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子的故事】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图文)

(2007-11-30 10:41:25)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视觉/图片

生活记录

凤凰古城

吊脚楼

 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图文)
 【房子的故事】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图文)
 

那是2006年5月,我来到了湘西沱沱江边的凤凰古城,我的目光一下子被那沱江河边的吊脚楼群所吸引。在湘西的土地上,甚至全国,能拥有如此规模的吊脚楼群,恐怕只此凤凰古城一家。

在河的南岸上,那古旧高低,一栋傍着一栋,一檐挨着一檐,壁连着壁,墙挨着墙,肩并着肩,高高的拥挤在河岸上。一律黛黑色装束,一律青瓦鳌头,在远山的衬托下,层次分明地延江而立绵延逶迤。

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小巧秀丽,宛若少女婷婷玉立于古城凤凰古城的沱江之畔,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
   到凤凰古城,细看吊脚楼群是必品的一道风景。凤凰古城区别于全国其它历史文化名城的最大景观就是立于江边的百年千年不倒的吊脚楼。

凤凰古城的吊脚楼起源于唐宋时期。唐垂拱年间,凤凰的吊脚楼开始有零星出现,至元代以后渐成规模。随着岁月沧桑,斗转星移,旧的去了新的来了,建筑物在日月轮回中不断翻新更替,目前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多是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

揭开吊脚楼群形成之谜,它是贫苦大众的群体杰作。迁徙而来的贫穷外乡人在城中找不到栖身之处,只能在城外想办法立足。贫穷最能调动人的聪明才智。他们在沱江河、护城河的城墙外狭长地带垒窠筑窝,一半陆地一半水面地凌空架起简易住舍。

岁月沧桑,年代已久,支撑吊脚楼的木头都发黑了,埋在水里的石基长满了青苔,可它的原始风貌、结构和作用却没有改变。

建筑是一种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独特文化积淀。凤凰古城河岸边的吊脚楼群以其壮观的阵容在中华民族的国土上的存在是十分罕见的。它在形体上不单给人以壮观的感觉,而且在内涵上不断引导着人们去想象去探索。它在风风雨雨的历史长河中代表着一个地域民族的精魂,如一部歌谣,一段史诗,记载着风雨飘摇的历史,记载着寻常的百姓故事。如果没有吊脚楼,就不可能有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没有吊脚楼也可能就没有沈从文的辉煌。

 

【房子的故事】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图文)

 

【房子的故事】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图文)

 

【房子的故事】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图文)

 

【房子的故事】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图文)

 支持我,就投票吧! 【房子的故事】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图文)         

 

【注】本文的所有图片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如转载需本人同意。《仰望星空》圈友转载,只需注明出处即可。
 
来访朋友,欢迎加入本人创建的仰望星空》 博客圈。让我们在这一片共同蓝天下仰望星空,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己,......关心一切我们感兴趣的人、事和物,用我们各自的方式(文字/图片等等),表达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