。这种观念世代相传,岛上的一些孩子就不愿意读书。上世纪80年代,一位到长海四中支教的大连市内的退休教师说:“我一辈子也没遇到过这样一群孩子。”
1992年,从瓦房店师范学校毕业的杨爱军回岛执教。23岁的他教语文课,还当班主任。开学不久,班里的小庆引起杨老师的注意,他不爱念书,常泡在游戏厅里玩。杨老师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家访。那个傍晚,杨老师万万没想到小庆父亲会用这种方式接待自己:一个大老爷们,把首次登门拜访的老师晾在一旁,自己在院子里洗脚——整整20分钟,他只看自己那泡在水盆里的大脚丫子。老师与他交谈,他只说了几句话,最后说:“等孩子回来,我再跟他说吧!”第二天、第三天,杨老师天天来,见不到学生不罢休。杨爱军坚持的结果是小庆终于回到学校好好听课了。
那届学生中考,四中200多个毕业生,考入长海高中的有21名,杨爱军的班里出了14名。
杨爱军当老师16年,家访的路走了16年。他是在与传统观念抗争:“家访之难,就难在这里啊!”家境贫寒的杨爱军读书时,全靠亲戚凑钱接济,也靠学校的老师们关心帮助。
他忘不了读高中时住校,文吉睦、王吉荣等老师常把他们这些生活困难的学生领到家里,让他们吃饱;他忘不了高考时,他选择了读书费用最低的师范,谁知成绩考得好,却没接到通知书,又是文吉睦、高允德等几位老师打抱不平,为他找回来读书的机会,才有了今天。事后得知的杨爱军仰天长叹:“我一个穷学生,拿什么来回报老师?老师们对我恩重如山呐!”
在师范学校毕业前夕,獐子岛中学的老校长张金寿给他写来一封信:“咱们海岛缺教师。海岛孩子可爱。你回来,咱们一起干!”这殷殷期盼,杨爱军能读懂。
他又想起了母亲。他和弟弟两个男孩子,是贫穷家庭改变窘境的希望。可母亲从来没说过“儿子,你不念吧,下学干活吧”这样的话。母亲帮别人织补鱼网、晒海带,硬是坚持着,让儿子读了14年书。如今自己学业有成,到了回报家乡、回报母亲的时候了。杨爱军下定决心,只要海岛的孩子能读书,自己一定尽最大的力量,把他们拖出来、拽出来,让他们成为有知识、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在用自己的全部心血,板书着大海之子对家乡的爱。
爱学生 杨爱军大爱无疆
“孩子王”是早些年人们送给老师的别称,其中含有些许贬义。杨爱军却格外喜欢它,认为一个好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好师长、好朋友、好玩伴儿。他和学生们一起跳绳、踢毽子、踢足球、打雪仗——学生要进行1500米跑测试,杨老师提前一周自己练习。最终和学生们一起测试,拼尽全力,跑出个第7名。全班的成绩因他而大幅度提高,列6个班之首。
体育课练单杠引体向上,学生们不愿意练。杨老师每天在学生面前兴致勃勃“很辛苦”地练习,同学们不服气,与老师比着练。最终,全班成绩全校第一,还代表学校接受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
1995年,杨爱军接了第二个班,以调皮捣蛋出名的“八大金刚”里的6个人进了他的班。他们经常被老师找去谈话。慢慢地,其中的小杨坤从老师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被尊重、被关爱;从老师的嘴里,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优点,在不断进步。他开始敬重大哥哥般的老师了。后来,杨坤考进长海高中,又读了4年法律专业,如今在大连某保险公司工作。
还有蒋永政,挺聪明的,就是不喜欢学习,折腾得老师们头疼。在杨爱军的班里,他变了,学习成绩很快地追了上来。如今事业有成的他是某物流公司的经理。
3年下来,“八大金刚”与其他同学一起,茁壮成长起来。因为他们,杨爱军又有了一个新头衔——金刚头儿。学生们给杨爱军起了好几个绰号。看老师火暴的倔脾气上来、管教严厉时,叫他“火炉”;看老师疼爱关心学生时,叫他“二妈”——这师生之间发生了多少故事,还用细说吗?杨爱军说:“我们应该给学习落后的学生根植一种信念,那就是跳一跳就能够着希望。”
丽丽挺努力的,成绩却不见起色。临上初三了,一心想退学。半年里,杨老师去家访了6次。一天深夜,丽丽妈妈来电话:“老师你快来吧!她把书都扔了,不想念啦!明天要出去打工。”杨爱军摸黑赶了过去,连夜长谈,泣不成声的孩子终于点头答应继续上学。妈妈在一旁擦着眼泪:“老师,你要是今晚不来,俺孩子真不知会怎样。”现在的丽丽正在大连大学读书。
獐子岛山高坡路多,居民住得分散。这让杨爱军的家访路异常艰难:2001年深秋,他家访回来,摔倒在收割后的玉米地里,两手插在裸露出地面的茬子根上,鲜血直流。 2002年冬天,家访到后半夜,夜黑星稀,没有路灯,他连人带车摔到大水塘边的沟里,半天动弹不得——杨爱军义无反顾地坚持着。
2004年3月,被称为“初三专业户”的他又接了一个初三班。120多天,他家访了近300户次。杨爱军无暇照顾自己的家。结婚13年了,他经常是在家吃完饭推开碗就往学校跑,回来后又连夜批作业,妻子喊他睡觉,他还反问:“你说,我怎么越批越有精神头儿?”
2001年12月,妻子只身去日本打工。3年里,杨爱军带着不满6岁的女儿牛妞,又当爹又当娘。他没时间接女儿,牛妞就自己从幼儿园往回走20多分钟的路。夏天被雨淋湿了,走到学校,牛妞看见爸爸就哭。后来,杨爱军又要带初三毕业班,把女儿送到岳母家。结果,全家人不仅要照顾牛妞,还常去学校给杨爱军送饭。牛妞知道爸爸总去学校,晚上睡觉时紧紧把着爸爸的胳膊——妈妈不在家,怕爸爸再跑了,能被爸爸搂着,是最幸福的事。
杨爱军坦言,自己不是称职的丈夫和父亲;杨爱军自信,自己没辜负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多年来,他的教学成绩在长海县一直名列前茅。 2002年,四中有72人考上长海高中,其中杨爱军带的毕业班36人全部考上了,被传为佳话。在毕业晚会上,学生们用点燃的蜡烛,把杨爱军3个字亮亮堂堂地“写”在了沙滩上。杨老师读懂了其中“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寓意——把“孩子王”当到这个份上,他知足啦!他在用自己的全部心血,板书着一个孩子王对学生的爱。
爱事业 杨爱军大爱无怨
在博客里,杨爱军的心语跳跃在《孩子王之梦》中:“我高兴着自己是一位老师,我幸福地与学生一起生活,永远拥有年轻的心态;我梦想着,希望自己教过的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有出息——”他为此努力着,无悔无怨。他多次在大连市语文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他的论文曾多次在《中国教育》等国家、省、市级的刊物上发表。
2007年,他开通了自己的新浪博客,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心有帆海无界”的海岛孩子王,看到了一只展翅翱翔的“蓝色火鸟”。
“听杨爱军的课,是一种享受!”是师生们的评价。他的课富有想象和创意,生动活泼,充满了师生的和谐互动。
杨爱军批作业,有学生把“炕”写成了“坑”,他写评语:“妈妈应该坐在炕上,怎么能坐在坑里?哪个孩子愿意让自己的妈妈着凉呢?”
他批作文,从写作技巧到情感交流,全批全改,工作量相当大。有时还把学生叫过来,商讨着批改,经常让学生修改后,他再批。批语文试卷,他不在乎是哪个班的学生。有一次批卷,他整理出20多篇范文,供全年级学生参考,很受欢迎。
“当杨爱军的徒弟,是一种福分!”这是四中青年教师的肺腑之言。杨爱军把众多弟子培养成好手,共同支撑着学校的发展。长海四中的教育教学成绩已连续7年处于全县一流水平。
2006年8月,杨爱军当了副校长,分管德育和体育、卫生工作。事务性的工作多了,他仍坚持讲课,上着跨年级3个班的语文课。
杨爱军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也多次把获奖名额让给了同事。他说:“金奖银奖都不如海岛人家的夸奖。这是至高的奖赏。”
他在用自己的全部心血,板书着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
向杨爱军学什么
杨爱军是全市5万多中小学教师中的普通一员,但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全心全意为学生的事迹,体现出令人敬佩的时代精神。我市将开展向杨爱军老师学习的活动,因为他具有如下特点。
杨爱军具有践行宗旨、永葆先进性的坚定信念;
杨爱军具有热爱家乡、坚守海岛的朴素情怀;
杨爱军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伟大情操;
杨爱军具有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高尚师德;
杨爱军具有勤奋好学、钻研业务的职业追求;
杨爱军具有改革创新、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杨爱军具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风范;
杨爱军具有关心同志、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
读杨爱军博客有感 高尚的人生境界
|
[■云子]
2009-03-02 06:09 |
读杨爱军博客有感 高尚的人生境界
■云子
杨爱军跟他的学生们踢足球,但他“脚臭”,在他泄气时,同学们更努力地传球给他,让他奇迹般地进了3个球,他因此在自己的博客上叹道:“学生们不断地给我机会,不断地用更高的热情支持我,我在学生们的不放弃中学会努力拼搏。学生们在足球场上如此对我,在他们的学业修为上,我又该如何对待他们呢?”
又一批学生毕业离校了,独留下杨爱军这位班主任,翻看着影集上的学生照片,杨爱军感叹:“学生们给我的快乐太多!”
杨爱军对学生有如此认识和情感,因此,他常年坚持家访,奔波在海岛崎岖的山路上,骑坏了自行车——因此,他天天工作到深夜;每个学生的作业都当天批改,许多学生的作文面批面改——因此,他能通过改作业让不说话的学生绽开笑脸——因此,当学生毕业离去时,他感到了冷清,像丢了魂儿!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道尊严”,从古至今,似乎一直应该是学生感谢老师,老师是高高在上的。但在杨爱军这里,学生可以跟他一起玩儿,跟他打雪仗,跟他交心,吃他亲手做的饭——
教书育人是他的事业,学生是他的命,是他的快乐所在!如此之师,学生们的成绩怎能不迅速提升!学生们的脸上怎能不阳光灿烂!
他真心实意地对待他的学生们!他竭尽全力教育他的学生们!他鞠躬尽瘁服务他的学生们!这不仅是一位优秀老师的境界,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高尚的人生境界!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