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是美好的
(2008-12-15 22:20:26)
标签:
小的是美好的读书杂谈 |
分类: 读书杂谈 |
最近读了一本书《小的是美好的》。这本书是曾与凯恩斯共事过的舒马赫于1973年写的,至今已经三十五年过去了,现在这本书还有很多人在读,甚至还可以说是很畅销的,单就这一点就足以证明这是一本经典著作。
知道有这本书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潘石讫的博客里看过了他对这本书的介绍。在当当网购买这本书之前,我着实对这本书的作者进行了一番了解。舒马赫(1911—1977)出生于德国,1933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当过教师,经营过农业,做过记者,长期在英国政府工作,并在1950—1970年间提任英国国家煤炭局局长达20年之久。在他的后半生中他最得意的是创建了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技术”,并为他的中间技术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实践性探索。
《小的是美好的》这本书,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人文角度探讨了资源、教育、土地、技术、生产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深刻反思了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对世界的负面影响。书中对工业化的发展“对环境展开大肆的破坏”令人深思。
作者毫无隐讳地提示了西方工业化发展,“是由一股贪婪的狂热及沉溺于攀比之风所驱动”,人们在错误的生活方式支配下,“系统地培养贪婪及妒忌,因而兴起很多不合理的需求,正是贪婪的罪恶驱使我们掉入机器的淫威中”。在这种贪婪与妒忌的原动力驱动下无论物质财富怎样的增长,都不可能给人们带来幸福感,更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环境。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国民生产总值(GDP)或许迅速攀升:那是由统计学者衡量的,而非人民的实际感受,基层人民备受日益增加的挫折感、疏离感、不安全感等的情绪所压抑。”
舒马赫在对工业文明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之后,提出了新的发展道路——就是“小的是美好的”的发展思路,它的核心含义是:一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把人做为最重要的资源,解决就业问题,使所有人摆脱贫困;二是发展是一个浙进的过程,应更多地从教育、组织、纪律等非物质问题入手;三是把发展的重心放在农村,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而不是破坏资源。四是破除对大规模的迷信,提倡小规模的企业,强调小规模的优越性。所有这些观点的提出都是以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为出发点的。作者三十多年前提出的观点,在今天的现实中已经得到应验:由于过度追求经济的发展,环境已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空气污染、气候变暧,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地区或局部为了争取资源的战争持续不断。所有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强烈关注,人与人的和平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将决定着我们能否有持久的和平。
在这本书里,作者反复强调教育是所有资源中的“最伟大的资源”,因为“提供最主要的资源是人,而不是大自然,所有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人的大脑。”“教育是一切之本”,“教育的目标就是传播价值观念,让我们知道活着要做什么,”“当教育能培养更多的智慧的时候,才能帮得了我们。”要解决生物工程滥用、商业的诱惑、核能的致命危害,等等,需要更多更好的教育。
无论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还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读这本书都是很有收获的。
前一篇:风雪中的营生(原创图片)
后一篇:大学生《可口可乐调查报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