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连媒体全面报道杨爱军(《大连日报》报道)

(2009-02-20 19:35:35)
标签:

爱是一片海

大连日报

大连晚报

报道杨爱军

长篇通讯

教育

分类: 人间真情

   昨天下午,大连市教育局领导打电话给我,告诉我下周一(23日)大连各媒体要同时发报道杨爱军的长篇通讯,而且用的是通稿。领导还说,大连电视台在周日的晚上的新闻节目中也要播放报道杨爱军的专题,大连人民广播电台也在周日开始播放。领导同时也让我提供一张杨爱军的图片,报纸发通讯时要用一张图片。

    昨晚,我就选了一张较好的杨爱军的图片,发到了领导的邮箱。

    昨天下午我就通报了相关同志,媒体周一要全面报道的事情。

   今天上午,记者就给我打来电话,说今天的《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半岛晨报》等同时刊发了报道我校杨爱军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爱是一片海》,而且这个决定是昨晚才决定的。

   今晚大连电视台的新闻60分,也用了很长时间报道了杨受军。大连人民广播电台也播发了相关报道。

    最近几天,《大连日报》等媒体还将继续报道杨爱军的事迹。目前,大连市教育局正在组织编写杨爱军的事迹的汇编材料。同时,大连教育局已于日前向全市教育系统下发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向杨爱军同志学习的决定》。《决定》中说,“杨爱军同志是全市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我市长期坚持师德建设和铸造“仁爱之师”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为了广泛宣传学习杨爱军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杨爱军同志的高尚师德和奉献精神,大连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向杨爱军同志学习的活动。” 

 

爱是一片海

——记长海县第四中学副校长、大连市十大农村优秀教师杨爱军
王忠 刘建忠 战庆国 于洪全 杜敏 2009-02-20

    2008年5月12日。清晨6时许,獐子岛码头,准备到大连看病的长海四中教师杨爱军,正和送行的人们依依话别。一位女学生深情地说:“杨老师,能让我拥抱一下吗?”一句话,引得周围的人潸然泪下。而自从杨爱军被确诊为白血病住院至今,更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领导多次慰问,同事争相陪护,学生纷纷探望,网友踊跃捐助。
    这位普普通通的教师,何以引动这么多人的真情呢?日前,我们来到獐子岛,既了解了他事迹的平凡,更感受到他精神的崇高。
    “我舍不得这一片海”
    1992年盛夏时节,从瓦房店师范学校毕业的杨爱军,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家乡獐子岛,成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对他来说,这是一种艰难的选择。毕业时,已经相处两年的女友曾苦苦挽留,希望共同留在城里,既在生活中举案齐眉,又在事业上比翼双飞。可是,作为渔家的后代,杨爱军心里明白,偏远的家乡更需要他。按照海岛传统的择业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出海好”。只有登船出海,才能捕金捞银。长期以来,岛上形成了一种风气:孩子不爱上学,家长不愿供书。在这种环境下破茧而出的杨爱军,每念于此就心痛不已。在他的心中,留在城里对自己更为有利,返回故里却对家乡贡献更大。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杨爱军终生不会忘记家乡的那一片海、那一座岛、那一群人对他的养育之恩。他出生在小岛一个贫困的渔民家庭,家庭的不完整,使他打小就饱尝了飘零之苦。是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才维持了他的温饱,扶持他走出了海岛。吃百家饭长大的他又怎能忘记百家,只图自己安逸?于是,他挥泪告别女友,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
    这一“回”,一晃就是16年。16年岁月如歌,16年风雨砥砺。他已由涉世不深的青涩书生,成长为桃李飘香的睿智师长,成为主管教学且依然带班的副校长。这期间,他把所有的爱都化作一种坚守,恰似坚忍的海蓬花,紧紧咬定海岛的峭壁陡崖,一茬新枝吐新蕾,芳香送遍千万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杨爱军的坚守是从家访开始的。16年里,他累计家访逾千次,家访最多的一户,他就去了46次。16年里,他的足迹遍布岛上的各个角落,不知磨破多少双鞋,骑坏多少辆车。这天晚上,他又来到学生家,家长在麻将桌上激战正酣,看到老师登门造访,只敷衍一句“孩子不在家”,便再不搭理。杨爱军若无其事地到隔壁坐下。两个小时过去了,家长终于感觉不对劲,推开麻将,来到默默等待的老师面前,主动询问起孩子的情况。一番促膝长谈,起初的尴尬和无奈终于换来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一次,学生周晓莉向他哭诉,说父母打算让她报考中专,而不是读高中,自己的大学梦就要破灭了!杨爱军随即赶到周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摆事实,又做分析,终于使家长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几年后,周晓莉如愿考上大学,如今也成了一名中学教师。    

    2001年冬,杨爱军被查出胃糜烂,需要多加休养。恰在此时,新任校长认为像他这样水平高、能力强的教师,不挑重担实在可惜,便安排他担任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杨爱军瞒着自己的病情,爽快地接下了这副担子。半年里,他边治病边带班,依然家访300余次。第二年考试成绩出来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历年“稳居”中考排行倒数第一的长海四中,一跃成为全县的“榜眼”。
    自此,杨爱军声名鹊起。就在那个暑假,市里的三位校长先后找来,用代办调转和高额薪酬的优越条件,准备挖走他。出人意料的是,杨爱军婉言谢绝了,他的理由非常简单:“我舍不得这一片海。”
    “心有帆,海无界”
    在杨爱军心里,如果说持之以恒是一种信念的表达,而升华这种信念则需要辛勤的耕耘。他说:“育人工作不是建筑献礼工程,它既需要注重应试成绩,更需要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终生学习。”为此,他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努力营造良好学风,形成向学尚学的氛围;另一方面,积极创新教学手段,传授易学爱学的方法。
    刚教初三不久,杨爱军在班上就遇到这样一个“调皮蛋儿”:不但上课不听讲,而且还屡搞“恶作剧”,好端端的课堂时常被他作弄得秩序大乱。几次家访,多次谈心,都毫无效果,令杨爱军寝食难安。这一天,“调皮蛋儿”又炸起了“刺”。杨爱军把他叫到讲台前,死死地盯着他足有十几秒钟。课堂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认为“调皮蛋儿”要大祸临头了。然而,令同学们震惊的一幕发生了:一向儒雅的杨老师照着自己的脸上狠狠抽了几巴掌,同时还解气地说:“该打!该打!我没教好你,我该打!”“调皮蛋儿”一时蒙了,看到老师脸上清晰的掌印,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哽咽地说:“老师,该打的是我呀!”自此以后,“调皮蛋儿”像变了一个人,很快就成为班上的模范生。这种“猛药治顽症”的极端做法,竟然收到了奇效,班级的学习风气大为改观。
    杨爱军不仅对教材烂熟于心,对学生了如指掌,而且深知“功夫在诗外”的道理。16年来,他始终坚持做读书笔记。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优秀案例,以及著名教育家的小传、名言、警句,凡他能涉猎到的,无不诉诸笔端,摘抄在册。至今他的读书笔记已是数量等身,研究成果多次被学术刊物采用。“质由量而生,才自积始得”,学习与实践的相互转化,让杨爱军如鱼得水,教育教学水平犹如芝麻开花,节节攀升。
    现就读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的刘小宁,至今仍珍藏着一张图表。那是他初升高前,杨爱军为班上的每一名同学,量身定做的“竞技状态走势图”。在这张图上,杨老师把他每次模拟考试的日期与成绩相互比对,按序排列。借助这张图表,刘小宁掌握了自己应试心理状态起伏变化的规律,使他未雨绸缪,预先做好调整,终而以最佳状态顺利考入了高中。他说:“这张小小的图表,是杨老师给我的珍贵礼物,它像一把‘金钥匙’,帮我开启了智慧之门。”
    2004年4月,杨爱军代表长海县参加全市语文课教学比赛。在高手云集的角逐中,他蟾宫折桂,一举拿下一等奖。事后,做课单位的领导疑惑地问道:“杨老师,这是我校最差的一个班级,而你的这节课,是这个班学生表现最好的一次!你真是海岛老师吗?”杨爱军笑道:“心有帆,海无界。重要的不是我在哪儿吧?”
    爱是一片海
    在杨爱军的心灵深处,执著的坚守与辛勤的耕耘是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的生动实践,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则更能折射出“大爱无疆”的圣洁之光。
    出身寒门,又历尽坎坷的杨爱军,结婚时连“白手起家”都谈不上。1996年12月,当杨爱军与渔家姑娘刘红霞喜结良缘之时,所有的家当都是岳父一手置办的,手中仅有的2000元钱还是从同事手里借的。更让妻子耿耿于怀的是,结婚那天她佩戴的首饰,竟是从自己姐姐那儿借来装点门面的。几年后,岳父又垫资为他买了住宅,他这才由岳父院里的三间平房搬进了楼房。可是,因为无力装修,仍然是“家徒四壁”。寒风凛冽的冬季,墙上透出的冷霜居然把他批改的试卷都粘住了。爱他怜他的妻子刘红霞,总想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全部重负。2001年秋,为偿还6万元购房款,刘红霞撇下仅仅4岁的女儿牛妞,只身到国外打工,这一去就是整整三年。三度春秋,三年风雨,杨爱军不仅丝毫没有怠慢工作,反而把对妻子的思念,化为对学生、对社会的深切关爱。
    曾几何时,他为家庭困难的学生送去一盏台灯,这几乎是他家唯一的电器。
    曾几何时,家访时他把身上仅有的200元钱掏给了贫困学生,因此不得不到岳父家“蹭”了半个月饭。
    曾几何时,他用电话家访,一个月就“访”掉了247元话费,而当时他的月工资还不足千元。
    曾几何时,他拱手让出镇里发给他的6000元奖金,却无力带女儿牛妞吃上一顿麦当劳。
    曾几何时,经他传帮带的年轻教师,有的在全市大赛中一举夺魁,有的荣膺市级“优秀班主任”,也有的在学术刊物上崭露头角,而他正为下一拨徒弟的成长殚精竭虑。
    同事彭海生,2000年因车祸导致全身瘫痪,杨爱军自此就成了他的“腿”、他的“眼睛”,他的信息之源。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刻意拍下学生们上体育课、开运动会的照片,还骑着自行车寻幽访胜,用镜头记录下家乡的精彩瞬间。仅仅三个月,杨爱军就专门为彭海生写下40多篇图文并茂的博客,用无声的语言,滋润着战友孤寂的心灵。
    “海生,近日可好?”杨爱军的博客在这句简短的问候中戛然而止,时间定格在“2008年5月4日”,此后再无下文。
    5月13日,彭海生在杨爱军的博客中留言:“你跑到哪里偷懒去了?我盼你等你!”而就在当天,他翘首以盼的好友杨爱军,已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009年 1月10日,杨爱军当选为“2008辽宁教育年度十大人物”,然而他已不能到省城领取属于他的那座奖杯。授予他的颁奖词是:“像温暖的海浪,把渔家娃推向知识的沙滩。像深情的海风,把一片片帆拂向远方的彼岸。潮起潮落,其志不改;斗转星移,此情不渝。只为渔乡父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