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休闲生活我心爱的相机摄影生活 |
【来访和回访的朋友,希望你们登录后留下宝贵评论!我在这里,谢谢你们了!】
心爱的相机伴我一起成长
中午,我正在午休,案头的电话铃响了,我看了一下来电显示,是爱人从家里打来的。爱人从来不在午休时间打来电话,这次一定是有什么急事吧。我赶紧抓起话筒:“喂,什么事?”“你那几个破相机还要吗?”“怎么了?”“楼下有专门收旧相机的”.......
那几台旧相机,在我心中那可比生命还重要!那几台旧相机,在我心中那是有生命的啊!那几台旧相机,可是一直陪我走过摄影之路,它们是我永生难舍的朋友,它们陪我在摄影的道路上快乐地成长!
我爱好摄影的荫芽是在读师范学校时产生的。我的一个同学,他的父亲开了一家照相馆,他时常把父亲的相机带到学校,给同学们照照相。那时,拍的全是黑白相片,自己在暗室用放大机手工洗放相片。我是他要好的朋友,晚间到学校车库里的简易的临时暗室洗相(学校的司机也爱好照相,所以他就在车库的一角做了一个暗室),总拉着我做帮手。看着一张洁白的相纸,经过瞬间曝光后,放到显影液中,一会儿就出现了影像,那心情太兴奋了。有时忙到深夜也一点不觉困和累。就在那个时候我开始喜爱上了摄影,梦想着有一天有自己的相机。那时星期天,经常到商场看见有一款红梅牌的135相机,价格只有50元左右,可是再便宜也买不起啊,只能经常去看看过过眼瘾了。买不起相机,就买几本有关摄影的书看看,先学习理论吧。当时,我就暗下决心,等我毕业挣钱了,我一定要攒钱买一台相机。
我的第一台相机是在读大学时买的。毕业工作两年后,我又参加高考考上大学。到了大学不到半年,我就从生活费中节省攒下钱来,买了一台红梅135相机。有了相机,我就给同学们拍照,给班级里、系里的活动拍照。摄影水平也慢慢地提高,后来系里有什么活动还主动请我去拍照呢,看见我拍摄的照片和学校里专业摄影师拍的照片一起布置在橱窗里展出,那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大学毕业后,我进了县城的一所职业高级中学工作。工资涨了,摄影水平提高了,不能再用那台小相机了。于是,我又买了一台日本产的“确善能”牌相机。这台相机可比那台红梅相机好多了,它是单镜头反光式相机,价格也是800多元呢(当时我的月工资只有100多元)。我摆弄它真是爱不释手。我用它为学生拍照、为学校各项活动拍照。几年下来积攒了大量的资料图片,学校在校庆时要出一本画册,那本画册采用的照片有90%以上是我拍摄的,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拍摄的照片出现在装裱精美的画册,那感觉真好。
过了几年,自己的摄影水平觉得又有提高了,照相器材也不断有新产品研发出来。这时工资也涨了,我又买了一台日本产的理光5单镜头反光式相机。这台相机在当时是主流产品,性价比非常好。我用它进行摄影创作,开始了崭新的摄影生活。这期间,我参加了中国摄影函授学院的学习,使自己在摄影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长进。1993年5月23日,我的第一幅新闻摄影作品在《大连日报》第二版发表了,当时看见自己的照片被发表在市级的报纸上,让我激动了好几天。从此以后,更加激发了我的摄影热情。我不论走到哪里,相机都是随身携带,就连上市场买菜也不忘带着它,看见有什么值得拍的场面和题材就随时抓拍。以后的几年里,我的大量新闻撮影图片被各级各类报刊采用,其中在《大连日报》采用最多。1994年11月《大连日报》一个月采用我的照片五幅,并且其中的三幅发表在第一版,当时由于报纸采用图片不多,平均每一版不足一张,而且报纸版面很少,只有八个版,所以这个成绩是令很多人羡慕不而的。当时,这些新闻图片全是利用业余时间拍的,没有占用一分钟工作时间。为了提高图片说明的表达水平,我加强了对各大报的图片说明的研究,使自己的图片说明表达能力大有提高。
由于摄影、投稿,有时还要向被摄单位了解情况,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结识了不少高素质的人,我的眼界更开阔了。我开始试着向《辽宁日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摄影报》等更高层次的报纸投稿,结果我拍的新闻图片相继在这些报纸上出现。这时,我对新闻摄影的理解又透彻了一些,我的自信心告诉我只要我看准的题材我拍下来,就有80%的把握能见报。一次和几个朋友闲聊时,有人说如能把新闻图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那是所有搞新闻摄影的人愿望,是爱好新闻摄影人的最高水平的体现。也许说者无心,可是我心中却涌动着向《人民日报》发新闻摄影图片的冲动。可是冲动归冲动,《人民日报》那是中国最高级别报纸啊,里发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字都经过几道编审把关的,更何况是图片那个视觉传播效果更突出,一定会更加严格把关的,我一个无名小辈能登上这个大雅之堂吗?经过我的努力,1995年2月24日《人民日报》第四版我拍摄的新闻图片终于和新华社记者拍摄的图片并排发表出来!一个报社的朋友看了首先打来祝贺的电话,为此我们一起庆贺了一下。后来我做了教务科长、校长,工作压力大了,就没有时间搞创作了,只有大型活动或者过年过节才拍拍照。
2001年,我竞聘长海四中校长成功,来到远在黄海深处的海岛獐子岛。由于这里的经济更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更高,学校的条件更好,当地党委政府和百姓对教育的要求更高,我有更多的机会出去参观学习考察。每一次外出我都带着心爱的相机,可是这几年世界相机市场的新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我发现自己的相机落伍了,功能已经有点不够用,拍出的图片也没有人家的好。于是我又买了一台佳能EOS30单反相机。我用这台相机拍了不少图片,并且选其中一些投稿参加比赛,只获得了一些小奖或者只是发表出来了。到了2003年,我又买了一台佳能EOS1V单反相机。这个相机到目前也是胶片相机135系列中几只最好的相机之一,单是机身就一万多元,再配上24~70mm等几支专业镜头,全套下来3万多元。这是我为自己的业余爱好的一笔最大投资。我用它拍出的图片效果更好,虽然我拍摄的机会很少,工作很忙,压力很大,但是我不放过自己的每一次拍摄机会,每逢外出开会参观我都带着很重的摄影包,一有机会就拍摄几张。选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向杂志社投去,2003年5月,我的摄影作品登上了《班主任之友》的封面,接着我的摄影作品多次被《思想政治课教学》、《海洋世界》、《中学化学》、《生物学教学》等杂志采用做为封面。还有不少作品被一些杂志做为内文插图使用,这期间我参加比赛也获得了一些小奖。因此我成为大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协会会员。
2004年以后,数码产品迅速普及,技术不断成熟,数码产品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摄影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过去那些坚守胶片相机的摄影人,也抵制不住数码相机的诱惑,纷纷缴械投降,弃胶片而数码。我工作在海岛更能体会数码给我带来的方便和便利(因为我洗放高质量的图片要到市内),所以,在2004年我又买了一台佳能EOS20D数码相机,这次买的只是机身,因为我原来的佳能镜头可以与它配套使用,但是这个机身也是一万多元啊。现在这两台佳能就成为了我的双枪了,我走到哪里就带着它们,其余的相机我精心地放在家里。有了好的器材也要出点像相的片子,2005年开始,我参加《摄影之友》、《摄影世界》、《大众摄影》等国内几本最专业最高水平的摄影杂志的摄影比赛,均获得了一些奖项。特别是2006年我参加中国投影家协会主办的目前国内最权威的摄影杂志《大众摄影》的比赛,一年内先后四幅作品获奖,其中一幅二等奖、一幅三等奖、两幅优秀奖,并且还有其它栏目发表作品四幅。
最近几年,全世界各生产厂家的摄影器材的生产技术不断地走向更加成熟,而我的摄影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结合我摄影的切身体会,正像本周参赛主题所提出的那样,确实“我在变,世界也在变”,每一个“我”都在和外界的互动中不知不觉地享受着生活变迁给我们带来的新感受!
相机的发展史就是生活变迁的缩影。我心家的相机陪着我一起成长着,快乐着,我今天怎能把它当破烂卖了呢?!于是我赶紧加重语气对爱人说:“千万不能卖!给多少钱也不能卖!”
【注】本文图片和文字均是本人原创,转载请征得本人同意。
前一篇:【我的十年】我帮学生撒了慌
后一篇:【我的十年】我与电脑的爱恋